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投资定律
这个星期随着美国股市场的一路高涨,一种叫“比特币”的虚拟货币吸引了众多眼球。因为此前一路飙涨的比特币价格坐了回 “过山车”。从266美元骤然暴跌,当天最低报105美元,随后比触底回升,稳定在155美元左右。为什么有比特币这种网络虚拟货币,将来它可能存在国际统一货币吗?这个问题对喜欢炒股的人来说一定充满兴趣,不过首先什么是比特呢?比特是信息行业的术语,是二进制的数字中的位,象十进制占的个位、百位;其次是信息熵的单位,代表信息量的大小。信息熵又来自于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表明混乱程度,在一个不同可逆的过程中,熵是不断增大的,
估计没有专业学过物理的人会云里雾里,也是,大家买股票不会想着如何弄懂物理学,不过是想象巴菲特那样挣一点钱巴菲特投资的典型股票是象可口可乐这样的成长股,这些股票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有壁垒,二是收入能增长。有壁垒的目的是利润率稳定,收入增长,利润自然增长。行业特性上讲,消费几乎是唯一随着GDP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行业。这其实有点象经典的牛顿力学定律,只要知道两个物体的质量、距离一定可以算出引力到底有多少。国内股市场中这样的股票还是不少的,如化妆行业、食品、中药等优势企业,投资这些股票你需要耐心,选择对了长期持有收益不菲,就象牛顿第二定律,在相同力的作用下,物体的速度大小与时间成正比。
所以股市中有许多规律与物理学定律还真有此相似,只是定律各不相同。象科技股的上涨就并不遵过成长股的这个定律,国内目前如火如荼的科技股是触摸屏行业,虽然许多投资者并不认同这些股票是科技股,这些股票的估值也着实让投资者为难。首先这些股票基本上附合科技股的摩尔定律,这个定律是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集成电路也属于现代物理学的范畴,苹果智能手机大约也是每18个月就出新的一代,触摸屏技术的进步也与之同步。投资者无法确知,这个速度还能持续多久,而当这个速度停止时,触摸屏行业还能保持现在的毛利率吗。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科技股是不适合长期持有的,这又要回到上文提到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人类不可能逆的物质增长过程中,熵也就是混乱程度是不断增长加的,所以在科技股的世界里象吉列一样每天早晨都被男人拿在手中使用的产品是没有的,有的总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这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科技股巨头是不断增加的,而不是不断减少。当年微软一统PC,遇到新技术公司就收购价,比如网景公司就被逼死了,但这并不能阴挡Google的崛起。同样Google也采取了微软一样的策略,Facebook却同样不期而至于。这期间被微软宣布已经死亡的苹果,突然横空出世,迅速成为全球市值第一,但三星却不声不响成了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商。
科技股象走马灯一样让人目不暇接,是不是要象巴菲特一样不投科技股呢?从投益的角度看是很诱人的,纳斯达克市场前六大科技股的市值就已超过了这个市场的一半。原因是科技股遵守另外二大定律。一是所谓量子定律。什么是量子呢?话说一百年前一个丹麦国家足球守门员波尔,后来成为物理学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他设想电子围绕原子核的飞行能量是一层一层的,轻易不会改变,电子的飞行如果脱轨就叫跃迁,其能量的变化也是一层一层的而不是连续的,最小单位就是量子的概念。科技股的量子定律是说科技股不会象成长股比较茅台那样,每年产量增加多少,多少用来窖藏,多少用来销售,价格乘以销量就是收入,年复一年的增长。科技产品讲究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产能扩张几乎没有障碍,所以其利润会象量子跃迁一样突然井喷。哪天不能创造新的产品了,可能就会突然停滞甚至跌回原处。所以其增长的时间可能并不太长,但空间却无比广阔。所以做为投资者,持有时间也不需太长,因为三到五年的持有已经把一个传统成长性股票一辈子可能实现的增长完成了。
第二个定律可能又回前文的熵增加定律去了,那就是科技进步不可逆过程中,信息量或混乱度是会增加的,用股市的语言说就是当新的科技股颠覆旧的股票时,新增加的科技股总市值总是大于下跌掉的总市值。比如当年诺基亚下跌了90%,但苹果和三星增长的总市值要远在于诺基亚跌掉的市值。所以从投资总体上计算,收益是不断增加的。也就是说科技股的衰落甚至破产会比传统成长股要快很多,但每次旧科技股的衰落总是伴随着更多更大市场新科技股的出现。
不管投资者有没有准备好,金融危机后,科技股就突然出现在了中国投资者面前,这不仅是因为腾讯、阿里和百度三大巨头的空前成功,在A股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百亿以上市值的TMT类股票。投还是不投可以是一个问题,但如果是市场的主力,一定不能视而不见。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