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基建行动方案发布 重点任务包括建设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
6月1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1场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谈绪祥、市科委主任许强、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市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刘强、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出席发布会,发布和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政策及精神,介绍当前疫情防控健康提示,回答社会和市民关切的问题。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介绍《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相关情况:
近期,中央密集作出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系列战略决策部署,地方积极响应,市场反应强烈。我们全面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基础和城市发展需求,研究制定了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现将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制定“新基建”行动方案的整体思路
在制定行动方案时,重点把握了三个原则。一是全面贯彻中央精神,注重与中央政策的统一和衔接。二是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坚持需求导向。三是突出改革创新,注重发挥社会主体作用。同时,我们坚持“赋能传统基建实现新提升,融合新科技抢占新高地,培育新产业打造新支撑,应用新工具推进新治理,培育新主体探索新模式”的战略导向,力求充分把握“新基建”机遇,进一步厚植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二、“新基建”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总体上分为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部分,实施期为三年。
(一)目标原则
聚焦“新型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智能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科创平台基础设施、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六大方向,暨“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到2022年,本市基本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活力、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形成强有力支撑。建设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场景驱动,建用协同;夯实基础,培育生态;安全可控,创新发展”的原则。
(二)重点任务
围绕六大方向提出了30个重点任务。
一是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包括5G网络、千兆固网、卫星互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政务专网6个任务。主要内容有,扩大5G建站规模,推进垂直场景应用,以光联万物的愿景实现“百千万”固网目标,优化和稳定“南箭北星”空间布局,三年内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建设,打造20家左右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提升政务专网覆盖和承载能力。
二是建设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包括新型数据中心、云边端设施、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区块链服务平台、数据交易设施6个任务。主要内容有,加强数据中心绿色化改造,推进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建设完善大数据平台,开放数据3000项以上,支持“算力、算法、算量”建设,建设人工智能数据集1000项以上,建设政务区块链支撑服务平台,提供“统管共用”的区块链应用支撑服务,推进建立数据特区和数据专区,建设数据交易平台。
三是建设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包括共性支撑软件、科学仪器、中试服务生态、共享开源平台、产业园区生态5个任务。主要内容有,打造高性能基础软件,发展行业特色工具软件,培育一批科学仪器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建设共享产线等新型中试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研发、运营开源代码托管平台,鼓励园区建设优化协同创新服务设施。
四是建设科创平台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科学研究平台、产业创新共性平台、成果转化促进平台4个任务。主要内容有,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突出前沿引领、交叉融合,打造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创新的研究平台体系,加快建设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设施、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等设施和平台,加快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梯次布局、高效协作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创建1-2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探索组建1-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一批研发、中试等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
五是建设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包括智慧政务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慧民生应用、智慧产业应用、传统基础设施赋能、中小企业赋能6个任务。主要内容有,深化“一网通办”,开展交通设施智能改造,三年内新建不少于5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支持智慧社区应用和平台建设,推动“互联网+”物流创新工程,支持建设智能产线和车间,加快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升级,完善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生态。
六是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包括基础安全能力设施、行业应用安全设施、新型安全服务平台3个任务。主要内容有,促进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开展安全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建设一体化新型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平台。
(三)保障措施
提出四类措施。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在融资、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完善标准规范,研究建立企业、行业标准,支持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三是丰富应用场景,组织创新应用大赛,加快推出示范工程。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