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华姚班项目 Conflux 的四个质疑、四个回应和一个展望

未知來源 閱讀 104 2019-2-27 13:58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原文标题:《清华姚班项目 Conflux,如何实现以太坊没走出的路?》

区块链正值寒冬,在越来越多的项目销声匿迹、套现跑路之时,一个名为 Conflux 的区块链公链创业项目表现格外耀眼,逆势获得红杉、顺为、Metastable 等资本 3500 万美金的融资。另一方面,项目团队背景亮眼,联合创始人大多来自清华姚班,更有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担任首席科学家,因而获得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Conflux 是一家区块链公链系统研发商,基金会注册于新加坡,在国内亦设有实体公司,名为清红微谷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于北京。该项目的缘起于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龙凡在 2017 年从美国飞回母校清华,代了一节密码学的课,随后同姚班的同学就区块链的扩展性问题继续展开讨论,在 2018 年 5 月他们将讨论成果联名发表成论文《将中本聪共识扩容至每秒数千计次交易》,后来正式成立公司,决心将理论付诸到工程实践中。

Conflux 坚持采用基于 POW 的共识机制 , 通过引入 DAG 的技术,并结合其独特的算法,来打破共识机制的性能瓶颈。据悉,该项目将于今年 3 月底上线测试网,为了让社区对 Conflux 团队的技术实力与团队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巴比特邀约采访了 Conflux 联合创始人、CEO 龙凡。

初见龙凡,第一印象是他身上有学者特有的傲气,他不屑于玩弄语言技巧,却又是善于表达的,能够将复杂的技术问题通俗的解释。我本来隐隐担忧采访提纲「不太友好」,会让他有所提防,但同事小平说「高智商的人就喜欢接受挑战。」如他所料,龙凡直截了当的回应了我提出的所有质疑。

思考篇 | 区块链行业当下就是个赌场

对于龙凡这种做研究的人来说,天然会对一个有潜力又不那么完善的方向特别感兴趣,因为他觉得有很多他可以去改进的地方。龙凡过往的研究方向是系统安全、程序语言、分布式系统相关的内容,冥冥之中都和区块链有着联系。

区块链最革命性的地方,在于让全网共识变得可能

任何一个革命性的东西,都是把一个原来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区块链就是这样的技术。

如果对共识算法的方式进行划分,龙凡认为应当分为两类,一种是 20 年前大家就研究的如何在局域网中让 7、8 台机器快速达成共识协议,以上文所说的 PBFT 为代表。另一种就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中本聪共识。

20 年前,人们是不相信分布在全世界的上万台机器,能够跨越因特网达成共识,共同维护一个账本或数据库。 那时候也有人研究分布式共识,整体思路是我架一台服务器,这台服务器有可能会宕机。所以我需要有备用的,它们和我的主服务器同步。所以一个数据服务中心里有 7、8 台服务器,都是由我控制的,它们之间互相达成共识,这是 20 年前人们研究的共识。

从 09 年比特币诞生开始,当然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原来人们认为不可能跨越因特网达成共识的这件事情,现在变得可能,这是最革命性、最颠覆性的。区块链共识下的核心是所有人都是自由来去的,你不能要求参与的人时刻在线,很有可能他下一秒就会退出。

接下来就是我们如何让它更好更高更快更强,怎么去改进呢?以及我们能够达成全因特尔共识之后,可以用它来做些什么?

行业当下就是一个赌场,瓶颈还在技术本身

龙凡毫不客气的将当下的区块链行业描述为一个「赌场」,他表示:「我这人说话很实在的,区块链当下的生态是什么样?赌场。就是大家先跑到交易所,甭管是火币、币安,还是 coinbase,把你手上的法币换成筹码,这个筹码可能叫 BTCETH,也可能是其他,然后拿到巨大的虚拟拉斯维加斯里面,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游戏供你赌,赌完了之后,再把筹码换成法币。 」

为什么会这样?龙凡认为,原因是我们的区块链世界和真实世界是脱节的。现在区块链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连接仅仅建立在人们的思维中、想象中,唯一的连接就是全世界所有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比特币还是有那么点价值的,所以比特币价格会涨,这是唯一的连接。但当你把这些东西都剥开,追问它和真实世界有什么关联吗?答案是没有。

除了数字货币之外,还有什么想象空间?要做到这些事还缺什么要素?龙凡认为,我们应该站在这个高度去看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革命性东西。

我想写跟真实世界有关的东西,就需要相应的数据,比如说我想要写一个北京空气质量相关的保险,就需要每天 PM2.5 的数据,这个信息是没法跨越的。而区块链本身的承载能力,不可能承载到真实世界的数据全部都有序地上链。

