创作人高级摆摊指南:从古典互联网内容订阅到加密世界个人发币浪潮

链闻ChainNews 閱讀 5535 2020-6-15 18:05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创意人需要思考更高级的「摆摊」方式:如果将一生的时间总量看作 token,对其量化、估值和颗粒化出售,同时支持二级市场转售,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撰文:LeftOfCenter

作为一个以「创意」为生的创作者,看到举国摆摊浪潮兴起,你很着急,却只能拉出一块纸板,歪歪扭扭写几行大字,做个有点傻的搞怪动作,拍一张照片,就以为蹭到了热点?

不不不!

如果你对自己创意能力自信,不妨考虑更高级的赚钱方式,从学习链闻提供的这份「创作人高级摆摊指南」开始:该指南涵盖了从互联网的内容订阅,到加密世界里的个人发币浪潮,包括各种真正让创作人实现创意变现、获得收入的高级姿态。

说到创意变现,必须要从古典互联网的现象级产品说起。在知识付费元年过去三年后,腾讯突然开始推出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某种程度上,此举是在探索一种个体靠出卖自己创作的变现模式。考虑到微信的巨大影响力,这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替代方案,为内容创作者在广告和赞赏之外,开辟一个新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在国外也有一些对创作者变现模式的成熟案例。无论是粉丝付费订阅模式的创作者平台 Patreon,还是内容创作者用来圈粉的通讯发布 / 订阅服务 Substack,这些专注为个体创作者提供工具和平台在近期取得的成绩,让我们看到「只为几百位忠实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或服务也可以维持生计」成为一种可能。

在古典互联网之外,得益于区块链开放性、DeFi 各种基元的可组合性以及区块链用户对自己的经济地位更加清醒的认识,这样的趋势在加密货币世界则表现得更加激进,并具实验性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个人代币风潮

如果将每个人的时间看作是一种 token,那么,个人发行代币就是一件合乎道理的事情了。因为每个人在世界上的时间总量是有限的,当我们成为资本系统的一粒螺丝钉,把时间贩卖给资本家时,就需要屈服于资本系统的规则和逻辑,比如通过广告变现,这很难实现个人价值;而通过发行个人代币,则可以将自己的有限时间卖给愿意为之付费的用户,与之交换——创作者为付费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

但和互联网流量变现模式不同,在很多细分领域,只需要有几百名忠实用户愿意为之付费,就可以让创作者维持生计。如果是基于个人兴趣或激情去做一件事,且给社会中的他人带来价值,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现在已经出现许多个人发币平台,也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实验:我们从首个发行的个人代币 BOI、到获得 BitMEX 投资的社区货币平台 Roll,从通过 Uniswap 平台实现首次代币发行(IUO 模式)将个人时间代币化的操作,到锚定抵押品的个人发币平台 meTokens,这些尝试无一不见证了对个人发币风潮这个未知领域的有趣探索和渐进式改进。

虽然这些模式尚存在争议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合规成本、问责制,但其可和 DAO做市联合曲线等加密基元灵活结合的玩法,凭借开放和可组合性的特性,会让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也让未来的探索变得更加有趣。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则是针对设计师和艺术家的「文化投机」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主打文化品牌的代币发行平台 Zora,还有最近新上线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代币发行平台 Foundation。虽然这两个平台各自针对不同用例,但均采用自动做市机制的联合曲线,可让创作者向粉丝预售代币化的产品,并允许用户转售和交易代币获得投资回报,一定程度上能让发行者捕获二手市场中被爆炒到天价的产品溢价。

来,让我们一一看看这些试图为创作定价、让创作者劳有所得的产品和平台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它们究竟适合哪些应用场景。

古典互联网的挣扎

微信灰度测试付费阅读:1 元读文

首先必须要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产品。

今年 1 月 ,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了订阅号付费功能的灰度测试,允许公众号运营者发布付费文章,运营者可在后台自行设置试读比例和付费金额,从 0 - 208 元 ,共有 35 个价格档位可供选择。

用户未付费前可免费阅读前言和试读部分、查看留言,付费后才能阅读原文、写留言。付费图文不支持转载和插入广告。

从测试情况来看,大部分使用该功能的运营者大都将付费金额设置为 1 元,付费解锁的人次从几十到几百不等。例如,公众号「扯氮集」将一篇名为如何看待《腾讯的背水一战》的文章,设置为 1 元解锁阅读全文,共有 879 人付费,5 人赞赏。

