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理想有多远?

未知來源 閱讀 32 2014-1-21 10:38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针对 2013 年内些许狂躁的比特币交易,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国比特币市场迅速降温。美国、法国等国监管当局也通过不同方式警示比特币交易风险。比特币活动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市场自发行为。

 一、比特币缘于一种理想 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阐述了一种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去国家化的非主权货币构想,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 费里德曼也曾设想用一个自动化系统取代中央银行,以防止出现因货币当局滥用发行权而导致通货膨胀的情形。这一理想在金融危机时期尤其令人憧憬。 1998 年,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肆虐之际,Wei Dai ①首次阐述了一种新的货币形态,建议通过采用加密学原理控制货币发行和交易,而不是依赖于中央权威机构。十年后的 2008 年 11 月,也是正值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②发布《比特币:一个对等网络电子现金系统》的研究报告,基于相同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电子货币形式,于 2009 年初对外发布,比特币就此诞生。

 比特币具有开源(open-source)属性,设计公众化。中本聪公开发布了比特币协议和软件,世界上任何一个程序员都可以审查编码,开发自己修改后的比特币软件版本,任何一个开发者对比特币的影响仅限于其作出的已为别人接受的修改,因此没有人能控制比特币,但每个人可以参与其中。 相对于传统货币,比特币具有以下四个显着特点: (1) 去中心化。比特币使用对等网络技术(P2P),发行机制不依赖于特定的中央权威机构或银行,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运行比特币客户端参与发行比特币,参与比特币买卖。 (2) 通缩倾向。比特币以一种递减的、可预测的速率产生,直到 2140 年达到 2100 万的发行上限。由于上限固定,增速递减,以比特币定价的商品价格将会不断下跌。 (3) 匿名性。与传统的信用卡或借记卡需要依靠账户才能完成支付不同,只需要输入比特币钱包的地址和比特币金额即可完成资金的转移,没有任何有助于辨识个人身份的信息。 (4) 流通无界。互联网的无界特征和比特币的开源性决定了比特币交易活动的无界,任何人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二、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并不成熟 比特币的理想化设计迎合了民众心理,似乎实现了权威经济学家的理想。但比特币设计者仅考虑到了现有货币体系的不如意之处,却没有充分考虑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的自身属性。 

(一)比特币兼有金属货币与纸币的缺陷 货币从最初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到纸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属性也就具有了不同的内涵。在金属货币形态下,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在纸质货币形态下,货币逐步与金银等贵金属脱离关系,不再具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内在价值,不能兑付,不必然作为世界货币,主要职能为交易媒介(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价值尺度和价值储藏。 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金属货币已不再作为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丧失这一基本货币属性,主要在于其稀缺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生活的需要。纸币因此完全替代了金属货币职能,并逐步与金属货币脱钩。纸币与金属货币脱钩,失去了内在价值衡量标准,使其任意贬值没有了内在约束。 比特币本质是通过复杂算法所生成的一组数码,很难说这个数码本身有什么内在价值,尽管为发现这组数码消耗了一定的能源、时间和设备投入,但这与设计和印刷纸币需要投入的成本一样,与其代表的价值是不对等的。脱离货币属性,比特币本身并无使用价值。从这点上看,比特币类似于纸币。同时,由于发行量上限固定,发掘量越来越少,直至为零,比特币具有典型的稀缺性。从这点看,比特币又类似于金属货币。比特币实际上同时兼有了金属货币和纸币的缺陷,这将直接妨碍比特币作为真正货币履行职能,而其实际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比特币投机属性高过货币基本属性。 比特币诞生于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之时。为重振经济,各国央行纷纷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泛滥,货币竞相贬值,民众对现有货币体系的潜在厌恶和不信任情绪不断积累。在这一情绪的影响下,比特币被热捧为“未来的理想货币”,受到了与其作为货币基本属性不相称的炒作。比特币在开始交易的最初半年,价值低于 14 美分,但随后价格迅速上涨上万倍,一度赶超了黄金价格。在中国市场,仅在 2013 年一年内,价格即暴涨了近 100 倍。五部委颁布文件后,中国市场比特币交易价格迅速下跌 35%,随后腰斩过半,从最高接近8000 元下跌到 3500 元左右。 比特币官网对比特币描述为“一种创新的支付网络,一种新型货币”。作为货币,首先要履行的是作为经济活动的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但由于比特币的稀缺性和生成特点,加之对比特币“未来理想货币”的迷信,目前围绕比特币的主要活动是发行(挖矿),大量投机资金涌入炒买炒卖,比特币真正发挥交易媒介职能的情形少之又少。而且,由于价格的忽高忽低,30% 以上的涨跌幅司空见惯,比特币根本无法履行价值尺度职能,少量接受比特币的商家,更多地也是基于投机心理。 而且,基于投机性,如果比特币的大量持有者选择囤积而不流通,根据“劣币驱逐良币”原则,比特币最终将失去货币属性而退出货币舞台,而比特币一旦不成为货币,将一文不值。 

(三)比特币仍然不能避免通货膨胀风险 比特币发行上限不与经济增长和财富扩大相关,具有通缩倾向,由此,人们又担心比特币不能为经济发展和财富保值增值服务,不能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此,比特币官网作出了专门解释:尽管比特币上限控制在 2100 万枚,但比特币可以分割到小数点后 8 位(0.00000001BTC)。一些较小规模的交易可以用比特币的下级单位计量,例如1mBTC 或 0.001BTC。 若果然如此,则 2100 万枚上限很难说不是一个谎言,有上限而无下限,价格下跌将是一个假象。比特币的最小单位分割到小数点后 8 位,也就是千万分之一,在当前单位货币面值最小单位是百分之一的情况下,2100 万枚实际要放大 10 万倍,按 1 比特币兑1000 美元计算,2100 万枚的货币供应量相当于 2100 万亿美元的货币供应量,这相当于美国 2011 年度货币发行量的 100 倍。以此计算,比特币经济体之下就绝对不是通货紧缩,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也不是没有可能。