如果说区块链只停留在现有的吞吐量,那么它永远就会是赌场的这个形态,所以区块链当下的瓶颈还是技术本身。

做去中心化、高性能、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平台

Conflux 的目标是做一个真正去中心化、高性能、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平台。希望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情况下,能够把现在区块链的吞吐量,性能提升两个数量级。

龙凡认为,尽管作为价值储存的手段,比特币还挺不错的,但取代法币的路径是不现实的,原因是人们的交易,很多时候对于方便性的需求大于所谓的安全性、去中心化。

大家用微信、支付宝,并不是说你真的很相信腾讯,或者蚂蚁金服,他们确实不会黑你钱,但更多是出于方便性,我把手机拿出来,大家扫一下就行,对不对? 而区块链从来就不是一个让事情变得方便的东西,它添加的是一层信用。所以生活中的支付都用区块链去做,这不是现实。

因此他认为,真正有希望的是以太坊还没走完的这条路。「大家可以在上面写自己想要的交易逻辑,把信息导入进来,做一个智能合约平台,这是有很有意义的事情。但这就需要你有更好的吞吐量,更大的技术支持。 」这也正是 Conflux 正在做的事情。

质疑篇 | 姚期智参与项目吗?白皮书是「照搬」吗?

Conflux 在收获掌声与期待的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涌现出来,比如:是否在利用名教授宣传站台?论文原创性是否不足,仅照搬以色列学者的 GHOST 算法?用 DAG 提升性能的方式并无新意,且延迟过长,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在本次采访中,龙凡逐条进行了回应。

质疑一 | 关于白皮书原创性

Q:有人说,你们的论文《将中本聪共识扩容至每秒数千计次交易》(Scaling Nakamoto Consensus to Thousands of Transactions per Second)原创性很少,大部分都来自以色列学者 Yonatan Sompolinsky 和 Aviv Zohar 的 GHOST,仅仅把「最大子树」改为「最多子节点」,对此您可以回应下吗?

龙凡:「我们和 GHOST 区别有很多,我就说一个很直白的事实,来反驳这个事情。首先 GHOST 那片论文完全没有讲怎么实现,其次以太坊现在跑的就是 GHOST,但是以太坊的吞吐量怎么样呢,大家都看到了。而我们 conflux 的目标吞吐量,包括实验已经表现出来的是以太坊两个数量级,一百倍以上。如果我们真的就是照搬 GHOST,不就应该跟以太坊一样吗?显然提这个问题的人连 GHOST 是什么可能都不知道。GHOST 本身是一棵子树,要找一个稳定的链,而 conflux 是一个有向无环图,我们要在图中找一个合适的排序算法,这完全是两码事,再往下说可能就太技术了,我上述的反驳已经很直观了。」

Q:DAG 其实也并不新鲜?

龙凡:「至于 DAG,我不喜欢像很多项目一样标新立异,去说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方向,其实 DAG 就是中本聪共识向前发展的一个自然延伸。中本聪共识原来的问题是只能有一个人打包确认,为吞吐量做出贡献。当很多人想同时做贡献的时候,吞吐量不升反降,安全性反而会有问题。

所以我们希望用一个更新的排序算法,让并行区块能够同时安全有序的被接受,形成一个不可逆的交易顺序,最终并行的区块不是行成一条链,而是一个有向无环图。」

质疑二 | 关于核心技术优势

Q:DAG 代表项目包括 IOTA、Byteball、Nano,对比他们,Conflux 有什么不同?

龙凡:「之前大家还是比较腼腆,觉得互相不要太凶狠,但由于我们最近被问得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像以 IOTA 为首的 DAG,我们决定了,开一个吐槽的专栏,这两天就会发第一期,就写 IOTA,《IOTA 物联网电磁炉-让 POW 的耗电没有遗憾》,你们可以关注一下。

如果比较的话,我只能我们跟 IOTA 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是错的,真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比较,他们是错的,剩下的东西我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原来大家都觉得说也说不清。因为每当你用技术去给他解释,总会有人用非技术手段来反驳你,你会很痛苦。当时我们不想开始谈论这些事情。但现在这些咋呼的人好像慢慢凉下来了,但还是有人不停的在问我,我们有一天总得面对这些问题,那不如一吐为快。」

Q:不担心有什么后果吗?

龙凡:「我无所谓,最多有人会来说我们买了 IOTA 还赚了钱,赚钱是好事对不对?但是他错了还是错的,这两件事情不矛盾对不对?既然你问的是一个技术问题,我应该真诚的回答你,如果我总是回避说‘我们还是有一些区别,他们其实也挺好’,我觉得我每次说这句话都很违心,我们很欢迎技术方面的探讨。」

Q:在你看来没有竞品吗?