在区块链领域,公众号「胖车库」曾经尝试过一次付费阅读,总共有 46 人付费,1 人赞赏。

也有公众号通过调试多种不同的试读比例和付费价格进行更加多样化的测试,比如公众号小道消息曾经尝试过「试读前 9%、12 元阅读全文」、「试读前 25%、8 元阅读全文」、「试读前 16%、12 元阅读全文」等不同的策略,分别得到了不同的付费转化率。

离知识付费元年已过去三年,微信公众号的「付费阅读」才姗姗来迟。考虑到微信文章已成为 11 亿微信读者的日常生活之一,一旦未来开始全面推广,那么读者当前的阅读习惯可能会被改变,养成愿意为内容付费的意识。

这还是一种纯互联网方式的产品,至少可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为创作者带来变现机会,为内容创作者在广告和赞赏之外,开辟一个新的收入来源,也是对内容创作者的一种鼓励。

粉丝付费订阅模式的创作者平台 Patreon

这也是一个互联网产品。顾名思义,Patreon 是一个创作者赞助平台,任何创作者都可以注册该平台发表自己的创作,创作形式相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摄影、色情游戏开发者、独立音乐人、YouTube 杂谈节目主持人、视频导演、绘画、写作者等形式。

粉丝或读者如果想要消费或浏览这些内容,需要通过订阅支付,向创作者支付一定费用,也就是赞助。赞助机制主要由创作者自行设置,非常灵活,可按月付费、按件付费、以及为粉丝提供更多权限的高级功能,一般来说,费用越高享受的权限和回馈也越多,当然,创作者也可以纯分享免费提供内容给读者,或是发表创作获得赞助盈利,甚至获得稳定收入靠此为生。

当然,也有可能粉丝根本不求具体的回报,纯粹只是为了出资支持创作者完成某项想要完成的事情,因此,Patreon 某种程度上有点不太像买卖关系,更像是一方心甘情愿出钱赞助,另一方通过回馈表达感谢,少了买卖关系的那一种强制性。

Patreon 于 2013 年 5 月由 Jack Conte 和大学室友 Sam Yam 创建。Conte 本身是 YouTube 上颇为闻名的音乐人,他与妻子组成的两人乐队 Pomplamoose 在 YouTube 频道订阅人数超过 105 万人,其最为大众所熟悉的是多年前翻唱的一曲搞笑逗趣的「愤怒鸟」。

Pomplamoose 在 Patreon 的页面作为一名独立音乐人,Jack Conte 在创办网站前与许多音乐人一样,面临着无法通过音乐创收的窘境,这段磕磕绊绊的音乐生涯让他比大多数人更懂得身为创作者的难处。

Patreon 为此应运而生。该平台关注的重点不是观看视频的数百万受众,也不是因喜欢其内容选择在 YouTube 上订阅的十几万人,Patreon 的目标是劝服几百位忠实的支持者掏出腰包,经常性拿出一小部分钱来支持艺术家的创作活动。

为心爱的创作者提供长期小额赞助,这种模式起源于欧洲贵族扶持艺术家的传统,既不会对赞助者构成经济压力,也能让创作者不再依赖于广告。

《比特币标准》(The Bitcoin Standard)一书的作者、经济学家 Saifedean Ammous 在 Patreon 上开设了自己的会员计划,共分 3 个档位,前两个档位分别是每月 25 美金和 50 美金,享受相同的权限,包括允许赞助者直接访问正在写作中的书稿,参加线上直播课程,加入网络论坛和 telegram 群等;最高档位为每月 300 美金,除了覆盖前两个档位的权限外,还可提供一月 1 小时的奥地利经济学课程和比特币最新研究的私教课。

Saifedean Ammous 在 Patreon 的页面今年 2 月,Patreon 推出了一项小额贷款计划 Patreon Capital,计划为 Patreon 平台上的创作者提供资金借贷服务,让创作者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获得未来的收入,可贷款金额规模大约是创作者在平台收入的 50~100 倍。该功能将为 Patreon 多样化营收来源,并为 Patreon 提供更具持续性发展的业务。

如今 Patreon 已经获得成功,这一网站已经成为了新型网络经济的基石。数据显示,Patreon 上每年有超过 300 万的粉丝群体给 10 万内容创作者支付约 5 亿美元的资金。该公司总融资金额约 1.65 亿美元。2019 年支付金额达到 5 亿,这是上一年支付额的 1.7 倍。

总体上看,Patreon 平台的数据确实很好看,但对于创作者而言,需要落地实处的是,到底有多少内容创作者通过该平台赚到钱了呢?

