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价值坐过山车,最终可能会崩盘
导语:英国《卫报》网站科技行业编辑查尔斯·亚瑟(Charles Arthur)今天撰文称,本周三,比特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反映了比特币应用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缺陷。实际上,比特币并不算是一种货币。
以下为文章全文:
比特币的价值过去几个月逐渐攀升,而近期则进入了“坐过山车”的阶段。比特币的持有者需要决定,是咬紧牙关继续这一刺激的旅程还是退出。现在似乎已有一些人选择退出。而在他们考虑的过程中,局势的变化正越来越快。
目前看来,比特币很可能最终崩盘。届时,几星期累积的涨幅将会在几小时内跌去,而下跌将会是无底线的。这样的崩盘也将反映出一个现实:比特币缺少真实的现代货币所需的必要元素,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交易工具。
比特币的价格上涨与以往历次资产泡沫都很相像。人们蜂拥而至,大笔购买资产,预期这些资产将升值。购买者买入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资产价格将攀升,而资产供应的有限性则确实推动了价格上涨,直到有人开始获利变现。本周二,我与《卫报》首席经济撰稿人阿迪亚·查克拉伯蒂(Aditya Chakrabortty)就此次的比特币泡沫是否会破灭进行了讨论。
查克拉伯蒂这样说:“如果经济学家能预测泡沫的出现和破灭,他们将远比现在要富有。他们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当泡沫可能出现时指出这一点,但一些人甚至连这样做的勇气都没有。崩盘什么时候发生?我可以援引经济学史专家查尔斯·金德伯格(Charles Kndleberger)关于‘更大的傻瓜’理论:只要能找到愿意接盘的更大的傻瓜,资产泡沫就可以越吹越大。”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一资产泡沫的延续时间。英国当地时间周三下午,当价格达到266美元时,比特币的交易价格突然开始下跌。资金开始流出,一些卖出委托单超过100比特币(价格超过1万美元),但买入委托单却很少。而随着新的买入者开始审视100比特币的真实价值,比特币的价格又继续下跌。传统的市场行为在买入者之间造成恐慌,迫使他们卖出这些烫手的资产,避免电子钱包的窟窿越来越大。
比特币带来的第一条教训是:外行人都是糟糕的投资者。他们不希望长期投资,不知道投资究竟能带来什么,并且很容易受到集体情绪的影响。
第二条教训则相对微妙。比特币得到了极客的追捧,并被称作“全球第一种加密货币”。毫无疑问,比特币经过了加密。你无法伪造比特币,这是一种货币非常重要的属性。然而,尽管可以被当作一种交易媒介,但比特币实际上并非货币。
极客们可能很难意识到这一点。贝壳是13世纪时常用的交易媒介。当时,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货币,因为没有人会囤积贝壳,以期待贝壳价值的提升。如果一个贝壳可以买一条鱼,那么也不会有任何渔民尝试囤积鱼,以推动鱼的价格上涨。在这里,你并不需要“贝壳央行”。
如果只是被当作一种虚拟商品的交易媒介,那么比特币能发挥很大作用。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比特币的用途确实如此。黑客们使用比特币来购买网上商品和服务。用13世纪的例子作类比,这是一种可以购买虚拟鱼的加密贝壳。比特币只在很少的情况下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例如持有者尝试了解1个比特币在现实世界中究竟值多少钱。
然而,这正是问题的来源。使用比特币购买实体商品,例如药品,很不幸地体现了比特币所缺乏的严格性。
首先,没有任何机制确保比特币的流动性。比特币与英镑和美元不同,而与黄金更类似。许多国家在几十年前就放弃了金本位,因为这可能导致经济衰退,例如当人们囤积黄金期待黄金价格上涨时,又或是人们在听说黄金可能涨价而买入黄金时。
如果想了解对商品的囤积居奇将带来什么危害,那么可以阅读一下经济学大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98年时所写的一篇文章。对比特币来说,更糟糕的是,当人们开始囤积居奇时,没有一家“比特币银行”会增发比特币以保持比特币的流动性。在金本位体系下,至少银行拥有黄金储备,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增加流动性。
比特币仅仅只是人们用来交易的数字加密贝壳,然而现在通过互联网,人人都能看到比特币的当前价格,一些人希望使用比特币来购买实体物品。这时比特币更类似“法定”货币,例如英镑、美元和日元。然而这些“法定”货币拥有庞大的储备和极强的流动性,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囤积。如果尝试将比特币的适用范围从虚拟世界扩大至真实世界,比特币的缺陷将一览无遗:比特币根本不适合真实世界的庞大需求。
简而言之,比特币不可能成为全球货币。除非建立起专门的银行,否则比特币甚至都不可能成为一种货币。但建立专门的银行也是不可行的。比特币只适用于数字世界的交易。
未来某一天,不可能假冒、完全数字化、能立即完成交易的加密货币将对我们的真实世界发挥重要影响。但遗憾的是,这不会是比特币。
来自:http://www.ithome.com/html/it/42230.htm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