龙凡:「你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愣住了。因为以太坊一直想要提升它的性能,但由于技术实现,以及既得利益格局,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使得它推进得非常慢。而其他公链平台其实竞争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激烈,需要解决一系列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上的问题。」

Q:所以 Conflux 究竟有什么技术优势?

龙凡:「技术的优势有两方面,第一个是共识算法理论本身的突破,现在有很多人实际上是回到 PBFT 的思路上,3、5 个点构成一个联盟链,几万 TPS 问题不大,但如果是 3、5 百个,就开始不太对了,到 3、5 千个基本就跑不了,因为它消息的总数是参与点数的平方甚至立方。于是他们延伸的思路就是选一些小的代表(超级节点)。但我们觉得可以沿着中本聪共识直接去做改进,让它的吞吐量能够有极大的提升,同时保证它原有的节点许可方式,这是一个理论突破。第二个是 conflux 系统的搭建,是一系列工程实现的挑战。」

我在采访中总是要问项目方这个问题,通常听到的答案都是围绕安全性、易用性、高效性展开丰富的 PR 术语,但龙凡的答案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的优势是中本聪共识下的性能高。」然而,几乎 90% 的区块链项目都会说自己性能高,尽管解决方案各有不同,这能算是独特优势吗?兴许是看出了我的困惑,龙凡继续解释道:

龙凡:「你可以看到区块链项目基本处于这样几个层次,首先很多不靠谱的白皮书,描绘着各种各样神奇的共识,这是最低级的,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实现。第二层次是我写一个像 GHOST 那样的白皮书,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至少在数学上是有支撑的,看起来效率能够有所提升,但具体实现出来是怎样,没人知道。第三层次是我有一个好的想法,并且我能够将它真切实现到区块链中。第四层是我不只实现一个简单的转账,而是能支持智能合约的完全成熟的高效系统。从第三层到第四层的每一步,都是理论之外很多工程系统上的差距。」

Q:Conflux 到哪一步了?

龙凡:「我们的目标是第四层,让所有人都能有,支持智能合约。现在我们处于在三点几,还在朝最终目标努力。」

质疑三 | 关于性能的提升

Q:官方资料 Conflux 可达到 4000-6000 的 TPS,区块确认时间是 4.5-7.4 分钟,有声音认为「这么长的确认时间,如果不出现分叉则必然会丢弃大量的有效交易,在这么长的延迟时间下谈高 TPS 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对此,您能回应下吗?

龙凡:「首先,TPS 和延迟时间是两回事。以互联网打比方,TPS 就是你下载文件的时候,每秒 2M,好幸福对不对。而延迟是说你玩王者荣耀,发射个技能半秒钟之后服务器才接收,很难受对吧?这叫延迟。这两个东西都很重要,但它们其实是分开的,所以并不存在延迟大 TPS 就没有意义这件事。

其次,直接回应对于我们延迟时间的质疑,几分钟的延迟是算出来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的实验室假定有一个很强大的攻击者,他或许占有超过全网 20% 的算力,然后他就盯着你的这笔交易,那么需要等多久才能确保你被双花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假设。但通常情况下,你只是买杯咖啡或者怎样,并不需要基于这么强的假设。

另外,延迟实际上是根据你的网络状况来判断,随着 5G 的到来会有改善。我们 Conflux 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在这个协议范围内完全限制住了,随着网络变好,未来有可拓展的空间。

最后,我想说区块链领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者说之前市场太混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动辄就能在白皮书看到百万 TPS。咱们来说,一个 1M 的数据包,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要传遍网络的所有的节点,你需要让所有人都看到的时间,就是 40 到 50 秒。 所以任何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是不可能做到秒级确认的。任何人告诉你,秒级确认,要么它是有中心化的,要么它并没有给你很强的安全性。」

Q:性能问题有好几种解决思路,包括最近常被提及的 Layer 2,之前伍鸣博士曾表示这和 DAG 不冲突,可以效果叠加。想问问 Conflux 在架构设计上是否有所考虑?

龙凡:「对,Layer 2 这就好比是法院,我们有最高法院,还有地方法院,首先是你这个最高法院能够承载多少,你说我们处理不了那么多,设立一些地方法庭,让它们处理完大部分纠纷,解决不了的再去最高法院。这个思路肯定是成立的,它和大法庭的扩展性能,能够处理更多案件,是两码事,不矛盾。这件事情是可以同步的,Conflux 只需要把跟我们交互的 Layer 2 的这个接口留好,我们也一直在跟一些团队交流。」

质疑四 | 关于团队实力

Q:您好像平时不太在国内,还在多伦多大学做助理教授吗?有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吗?

龙凡:「对,我还在多伦多大学,但是研究的主要方向,其实都和区块链直接相关。除教课之外,基本都投入在 Conflux 中。」

Q:现在团队情况是怎样的?

