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感受到加密货币挖矿热潮
暴走时评:这一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挖矿行为更加热火朝天,从而带动了显卡市场的增长,使上市公司也感受到了挖矿热潮的威力。但矿工和游戏玩家争夺显卡的现象为GPU制造商包括整个市场都带来了困惑,加密货币的波动也使得这些获得更多利润的知名公司并不喜欢它,对其前景也持消极态度。
翻译:Ina
加密货币可能再次成为关注热点,大多数上市公司也对该技术会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方面抱有兴趣。
然而,对于科技巨头Nvidia和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
今年到目前为止,加密货币矿工已经占领了GPU市场,它们使用这些设备来解决以太坊(以及其他基于“算法”的加密货币协议)加密难题,并获取利润丰厚的奖励。
这两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都令人目瞪口呆,因为矿工耗尽了在线和店内库存。这种现象使得Nvidia和AMD的第二季度营收分别同比增长56%和19%。
这种现象也标志着加密货币首次对公开上市公司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果似乎非常积极。但从这两家公司平和的反应来看,业绩增长的表面下可能暗潮汹涌。
BMO Capital Markets的股票分析师Ambrish Srivastava告诉CoinDesk:
“我不认为这些公司会开心。从商业角度看,这种波动很难管理,加密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焦点。”
收益增加,问题也更多
一方面,这些公司受到了股东和投资社区的批评,他们不想为所谓的高度不稳定的加密挖矿收入付出代价。
如果挖矿需求下降,那么就可能出现股价跳水,AMD在2013年和2014年曾因加密货币价格下跌而经历这种情形。由于矿工在二级市场上以低价倾销设备,AMD多个季度的销售都受到了不利影响。
追踪GPU销售的市场研究公司Jon Peddie Research的总裁Jon Peddie表示,“好消息是他们会卖出更多GPU。而坏消息是,如果他们停止向这个特定的社区销售产品,会发生什么?这是否会抑制其销售,并随后压低其股价?”
该公司的研究显示,AMD在2013年的暴跌之后失去了近一半的GPU市场份额,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关注降低挖矿热潮的风险且不主张完全依赖该市场。
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Mitch Steves认为,AMD充分意识到它占据了挖矿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它对挖矿的消极态度也是一种避免过度曝光的策略。
Steves的估计显示,在第二季度,挖矿带来的利润占AMD该季度总收入(12.2亿美元)的18%至20%。
他告诉CoinDesk:
“目前,AMD的产品是最适合挖矿的。你可能宁愿花两倍的价钱去购买AMD的Radeon 580,也不愿意购买Nvidia显卡。”他还指出,AMD在挖矿市场的领先地位使其难以吸引投资社区。
追踪交易
股东们因加密货币挖矿感到不安的关键原因在于公司无法量化因加密货币而获得的确切收入,这是衡量其估值的因素之一。
Steves说道:
“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更好地追踪交易的方法。如果他们能确定哪些收入得益于加密挖矿,那么投资社区就不会视其为麻烦了。”
Nvidia和AMD正在寻求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推出专为矿工客户打造的产品来分割GPU市场。
由于这些显卡没有视频显示输出,游戏玩家不需要它们,所以当低潮再次出现时,矿工们也不会淹没二手市场。
苏姿丰表示,“我们的一些制造商合作伙伴在向我们提供拥有不同功能的挖矿专用显卡,这样我们就能把游戏与挖矿市场真正分割开来。”
Steves认为,尽管AMD和Nvidia“出乎意料地赚了数亿美元”,但它们对加密货币的繁荣都有些过分悲观。
他还表示,“但我不认为它们会拒绝收益。”
矿工和游戏玩家
然而,由于涉及到核心客户群的问题,这种创收机会也使GPU制造商深感头痛。
因为矿工在数分钟内就会耗尽新GPU的供应,并提高二手市场的价格,要在不疏远核心视频游戏玩家客户的前提下管理库存已经成为一个挑战。买不到最新GPU或者因高价被排挤出市场的视频游戏玩家对于挖矿热潮惊恐不已。
Peddie说:
“这些GPU公司的传统基础客户正在咆哮和抱怨,因为他们无法获得想要的产品,或者只能通过高价获得,由于这些产品需求量如此之大,经销商都在提价。”
由于GPU公司通常必须提前至少90天提交新的单位生产订单,所以它们必须能够准确地评估三个月内对加密挖矿的需求有多少,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猜得过高会导致供过于求,大量产品闲置在仓库里;猜得过低则导致供不应求,激怒核心客户。
要确定这个数字仍然还只能靠猜。
Peddie总结道:
“他们会说再多订500万个,希望能猜对。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就可能忽略基础客户的产品,然后这些客户就会离开。但一旦这种泡沫破裂了,他们就没有客户了。”
作者:Aaron Stanley | 编译者:Ina | 来源:CoinDesk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