Patreon 上的创作者收入分布

情况并不乐观。数据显示,只有 2% 的创作者能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之上,即月收入超过 1160 美元。绝大部分的人在 Patreon 上无法通过粉丝群体获得足够的资金生存下来。

主打付费订阅通讯模式的 Substack

链闻编辑团队都是 Substack 的重度用户。是的,如果你是区块链或加密货币行业的人 ,多半知道 Substack

Substack 是一款流行的通讯发布 / 订阅服务。在 Substack 平台上,有一系列优秀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相关的内容创作者从事内容写作,用户订阅后,可定期从电子邮箱中收到相关主题的通讯更新。

除了加密货币外,Substack 上的内容主题还覆盖阅读建议、喜剧写作、气候变化、新闻、信仰等多个主题。之所以受到加密货币从业者的青睐,是因为其试图颠覆媒体行业既有商业模式的愿景暗合了加密货币 / 区块链行业从业者的诉求——即以货币和经济的视角重新设计整个互联网范式及其盈利模式,这当然也包括媒体业。

不少加密货币行业圈内的意见领袖都在 Substack 平台上发布内容,通过定期发送通讯向读者输送自己的观点,尤其以 DeFi 领域为首,比如颇具人气的 DeFi 通讯 The Defiant,其作者为彭博社前金融记者 Camira Russo ,内容定位去中心化金融,提供 DeFi 科普、项目采访和创新项目等相关介绍。该通讯每日更新,会提供部分免费内容,阅读更多需要付费。每月费用为 10 美金(年付 100 美金)。

自推出以来,The Defiant 在 DeFi 圈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让 The Defiant 成为第一大独立报道媒体品牌,作者本人 Camira Russo 也被人熟知,并联合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Harper Collins)出版了一本新书《The Infinite Machine》,讲的是一群加密黑客如何利用以太坊构建下一个互联网。

Substack 上另一位小有名气的 DeFi 作者是 DeFiweekly 通讯创始人 Kerman Kohli,该通讯的内容偏向深入浅出的技术向和金融向科普,让即使没有技术和金融背景的小白用户也能读得懂,偶尔会涉及商业模式解读。在坚持一段时间笔耕不缀的持续写作后,自称「内心是企业家」的 Kerman 开始实行收费制,同样每月 10 美金(年付 100 美金)。

目前,Kerman Kohli 本人在区块链游戏 Gods Unchained 开发公司 Immutable 任职工程和产品相关的职位,同时,他本人还通过社区代币发行平台 Roll 发行了个人代币 KERMAN,目前已通过出售代币筹集了 2.3 万美元。作为回报,Kerman Kohli 会将 DeFi Weekly 通讯等所有经济收入的 5%用于销毁 KERMAN 代币。

以上列举的这几位 DeFi 内容创作者采用了付费订阅制(事实上,平台上免费的优质内容也不少),付费订阅是这些作者维系生计的部分来源,也成为支持其持续写作的驱动力。

作为 Substack 的亮点,付费订阅通讯模式正是其成功吸引加密货币内容从业者作为其早期采用者的原因这一。相比其他群体,加密货币的从业者显然更有财务意识,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在这样一个主打付费订阅制、试图为独立内容创造者创建一个可靠写作为生的通讯发布平台上撰写内容显然是合乎道理的。

Substack 的目标是让内容创造者从订阅通讯模式中赚钱变得简单。内容创造者在这个平台上可轻松发布内容,可设置免费订阅和付费订阅模式,Substack 会从付费订阅者中抽取 10% 的提成,这也是 Substack 平台方的主要营收模式。

和大部分通讯平台不同,Substack 上发布的通讯内容也可以设置为公开发布,并附有读者讨论板块,这意味着,该通讯内容会有一个万维网地址,同时可被搜索引擎搜索到。此外,Substack 除了支持文字媒介形式之外,也支持播客

正如 Substack 首页显示的案例,一个有 800 个付费订阅用户的通讯,如果用户愿意每月支付 7 美元的订阅费,那么这位内容作者每月就会有 4,400 美元的收入了。

