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NET区块链,在娱乐业与制造业之间搭建智能桥梁
编辑:铅笔盒
尚未能“脱虚向实”的区块链
权威的“Gatner新兴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于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将区块链列为最受期望和关注的新兴技术。果不其然,继2017年区块链在应用层面引发广泛瞩目之后,2018年一开始区块链概念又进一步在大众传播层面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以及依靠最近这几年资本和商业层面越来越成熟的运作,区块链技术正在从单一支持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架构向综合型数字化平台转变。同时,对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探索,也已从较为单一的金融领域逐渐向供应链、医疗保健、版权、身份识别、政务、法律等领域扩散。在信仰者和宣传家的口中,这一新兴技术将打造下一代价值互联网,并且创造出未来全新的生产关系。
不过,必须看到,作为技术的区块链应用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据预测距离其真正成熟,还需要5-10年的发展时间。区块链技术尚未在社会中广泛扩散,存在大量的技术孤岛,呈现一幅门派林立之感。现有的初创项目大多聚焦于价值传递和数据应用的范畴。对于非区块链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工业生产企业,个体生产者而言,依然海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去使用新兴的、专业化、创新密集的区块链技术。可以说,现有的区块链热潮中,与物理世界发生密切勾连、“脱虚向实”落实到工业生产的项目非常少,这一局限性限制了新兴技术向实体产业扩展的步伐,进而影响到了更广泛的大众对于区块链的感受与认知。那么在这一区块链和工业生产的结合点上,是否有值得关注的创新举措呢?一个名为DIPNET的区块链初创项目正尝试着作出自己的努力。
DIPNET的切入点:定制衍生品与其中国痛点
在将区块链应用至工业生产领域,现有的一些尝试值得关注。比如美国航空航天业零部件供应商Moog,计划在其3D打印飞机零部件的业务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去信任的技术特点,以使得Moog安置在全球任意地点的设备所制造的零部件都能赢得客户同等的认可,进而减少传统集中生产的方式带来的高昂的仓储、物流以及时间成本。
Moog针对的是小众的B段市场,而2018年1月发布的DIPNET项目则将视线投向了更具广泛意义和价值空间的大众商品领域,项目创始人阚雷将项目定位在了影视娱乐行业周边商品的生产之上。
从全球范围来看,周边产品的市场体量巨大。据国际授权业协会公布的《2017年全球授权业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世界经济整体增速低迷的背景下,全球授权商品的销售仍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较2015年增长了4.4%,达到2,629亿美元。其中,中国(含香港)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授权市场,以81亿美元的零售额名列全球第五。不过,从被授权产品零售总额各国占比来看,中国(含香港)占比远低于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作为是全球最大的授权市场,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其收入比重占到了全球市场总额的57.9%。显然,相较之下,拥有着巨大国内消费市场的中国,在衍生品经济领域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前景虽好,影视衍生品却一直是中国市场的“缺憾”。坐拥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在衍生品领域缺乏代表性企业。这一问题是由多方面导致的,从IP的角度而言,国内IP输出过于分散,没有良好的整合方将IP开发与产品开发做联系,长年的盗版也让授权方对中国市场颇有忌惮,开发商难以拿到版权。
而从生产的角度来说,传统制造业生产流程复杂,加工成本高,无法响应影视娱乐业创造的碎片化需求。按照DIPNET项目创始人,长期致力于“工业4.0”领域研究的阚雷所说,大量松散的、偶然的、定制的需求,在人们经历影视娱乐体验之后,涌现出来。但是由于这些产品形态不确定、产量不确定、生命周期不确定,所以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无法适应这种不确定的需求。所以在中国现有的经济体系中,娱乐业与制造业之间断层严重,双方融合层次浅、程度低,与国外成熟市场差距较大。
不过现在,DIPNET项目相信自己找寻到了以上痛点的解决之道。DIPNET 试图以新兴区块链及智能合约范式为核心,快速构建供应链和生产协作关系,使得松散的、偶然的、定制的需求终于有可能产品化。进而在潜力巨大的文娱+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为传统生产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工业4.0第一网红”的区块链思考
进一步了解DIPNET项目之前,不得不先提及项目创始人——花名“兔哥”,有着“工业4.0第一网红”之称的制造业专家阚雷。2017年曾有一篇名为《跑了1135家制造企业,我终于明白它们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了》的文章,直击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问题,通篇结合了段子手的幽默和专业人士的犀利,很快收获了千万流量,阚雷正是这篇文章的作者。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汽车制造专业,并拥有在西门子和3M等企业的供职经历,阚雷对于制造业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阚雷看来,衍生品行业和定制具有高度相似的场景。在他的另外一篇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区块链+工业4.0,终极风口还是终极骗局?》中,阚雷指出“定制产品,独此一家,没有比价,竞争少,市场不透明”,因此利润可观。然而目前工业3.0的大规模生产方式,无法适应定制的要求。因为每个产品都不一样,员工没办法重复性、经验性劳动,生产也很难流水线标准化。那么“生产效率一定低、能耗一定高,次品一定多”。