 (四)比特币容易为洗钱等非法活动所利用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匿名和流通无界的特性使得交易和支付更加便捷,但同时也为洗钱等非法活动提供了一条安全渠道。根据有关抽样分析,参与比特币交易的有 28% 是黑客,12%是色情网站经营者,有 6% 是赌博网站经营者,21% 身份不明。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比特币交易参与者是不敢或者不愿意公开身份的。目前,比特币能同时与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等主要货币交易,通过比特币从境内向境外转移财富将无疑是一条无比安全的捷径。 

(五)比特币还难以成为法偿货币 法定偿付能力是现代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能够取代金属货币,并且与金属货币脱钩,依靠的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定偿付能力。成为国家法律认可的法偿货币,首先必须要被合法政府部门所认可。 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规定,比特币“由于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要求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得从事比特币交易活动。文件尽管并没有不允许其他非金融机构或个人之间使用比特币,但已明确地传达一个信息,任何以比特币表示的债权债务关系或支付活动不受法律保护,任何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应提供任何支持服务。

 目前,许多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对比特币的看法,大抵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完全禁止,不仅不认可比特币为法偿货币,而且禁止比特币交易活动,如泰国、巴西;第二类,部分禁止,明确不认可比特币的法偿货币地位,但不禁止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之间的比特币交易活动,如中国、韩国;第三类,持开放态度,官员通过不同方式表态认可,但政府部门并无正式文件呼应,如美国、瑞士、印度、挪威;第四类,允许比特币作为私人货币存在,例如德国、法国、芬兰;第五类,没有任何表态,如日本。 不同国家对比特币认识和处理方式不同,一方面反映了各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成熟程度、货币制度的发展阶段、比特币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比特币本身存在的缺陷,其作为货币很难获得人们的一致认同,即使是第三类、第四类国家,也向市场警示了比特币的交易风险。货币发行权是人类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在政府仍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今天,在比特币存在诸多基本缺陷的情况下,要成为法偿货币将长路漫漫。

 三、理想有多远 致力于人类共同发展的贤达常常抱憾所处社会制度的缺陷,一生孜孜以求,总想为人类社会设计一个人人平等自由、个个幸福快乐的理想国度。中国有桃花源,外国有乌托邦。但理想状态总难如人愿。

 (一)比特币设计并未完整体现哈耶克和费里德曼思想 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哈耶克认为政府的垄断权一直在被滥用,通货膨胀都是由政府制造,既然一般商品和服务的提供通过市场自由竞争能达到最佳效率,相应地,也可以在货币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通过竞争发现最好的货币。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中,费里德曼提出要建立经济自由王国,要限定政府的职能范围,要分散政府的权力。具体到货币,他认为要用一个自动化系统取代中央银行,以稳定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每年增加的货币发行量限制在 3%-5%,既以防止因货币滥发而出现通货膨胀,同时满足经济与财富增长对货币的基本需求。中本聪设计的比特币,最为核心的是赋予了公众自由共享的货币发行权,制定了新的货币发行规则,但没有考虑到如何形成自由竞争机制,也违背了以稳定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要求,明显没能完整遵循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思考。

 (二)比特币只是当前货币制度受到挑战的一个缩影 纵观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货币的产生和形态的改变,反映的都是人类经济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我国汉代“白鹿皮币 ”① 、唐朝的“飞钞”到北宋年间出现的“交子 ”②,其最初出现都是经济原因。这既可能由政府发起,也可能由民间发起,其最终的存亡却并不为发起主体所主导,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比特币并不是个别人或某个团队一时的冲动。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和深入,货币发行正从中央银行向商业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两端分散。商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代替纸币流通、具有法币功能的电子货币,一些 IT 企业可以发行游戏币用于在虚拟社区购买虚拟商品。无论是电子货币形态还是虚拟货币形态,货币发行权已经不能为中央银行所垄断,多个发行主体实际已经出现,货币非国家化格局已现端倪。比特币出现的背后,更多是映射了近十几年来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迅猛发展,是对当前货币制度一次更具代表性的挑战,或许成为传统货币制度发生深刻变革的前奏。

 (三)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新货币时代的到来 尽管当前的比特币难以证明自己是“理想货币”,但比特币交易活动仍在继续,已遍及全球不同国家。比特币的出现反映的不仅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需求,比特币的不足或许很快会促成设计更为合理的、更符合经济规律的“理想货币”的出现。2013年 12 月 11 日,摩根大通银行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类似比特币的虚拟支付系统专利,这或许已经预示了一种重要迹象。借助互联网应用的拓宽、加深和加速,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快,经过优胜劣汰的自由竞争,终将出现更加理想的货币形态和更有效率的发行机制。 新的货币形态和发行机制对现有以中央银行为主导的货币体系的冲击将会逐步增强,货币发行权、铸币税不再是中央银行的专利,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也要做出相应调整,现有金融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将逐渐发生深刻变化。

面对电子货币时代到来,明智的选择是顺势而为,抱残守缺和被动应对只能导致落伍和淘汰,我们能做的只有转变观念、早做准备,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新货币时代的到来。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自互聯網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松花桂皮:再谈比特币的价格 下一篇:比特币基金:资本的盛宴OR在刀口舔血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