这与《连线》杂志创始执行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一千个铁杆粉丝》理念不谋而合,他认为,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工作的人,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或作者等,只要能获得一千位忠实粉丝就能维持生活。

在《一千个铁杆粉丝》中,凯文·凯利曾经说过,「铁杆粉丝是那种会购买你所有的作品的人。比如,他们愿意驱车 200 英里来听你唱歌;即使已买过你的书,他们还愿意掏钱购买你出版的精装本、平装本和有声读物全套;他们愿意掏钱购买 DVD 版的 YouTube 频道「最佳」视频;他们每月会来参加一次你组织的聚会。」

「如果有差不多 1000 个这样的铁杆粉丝,即使你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至少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了。」

有了付费用户的买单维持生计,内容创作者不必依靠广告来赚钱,也无需再求得从 Facebook 和谷歌的广告收入中分得一杯羹。也就是说,内容创作者无需为赚取广告费和追求点击量的爆款发愁,从而得以专注内容本身,进而尝试建立一种替代主流媒体营收模式的机制,即靠内容本身而非广告费维持运转。

科技记者背景出生的创始人 Hamish McKenzie 自己早年的经历深知内容创作者的不易,也对媒体和内容行业的症结和痛点所在失望,于是打造 Substack 这样一个平台,并于 2019 年 7 月获得 a16z 创投的 1530 万 A 轮资金。

Substack 联合创始人 Hamish McKenzie

Substack 定位内容先行,重视长篇书写,这意味着,在该平台上的创作者可以不以吸引眼球为目标,也无需追求爆款法则,而是在专门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深度或长幅内容,通过为粉丝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从粉丝收取订阅费维系生存。

更进一步,由订阅用户买单,意味着内容创作者只需专注内容本身的质量,这和传统的广告分成模式不同。在后一种模式中,创作者需不断从内容质量和点击量中寻求平衡,因为需要赚取广告收入,就需要持续不断博取关注度、标题党,这多少会让内容质量不尽人意。而现在,你只需要维系好和一群忠实粉丝的关系即可,而对于作者而言,最让粉丝满意的就是提供让他们满意的内容。

目前 Substack 付费订阅用户已超过 10 万名。Substack 上的热门写作者每年平均可赚几十万美元收入,此外,中位数的作者收入也在迅速增长,写作者和播客作者的净收入从几美金到五位数不等。

此外,定位媒体行业的 Substack ,也吸引了数位媒体人的青睐和进驻,《滚石杂志》特约作家 Matt Taibbi 开设了专栏 Reporting by Matt Taibbi 。《旗帜周刊》前主编 Steve Hayes 联合《国家评论》的 Jonah GoldbergDavid French 在 Substack 上创建了《The Dispatch》,在短短几周内订阅收入就突破了 100 万美元。目前已经成功获得 600 万美元来自个人投资者的融资,付费用户突破 1 万人,免费订阅用户为 6 万人。

个人发币风潮

第一个「个人代币」 BOI

最先开启个人发币浪潮的是 DeFi 知名产品设计师 Matt Vernon。他发行了个人代币 BOI (http://token.ie/ ),每一枚 BOI 代表自己的 1 个小时工作时间,可向任何人出售。

Matt Vernon 曾经担任 DharmaSet ProtocolSynthetix 等项目的产品设计,同时也是潮牌 Saint Fame 推出的首款产品创世上衣 (Genesis Shirt)的设计师。

Matt Vernon 总共出售了 8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为 Genesis Shirt 提供创业设计,也就是说,Saint Fame 总共向设计师 Matt Vernon 支付了 8 个 BOI 代币

个人发币平台 Roll

和 BOI 不同,Roll 是首个以平台形式出现的个人发币平台。作为一个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社区货币层协议,Roll 允许内容创造者个体轻松实现铸造社区粉丝货币,让自给自足的粉丝经济体成为可能。

确切来说,Roll 会提供一套工具集,让发行、分发社区货币变得简单,同时,发行者还可自定义货币的价值,其货币获取方式和消费方式都由发行人自行决定,也就是说,融资的个人可探索独特方式为投资人提供回报,让社区主体捕获价值,这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目前仍处于 beta 测试期的 Roll 已取得一定进展,吸引了包括借贷协议 Aave 联合创始人兼 CEO Stani Kulechov、知名 DeFi Newsletter 《The Defiant》 兼《The Infinite Machine》 一书的作者 Camila RussoMetaCartel DAO 发起人 Pet3rpan 等在内的加密圈内外名人的支持,其中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案例值得一提:

