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网络与合作社,打破网络效应中平台与用户关系的魔咒

未知來源 閱讀 48 2019-3-8 17:40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兴起于美国的合作社模式,使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参与会员能够持续的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而合作下去。那么自诩具有“社区拥有和自治”特征的加密网络,可以为这种“持续合作”开辟新的范例吗?

原文标题:《拥有全球 12%人口的“合作社”组织,未来会有多少存在于加密网络中?》

如今,世界上一些最有价值的公司在以“网络节点”的形式运营。由于网络效应,当每个新用户加入时,这些平台对现有用户变得更有价值。拿滴滴举例,当平台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乘客,司机们会因为有利可图而加入平台,供给端的竞争促使乘客乘坐成本的降低,对双方的好处显而易见。网络效应起初是无害的,但如果平台在其生命周期中进入“榨取用户(Extract)”阶段,这种互惠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a16z 合伙人 Chris 在之前的文章中说明了具有网络效应的平台的演变以及他们与用户的关系 ,如下图:

加密网络与合作社,打破网络效应中平台与用户关系的魔咒 (1)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这些平台从与最早和用户的合作关系逐渐转变为与之竞争。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平台不能持续地与用户进行合作吗?如果可以,如何为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提供持续的激励并且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呢?

虽然之前有很多方案的呼声,比如把网络监管作为公用事业或强制要求提供开放 API 等等。但我们认为具有“社区拥有和自治”特征的加密网络,可以为这种“持续合作”开辟新的范例,同时仍然保持强大的网络效应。

Cryptonetworks (加密网络)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我们可以将它类比为“合作社”。合作社(Co-operatives)概念兴起于欧美,这种组织一般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让组织的成员得到某一方面的好处,或者是推动某项事业的发展。

合作社的兴起:不仅仅是出于社会原因,而且对商业有利

“合作社”的参与成员享有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他们既可以是“合作社”产品或服务的创建者也可以是消费者。例如,Arizmendi Pizza 是一家合作社,所有比萨饼制造商也经营和拥有这项业务。美国登山爱好者组成的消费型组织 REI 也是一家收入为 29 亿美元的消费者合作社,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购买行为获得分红。再比如是美国的很多互助保险,投保人就是公司的股东,年底时凭借保单就可以参与保险公司的利润分红,即有了保障又降低了投保成本。

合作社与传统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通常由参与成员直接投资,而不是接受来自第三方股东的投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企业的价值,当然这种价值不一定非要是利润的最大化。一般来说,当合作社成员在价值观上保持一致时是最容易成功的,因为他们会为了共同的利益去聚集资源,实现规模经济,并且有意识的避免反竞争和避免榨取用户。

坚持这些价值观的承诺不仅仅是一种社会努力,无论是在直接投资回报方面还是创造下游价值方面,它对企业都有好处。因为随着合作社的发展,规模经济可以增加所有参与者的会员价值。早期参与者可以使用他们拥有的权利来获得对不断迭代的产品或服务的额外访问权,或者通过向新成员出售这种权利以获得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并不是一个边缘化现象。根据国际合作社联盟( International Co-op Alliance)的数据,全球至少有 12%的人口在“合作社”组织中 ; 合作社为 10%的就业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或工作机会 ;300 家顶级合作社和集团创造了 2.1 万亿美元的营业额,同时提供着社会需要的服务和基础设施。

除了上述的数据之外,就成功案例而言,最著名的应当数 Visa。Visa 的信用卡业务(当时叫做 BankAmericard)最初是美国银行业务的重要一部分。由于需要大规模获客,BankAmericard 变成了一个会员加入式的联盟,激励有竞争力的银行加入。这种模式下不需要一个中心化组织的聚合也能增加平台的网络效应,而且加入的会员不需要缴纳任何额外的费用。如今我们可以看到,VISA 的市值超过了其单个会员市值的总和,同时会员们还能在 Visa 上市时受益。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自互聯網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標籤: 加密网络
上一篇:从三个实际的需求出发,为什么人们会越来越需要比特币? 下一篇:Chainalysis 语出惊人,比特币「巨鲸」对币价不构成任何风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