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行放弃发行国家加密货币

未知來源 閱讀 37 2018-4-20 08:47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日本银行放弃发行国家加密货币 (1)

暴走时评:日本央行副行长日前在出席活动时表示,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可能会危害发达国家建立的传统金融体系,同时指出,日本央行并无计划发行国家加密货币。但这位副行长表示,央行充分认识到了解创新性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始终关注创新并跟随技术进步,为社会提供最好的金融基础设施。本月,瑞士国家银行高层代表也表达了与日本银行副行长所述相类似的担忧。俄罗斯央行也在逐渐改变其从前对国家发行数字货币的积极立场。

翻译:Clover

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日前承认国家发行加密货币的风险,成为最新一家认可此类风险的政府金融机构。据其副行长Masayoshi Amamiya表示,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可能会危害发达国家建立的传统金融体系。他表示,日本央行并无计划发行国家加密货币。

中心化数字货币会影响金融稳定性

日本央行副行长Masayoshi Amamiya在一次金融科技大会期间表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可能会给现行金融系统带来巨大影响。他对与会者(包括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日本金融厅的代表)表示,日本银行未立即制定自己的加密货币计划。

Amamiya指出,中央银行的成立是为了控制“多种支付工具造成的混乱局面”。这就是为什么央行被赋予发行“中央银行资金”独家作用,他解释到。在两级现代金融体系中,私人银行向公众提供支付服务,并通过贷款和信贷向经济分配财政资源。据日本央行副行长称,这种结构“体现了人类历史上实现效率和稳定的智慧结晶。”

Masayoshi Amamiya表达了他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会使家庭和企业直接访问中央银行账户的担忧。他警告道:“这可能会对两级货币体系和私人银行的金融中介业务产生巨大影响。”他表示,目前央行允许直接访问中央银行账户的情况仅限于私人银行等有一定的少数实体。

同时,Amamiya认为,中央银行应始终关注持续创新并跟随技术进步的脚步,为社会提供最好的金融基础设施。这位副行长表示,日本央行充分认识到了解创新技术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了保持稳定,还是为了在未来探索这项技术的应用。

国家加密货币居次要地位

Masayoshi Amamiya的这番评论发表之时,越来越多的央行于金融监管机构都打算放弃这种中心化的国家支持的加密货币。在过去几个月里,几个国家都曾做过发行此类数字货币的提议,无论是否通过区块链发行。这些数字代币被视作去中心化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的替代品,同时还能够允许政府在不失去对金融体系控制权的情况下使用技术。

本月,瑞士国家银行高层代表也表达了与日本银行副行长所述相类似的担忧。根据瑞士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Andrea Maechler的说法,私营领域数字货币币央行能够提供的任何版本数字货币都要更好,而且风险更小。她说道:“数字央行货币对于确保高效的无现金支付并非必要。”

用Maechler的话来说,如果一家银行陷入困境,那么政府支持的加密货币就会帮助人们更加容易地回收资金。她警告道:“它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但却会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与日本央行副行长都看法一样,Andrea Maechler也认为加密货币会对“久经考验”的两级体系带来威胁。

俄罗斯央行最初国家支持的加密货币这一想法满怀热情,但现在该央行也逐渐改变了它的立场,并已推迟了推出所谓“加密卢布”的计划。俄罗斯中央银行去年夏天透露其打算研究发行“虚拟国家货币”的可能性。但在不久之后,央行副行长Olga Skorobogatova就表示,“推出国家数字货币似乎并不合理。”取而代之,俄罗斯可能会寻求与EAEU和金砖国家的合作伙伴就建立一个用于国际交易的通用数字货币进行磋商。

积极引导对加密货币进行监管的俄罗斯财政部也表明了对“加密卢布”的消极态度。财政部长Anton Siluanov在致总统普京的一封信中表示,由于加密货币的某些特征,包括分布式账本的去中心化性质,中心化数字货币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现在正朝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今年将有27个数字经济法草案将由国家杜马审议。其中两项草案则旨在合法化首次数字代币发行(ICO)、挖矿,并可能对数字货币支付进行监管。

作者:Lubomir Tassev | 编译者:Clover | 来源:News Bitcoin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自互聯網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十问Hashgard”,如何定义数字资产管理的未来——Hashgard新加坡全球发布会 ... 下一篇:华为云发布区块链白皮书 加速区块链技术行业落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