所以工业4.0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在流水线基础上生产出定制化的产品,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定制带来的负面因素。阚雷认为,其核心在于达成“数据流动自由化”,为数据建立起高速公路,进而构建“Smart Manufacturing”,也就是“能够对外部快速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制造系统。数据自由流动的基础是数据的可靠性和其价值的可确定性,而作为在2013年便参与了数字货币投资的先行者,阚雷打通了自己职业层面所关注的两大领域,他相信区块链正是能确保数据安全可信,并且可以确定数据价值的技术,由此区块链将成为工业4.0最核心的技术架构之一。现在,DIPNET正是在融合了阚雷对于制造业与区块链两大领域的深入思考之后,提出的一份实践答卷。
智能制造+区块链+文娱=“边看边买”的新体验
传统的影视剧周边产品生产是个很复杂的流程,除了设计之外,还涉及到对产品产量的预估。这一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上座率高的电影,其周边未必卖得很好,一旦生产计划和市场实际情况脱节,便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经济损失,产品滞销的情形还可能进一步拖累IP自身的价值。
不过有了DIPNET,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全新的场景:一部影视剧中所有的道具、服装都具有一个在虚拟世界里的“数字化双胞胎”,以数据的方式存储着其全部的信息,包括原料、生产方式以及版权价值归属等等,并得到了区块链对于数据真实和安全的保障。只不过在真实的交易行为发生之前,这个“数字化双胞胎”不会被物理化。
不过,一旦有消费者在观看影视节目时产生了购买意愿,在付费的一瞬间,这件商品整个生产链条的智能合约就会被触发,商品所有部件的生产商根据智能合约范式被全部确定,相关的所有生产单元临时组成一个快速响应的生产系统,链上执行的智能合约连接到各生产单元自身内部的中心化数字生产系统里,快速执行生产指令,完成生产过程。 随后,物流企业会同样依据智能合约,将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整个生产组织过程,不是通过中心化的“巨型工业云”来实现,而是完全分布式、智能化、自组织地进行生产,快速响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需求。
这就是设想中DIPNET为影视衍生品行业所将带来的改变,作为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智能生产网络,DIPNET致力于连通影视娱乐业与制造业,将用工厂端的“数字制造与设计”快速响应影视端“边看边买”所创造的碎片化市场需求
DIPNET项目开发规划
在项目进展方面,DIPNET目前计划于2018年第四季度对其基础网络代码进行开源,并最终于2020年正式上线。
虽然项目目前仅仅定位在打通文娱产业和智能制造的范畴之上,不过DIPNET的运行逻辑和完成之后的技术能力,显然不会仅仅局限在影视周边领域。
我们看到,DIPNET试图融合工业以太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3D 打印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为物理世界创造一个数字化双胞胎,并建立一种全新的分布式智能生产网络。这将给传统社会的生产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开创一个全新的扁平式、合作性的全球新兴工业市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层级式、自上而下的企业结构。一个由数千万人组成的分布式制造网络代替了从设计到制造在内的所有环节,大幅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数以万计的个人与中小型生产商对传统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型生产者提出挑战。
或许也正因为具有如此的可能性,我们看到DIPNET项目能够吸引到能源区块链合伙人曹寅、比原链创始人,巴比特执行总裁段新星、SelfSell创始人,北京信和云科技有限公司CEO李远等重要的业界人士担任顾问。
这也就难怪在其白皮书中,DIPNET项目自豪地表示,它将使得“数以百万计的设计者、创新者、开发者都能够通过自己的智力劳动为智能合约范式做出贡献,并分享合约范式上流动的通证价值,每一个设计都不会被浪费,每一个开发者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户,数百倍、数千倍的社会创造力将被启动。 ”
看来,在推动区块链“脱虚向实”的实践中,DIPNET找寻到了一个有趣的切入口和试验场,为智能制造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不过DIPNET目前还处于初期,“工业4.0第一网红”阚雷运营具体项目的能力是否能和他写文章一样好,看到了行业痛点,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完美落地?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DIPNET官网: http://dip.network
微信客服:DIPNET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