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的加密货币应用程序在App Store和Google Store上架
围绕kin构建的移动应用程序的数量——由移动消息应用程序Kik创建和发布的加密货币——正在增加。随着Google Play和iOS的软件商店批准,将有更多的app可用,预计未来几周将有超过30款应用程序首次亮相。Kik正在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让客户可以在一个应用程序中获得kin代币并将其用于另一个应用程序。
围绕kin构建的移动应用程序的数量——由移动消息应用程序Kik创建和发布的加密货币——正在增加。
在撰写本文时,已有10个app出局。随着Google Play和iOS的软件商店批准,将有更多的app可用。总而言之,预计未来几周将有超过30款应用程序首次亮相。
Kin是由加拿大消息应用公司Kik创建的。为了帮助启动项目,Kik在2017年筹集了9800万美元,是当年筹款最多的ICO之一。今年夏天,Kik宣布将支持设计让用户使用并获得代币的应用程序的团队。
“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客户可以在一个应用程序中获得kin代币并将其用于另一个应用程序。”Kin生态的产品经理Ayelet Laub告诉CoinDesk。
很多应用程序都是移动用户最熟悉的经典类别。虽然这有一定的优势,但它还是有需要在大型现有企业拥挤的市场中竞争的缺点。
幸运的是,这些应用程序不必像大多数app一样仅仅依靠酷炫的设计和用户体验来吸引客户,因为新的支持kin代币的应用程序会给直接给用户参与费用。换句话说,kin代币就是一种激励用户启动应用程序和参与的手段。
以下应用程序目前已经在Google Play上架:Reveald(约会软件),Kinguist(语言学习软件),Nearby(网络软件),GoChallenge.me(社交软件),AddMe(商业网络软件),Find(旅游网络软件),Vent(心理健康软件)和Kinny(社交软件)。到目前为止,在iOS上有两个应用程序:Blastchat(即时消息软件)和Pause For(生产力软件)。
根据开发者计划的要求,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有直接的方式来赚取和消费kin代币。
退一步讲,200多个团队申请加入这一项目,40个入选了,最后有32个在开发者计划中将他们的应用程序提交到了Google Play或iOS商店。支持它们的是开发补助金,其中包括用于吸引潜在用户的kin代币分配。
Kik的创始人Ted Livingston一再表示,他希望kin代币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加密货币,互联网用户可以轻松获得并使用kin。如果可以在网上轻松自由地交易非常少量的资金,那么会有更多的人来花费更多的钱。
Kin最初是为以太坊创建的,但它已将其大部分功能移植到Stellar区块链的分支上,因为Kik希望能够免费处理大量的事务。这样,kin代币就可以同时在很多很多移动应用程序中运行。
关键的组成部分
所有的应用程序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看加密货币是否可以改善传统的移动用例,无论是约会还是任务跟踪应用程序。
例如,BlastChat——迄今为止在iOS平台上测试的唯一应用程序(也适用于Android系统)——是一个社交网络软件。用户看到好的帖子可以互赠kin代币,也可以通过发布好的内容到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的主频道来获得kin代币。
为了促进参与,BlastChat向初始用户提供超过100个kin代币。
但是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要等待一个重大更新:目前无法存入或取出kin代币。
“应用程序需要显示用户的公共钱包地址。我们需要弄清楚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和最友好的方式进行操作,”Laub说。
Kin的开发人员正在努力。一旦他们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就会与移动应用团队沟通合作并大规模扩大采用。
更重要的是,与今天在市场上看到的其他分散式应用程序相比,围绕着kin构建的应用程序采用了所谓的非典型路径,其中大多数要求用户使用自己的钱包进行连接。到目前为止,kin应用程序似乎正在改变这种方法,每个应用程序都为每个用户生成一个新的钱包。
Laub说,Kin生态一直在尝试打破规则——但它确实对某些点有意见。例如,KDP团队鼓励应用程序避免应用内购买,以支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参与的许多团队却需要应用内购买。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五个应用程序在iOS系统的App Store上架了。Apple并不支持购买加密货币。
而且,创业公司需要收入来源才能蓬勃发展。Kin本身就是为了直接提供Kin Rewards Engine(KRE)的每日支出。KRE将根据当天经济活动的比例支付每个kin的应用程序。
这样,开发人员不需要直接从用户那里获得加密货币——但KRE现在还没运行。
目前尚不清楚Kin Rewards Engine何时上线。
“可能在下个季度或下个月,我们到时将公布更新日期,”Laub解释道。
作者:Brady Dale | 编译者:Miranda | 来源:coindesk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