今年 2 月,NFT 抵押借贷平台 Rocket NFT 创始人 Alex Masmej 发行了价值 2 万美元的 100 万枚(约为总供应量的 10%)个人代币 ALEX,最低参与额为 2 ETH。作为回报,Alex 会将自己未来三年获得的所有收入的 15%,以季度 DAI 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持币人。此次募资旨在资助他前往旧金山,以为自己的下一个加密货币初创公司进行准备工作。

为了给代币创造价值,Alex Masmej 最近又开始搞事了,通过创建 AI 版的 Alex,任何人都可以花 99 美金决定这个克隆版说什么,长度为 200 个单词。

作为一种语音广告,合成版 Alex 的广告定位很清楚,即以最小代价出售自己的方式获得更高利润,然后将所得利润分配给股东——也就是 Alex 代币持有者。

具体来说,该内容可由 Alethia AI 自动化生成,和 Alex 本人一样,可以「说多种语言、具有不同的口音,而且不用休息」。Alex Masmej 保留对广告内容的最终控制权,不会参与任何违法、有害、存在事实错误的广告。

另一个在 Roll 平台广受争议的发币者是 DeFi Weekly 的通讯作者 Kerman Kohli。不久前, Kerman 发行了总供应量为 1000 万的个人代币 KERMAN ,初始发行量为 15% ,总共 150 万枚,价格为 0.02 美元 / 枚。此次总共筹集 2.3 万美元,最高捐款 5,000 美金,共有 24 位参与者。

KERMAN 代币支持的用例包括 DeFi Weekly 通讯订阅、KERMAN 本人提供的咨询服务和推特号转发,以及 DeFi Weekly 项目报道。作为回报,Kerman Kohli 会将 DeFi Weekly 通讯等所有经济收入的 5% 用于销毁 KERMAN 代币。购买至少 1.5 万枚 KERMAN 代币的用户,可获得独家 Telegram 组的访问权限、查看 Kerman Kohli 本人代币投资组合等。

此外,代币持有人还可以决定《DeFi Weekly》的选题方向,并对 Kerman 本人未来人生抉择上做出抉择(老实说,这个代价有点大了,还不如把自己短期卖给公司呢)。

虽然 Roll 来自国外,但也受到了国内加密圈子的关注。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基于 Roll 发行的 YIN Token 。作为一个实验型个人项目,目前 YIN 代币持有者只能用来向曹寅约饭,未来有望支持更多功能。

延伸阅读: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944224313079.htm

Roll 引发了一轮个人代币发行热潮,随着越来越多名人加入发行队伍,引发不少批评的声浪。

以 Defi Weely 通讯作者 Kerman Kohli 为例,主要争议在于,该个人代币发行没有任何尽职调查,也无法律备案登记。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筹资规模太小,而 1000 美金到 2 万不等的合规成本就占去了大部分资金,显然是不划算的。如果没有进行合规处理,那么对于很多代币持有人来说,这个代币是不合法的。

区块链媒体 The Block 作者 Larry Cermak 认为,这种个人代币发行在很多法律框架中这种方式都可以归属为证券,考虑到募资规模不到 3 万美元,如此高的法律风险非常不值得。他更是加犀利地指出,这种个人代币发行简直像是 2017 早期的 ICO

KERMAN 复盘时,对此次发行个人代币产生也自我怀疑:

ETH Hub 的联合创始人 Anthony Sassono 也认同这一观点:「个人代币的主要问题是,它们开始看起来像 2017 年时代的 ICO,人们在其中投资于他们不了解的事物,并且估值疯狂,最后一地鸡毛。」

的确,没有任何惩罚机制的个人代币发行,如果创始人无法兑现承诺,跑路了怎么办?这和 2017 年各种没有交付任何价值的割韭菜的 ICO 项目相比又有什么区别?