龙凡:「我们现在有二十六个人,技术占比超过一半,我说的这些都是全职,如果算上社区帮我们做事的合作伙伴,就超过五十个了。

我一直批评我们 PR,说我们没有好好宣传过,其实我们核心团队单拎出任何一个人,履历都能闪瞎眼。我们核心团队基本都研究的圈子、姚班的圈子,以及竞赛的圈子,这样的背景。 具体来讲,我们有 3 个 IOI 金牌,有 ACM 世界总决赛的亚军,几乎每个人都参加过数学或者信息学的这种竞赛,拿过国家级的奖。」

Q:一群天才聚集在一起,要怎么分工合作?

龙凡:「其实我们核心开发的分工非常简单,因为大家技术水平都很强,可以省去很多开会沟通的时间,大家互相看看代码,简单讨论一两句,就能够 get 到对方的点。具体来讲,我、伍鸣、David Chow 和杨哲四个人对于系统方面的搭建比较有经验,工程上的总架构我们会想得比较多,但是所有人都参与讨论。理论方面的研究,是我们新来的研究总监杨光,在社区里比较活跃的李辰星,以及我也会参与,就理论方面的证明,往前进一步研究。」

Q: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真的会参与到项目中吗?

龙凡:「姚老师更多是在理论方面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帮助,给我们理论研究方面提出很多的指导和挑战。有很多人问姚老师是否参与开发,当然不参与,姚老师是做理论的,工程系统开发,那不是他的长项,他不擅长做工程开发。不是说他拿图灵奖他就啥都会,对吧?

徐教授也一直参与了 Conflux 高层系统的设计,很多 Conflux 技术细节徐老师都会同团队会一起讨论,特别是偏向高层次设计的部分,包括论文徐老师都会参与。

有件事我一直非常疑惑,就是我们团队明明有这么多人,为什么大家总是提姚老师一个人?我很希望能把我们如此全明星的团队阵容更多的输出。」

Q: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Conflux 这个新项目能得到媒体和资本的青睐?

龙凡:「大概就是大家看来看去,觉得我们是圈子里面可能最懂技术,最懂自己在干什么的团队吧。我们团队单拉出每一个人来,都可以去做一个初创企业找到投资,但是我们所有人聚到一起,形成合力,希望做一些事情。」

未来篇 | 我们在修一条没有人走过的价值之路

龙凡将做公链比喻成在修路,他很自信 Conflux 能把路修得宽,修得好看。但路的价值最终是由它上面开的车,运载的货物所决定的。因此在运营方面,龙凡表示一是从机制上吸引更多开发者。二是从测试网初期就和 DAPP 开发团队建立联系。最终主网上线的时候,不仅是 Conflux 本身,对生态至关重要的 DAPP 也准备就绪。

「在以太坊上,你做任何一笔交易,不管你是要进行一笔转账,还是发起某个智能合约,你都必须持有 ETH,这是一个很大的瓶颈。举个例子,你现在上一个网站,并不需要你兜里有一笔钱才能点击这个网站。

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机制,改变这一点,比如开发者合约,他可以选择在一定量的限制下,用户发起交易,可能他愿意去代付交易处理费。 在初期的时候,有很多项目空投,然后一帮人上去薅羊毛,这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愿意给真正优秀的开发者空投,比如你是一个 DAPP 开发者,我们覆盖掉初期百分百的手续费。我们空投给真正的开发者,而开发者可以空投给用户,这是我们想要建立的生态。」

目前 Conflux 正在为 3 月底即将上线的测试网作准备,届时会把代码逐步开源,将技术呈现给大家,也让 DAPP 开发能够在测试网上开始玩起来,龙凡透露,Conflux 可能会经过至少 5 到 6 个月的测试网,然后上线主网。

「之所以我们会有这么长时间的测试网时间,一方面是出于对技术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和一些 DAPP 开发团队有联系,他们也很关注我们的进展,比如做预言机的,Layer 2,稳定币的,还有一些原来区块链上不太可能实现的需求,包括我们和一家做互联网金融的企业探讨,做失信黑名单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希望最终主网上线的时候,不仅是 Conflux 本身,对生态至关重要的 DAPP 也准备就绪。在主网上线之前,他们如果有什么需求,我们可以很快的做出调整。」

龙凡判断,区块链作为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未来 3 到 5 年应该是技术开花结果的时候,大家之前的愿景会慢慢变成现实,他希望 Conflux 作为一个真正去中心化、高性能、支持智能合约的区块链平台,能够成为大家开发应用的首选。

作者:巴比特 | 来源:链闻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自互聯網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印度管理学院推出金融科技和区块链高级课程 下一篇:一文读懂完全链上运行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Uniswap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