也许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如果个人代币发行者跑路了,那么他的名字将永远钉上耻辱柱,在币圈社区中的声誉将永远失去,而 ICO 项目一个项目跑路了还可以改名卷土重来。正如 KERMAN 本人的回复,考虑到筹资规模不到 3 万美金,以此来牺牲自己未来整个职业生涯实在是太不合算了

抓住 Uniswap 平台兴起的 IUO 热

Sergey Goncharov 是另一位发行个人代币的以太坊开发者。Sergey Goncharov 通过 IUO (也就是首次 Uniswap 代币发行)将个人时间代币化,发行上限为 1,000 枚的个人代币 SGON。用户可在 Uniswap 上自行购买该代币,一个 SGON 代币代表 1 小时 Sergey Goncharov 的个人时间。该代币的有效期将持续到 2021 年 5 月 27 日。

Sergey Goncharov 擅长 Solidity、Vyper、后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技术团队的招募和管理,可提供 DApp 开发、设计和审核智能合约、建立和管理技术团队,同时也提供技术咨询。此前,他在创业公司担任技术工作 10 年,也创过业,目前正在开发一款个人 DeFi 项目(http://stablecoinswap.io/),该服务功能类似于 Curve.fi。他同时还在开发几款清算套利的机器人项目。

Sergey Goncharov 目前已在 Uniswap 上创建一个 SGON/USDC 代币池(10,000 USDC 和 200SGON),考虑到每小时 200 到 500 美元的市场均价,他将该代币的初始价格设置为 50 美元。他将剩下的 800 SGON 投入到 Compound 赚取利息,当 Uniswap 资金池中的 SGON 储备金不足时会持续补入。

Sergey Goncharov 称,将个人时间代币化后出售,不仅可预支工资,同时自己的时薪可由市场公平定价。也就是说,一旦他的工作被更多人认可,就会有产生更多的代币购买需求,从而提升币价。

来源:uniswap.exchange

抵押型个人发币平台 meTokenmeToken 同样是一种个人发币平台,和 Roll 不同的是,它基于抵押生成,且除了用于个人发币,还特别适用于 DAO 组织,目前已集成了 Aragon DAO

由于目前 DAO 更多关注的是内部协作,比如组织治理和价值分配,但是 DAO 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组织,无法避免与该组织之外进行价值交换,因而 meToken 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meToken 允许用户基于联合曲线创造一种个人「劳动合成代币」,也就是说,meToken 基于抵押生成,组织之外的用户可通过购买 DAO 发行的劳动代币,雇佣 DAO 的内部成员进行工作,之后收到代币的成员可将其卖掉换取 ETH 等「抵押品」。通过自行发行 meToken,每一个特定的 DAO 组织的价值和外界实行了很好的流通。

当发行一种 meToken 代币,需要抵押一定数量的 ETH,且 meToken 代币的总供应量与抵押品的价值基于一定比例绑定。这意味着,其发行的 meTokens 代币是有价值保证的。之后,meToken 代币可作为一种支付方式进行消费,用于支付 DAO 提供的服务。如果是某个 DAO 组织发行的代币,那么,任何持有者都可以消费该代币雇佣该组织的内部成员实现某种特定的任务。

比如,一个发行 meToken 代币的钱包开发主题的 Aragon DAO,社区成员可使用该代币向开发者购买各类钱包功能,比如将 Tornado Cash 和本地零知识证明进行集成。

如果集成成功,社区成员可继续持有该代币作为投资。该集成开发的成功表明,该组织具有一定提交新功能的能力,这意味着,该组织有潜力吸引更多人购买 meToken 代币,以请求发布其他新功能。

任何人均可基于联合曲线存入相应数量的 ETH 直接购买 meToken,每一次购买都会铸造新的代币,总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上涨,最终会导致 meToken 代币升值,早期持有者将受益。也就是说,除了进行支付,meToken 还可以被投资者用作是一种投机性的金融工具

社区成员可选择花费 meToken,其所有者(比如 Aragon DAO)接受后将其销毁并解锁基础抵押品以太坊。社区成员也可直接出售这些 meToken 赚取潜在利润,可通过在 Uniswap 等二级市场上或以基于联合曲线进行出售,当将 meToken 卖回到联合曲线时,该 meToken 会从流通中删除,并解锁一定数量的抵押品。

目前 meToken 已上线以太坊主网:http://stakeonme.com/。

主打文化品牌的代币发行平台 Zora

严格来讲,Zora 并不局限于个人发币,而是针对更广范围,为各类有文化意涵的品牌方提供一个以代币形式发布产品的平台,这些品牌可通过持有代币,被互联网用户共同拥有。该平台适合潮牌、唱片厂牌、工作室、艺术馆和各类艺术节等领域,尤其适合那些对购买者有特殊文化意义的产品,比如音乐人和电影人相关周边等对购买者有特殊文化意义的产品。

Zora 灵感来自于 Uniswap 的实验项目 Unisocks,并有潮牌上衣项目 Saint Fame 进行过成功的实践案例。

Saint Fame 的创世上衣于去年 12 月由 Coinbase 前产品经理 Jacob Horne 推出。Saint Fame 基于 Uniswap 协议构建,采用 Aragon 提出治理建议,使用 OpenZeppelin 部署智能合约,发行了基于联合曲线定价的代币「FAME」 ,每一次出售代币卖出一件 Genesis 上衣时,其价格都会根据曲线上涨。

根据 Saint Fame 的联合曲线,第一件售出的上衣价格低至 8 美元,以奖励早鸟消费者,第 99 位消费者获得同样一件上衣则需要 170,000 美元,而最后一件,永远都买不到。

数据显示,FAME 代币从发行时的 8 美元一路上涨,并曾一度高达 700 美金。从销售额来看,自推出以来,FAME 的交易额已接近 35,000 美元

和 Saint Fame 一样,Zora 上发行的商品会使用 Uniswap 自动做市机制,即发行基于联合曲线定价的代币对应实物商品,买入越早,价格越低,这有利于早鸟用户,意味着每次出售代币卖出一件实物商品时,价格都会上涨。一定程度上能让发行者捕获二手市场中被爆炒到天价的产品的溢价。

Zora 平台上首波上线的项目是由格莱美得奖音乐人 RAC 发行的新专辑,每一枚 TAPE 代币代表一张实物专辑,总共限量发行 100 张专辑。此次发布引发行业不小震动,由于投资者大量买入,在短短 12 个小时之内,TAPE 代币的价格从 20 美元飙升至 800 美元——令人震惊,每一张专辑价格为 800 美元!

看到被爆炒如此之高的价格,连 RAC 本人都表示惊到了,他发推称:「早就听说用数字货币炒作限量发行,但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觉得很神奇。」

和 Roll 不同,Zora 不仅采用了联合作市曲线,有可能产生黄牛投机党,也有可能会发行者捕获一定的价值,而且对应一定可赎回的文化类实物商品,购买这种代币具有一定的内生价值,更具价值根基。

针对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平台 FoundationFoundation 

是最新发布的一个定位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代币发行平台,由 Dharma 前产品设计 Matthew Vernon 和其在 Dharma 的前同事 Kayvon Tehranian 以及证券代币初创公司 Harbor 软件工程师 Elpizo Choi 联合创建。首波上线的产品是由 Foundation 联合创始人 Matthew Vernon 本人设计的 3 款衬衫 T 恤和 3 款盲盒 。

来源:withfoundation.com

和 Zora 类似,Foundation 允许艺术家发行代表实物的 ERC-20 代币,之后可将代币在二级市场上出售,也可以兑换成实物。和 Zora 在 Uniswap 平台上出售代币不同,Foundation 选择开发自己的协议,以使定价模型更适合艺术品销售。比如,Foundation 平台上发布的作品每因二级市场交易所产生的交易费都将归艺术家所有。

和 Uniswap 一样,Foundation 也采用联合曲线定义供应量与价格的关系,但允许设计师自定义设置代币销售的低和最高价格,这可解决 Uniswap 平台上最后几件商品由于价格太高用于无法销售出去的难题。

Foundation 平台主要定位设计师、艺术家和音乐人Foundation 目前进驻的一些设计师,均来自圈外,包括互联网艺术家 Addie Wagenknecht,80 年代复古风格广播电台 Poolside.FM 和家具设计师 Studio Zollo

我们看到这波新兴的实践在给加密世界注入新的动力,这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比币价更令人兴奋的事情。

最后,链闻提醒读者,个人代币发行目前还处于探索期,尚存在争议和问题,是一个模糊的灰色地带,极有可能被恶意行为者觊觎用来诈骗,因此,希望用户在进行投资之前请多了解项目及其创始人(或者发展成为链闻的粉丝)和进行尽职调查,以免上当受骗。 延伸阅读:币圈潮流志:当限量潮牌遇到 DeFi,当投机时尚结合加密基元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標籤: 个人发币
上一篇:引介 | StarkEx 作为自主托管型方案,Part-1:引言 下一篇:无须在意Coinbase,美国政府已密切监控加密领域10年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