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链Vechain8月18日开启ICO,总负责人陆扬阐述理念
唯链(VeChain)是全球领先的区块链商品和信息平台,通过两年时间在各行业中累积了大量的商业应用案例,致力于打造深度融合商业生态环境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唯链向区块链铅笔(chainb.com)表示,其愿景是应用区块链技术构造一个既可以自我循环、也可以向外拓展的可信任分布式商业生态环境。这使得唯链的生态环境具有以下优势:
· 信息相对透明对称
· 不同参与方间信任摩擦最小化
· 不同参与方各展所长,为商业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相对公平的报酬;
· 实现价值高速流转,并不断扩大唯链(VeChain)商业闭环
近日,区块链铅笔(chainb.com)特地提前采访了总负责人陆扬Sunny,听他谈了谈对于ICO的一些真实想法。
问:VeChain的ICO设计理念是什么?
陆扬:现在主要的ICO的逻辑设计,或者说商业模型、价值模型,基本是这几种:
- 对标比特币,其支持的经济规模流量流动越大,本身就越值钱
- 对标以太坊,其支持的应用越多,或者是使用的地方越多,流通价值越大
- 变相通缩型,在一定规则下去“烧币”,就是人为的减少币的供给,那么币的价值应该上涨
- 擦边球型,就是变着法子,改头换面,其本质还是去变成股权类或者长期受益类
VeChain区块链VEN的设计基本上在结合了第一种和第二种的情况下,同时,或者说提出是对传统的区块链世界的一个新的挑战。
传统的区块链主张绝对的去中心化,用技术和算法设计出一种纯粹的极端的去中心化方式,然后让其自己发展。比如说比特币,做出了一个点对点的支付工具,但是怎么支付就没人管了,自由生长。
以太坊的逻辑也是一样,在比特币的基础上,增加了虚拟机和智能合约,可以描述更加复杂的行为或者人类活动了,但是具体怎么用,也没人管,自由生长。
结果内,所以现在很少有实际的应用,或者需要等蛮长时间的摸索,因为参与者的意志相对分散,充分自由市场在等待“公认的”,决定了最“有效的”应用。但是问题来了,市场是趋利的,只会往最能“赚钱”的地方发展,所以比特币一开始用于暗网,现在大家觉得跨境套利(尤其是针对外汇管制国家,比如天朝);以太坊的最大应用变成了对ICO的支持。
VeChain在考虑想的是做一个有“强治理”的区块链架构。,就好比在完全自由市场体系中,予以适度的有一定的引导性和方向性,引导这个生态里的企业、个人、或者整个社区往一些值得落地的方向去尝试。,当然一定会经历失败、反复、不断变换方向,但是有了一定的导向性,效率一定比完全的去中心化要高。
所以我们是希望达到一个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中间,一个平衡,但是这个平衡怎么掌握和调整,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了。相比较而言,技术是为了这个设想和服务的。
问:VeChain的Token,VEN是怎么设计的?我注意到白皮书中VEN还有回收购买服务的设计,而其他ICO项目token对应的并没有项目直接权益。如何体现token对应的项目价值?如果ICO项目token对应的并没有项目直接权益,如何体现token对应的项目价值?
陆扬:说句实话,VEN的逻辑模式是被“逼”出来的创新,有几个需要谨慎的地方:
1、不能使用法币;
2、不能是股权类产品;
3、不能是长期受益分红类产品;
不过在有些地方,会有一些更加“勇敢”的创新,ICO也会涉及有股权类的或者长期受益类的,这个先按下不谈了。
所以Token是需要与一些“权益”挂钩的。Vechain的设计考虑的就是用VEN购买区块链服务。Vechain的商业模型就是建立在不挂钩股权的前提下,要实现商业流转价值与代币价值的传导机制——商业社会运转需要使用商品和服务,商品和服务通过货币进行价值传递,传统的股权投资就是通过股份分红的方式获得这种价值传递,而Ven通过设计用以购买服务这种方式,完成了价值传递的闭环,开创了以内外双循环经济的体制完成价值传递,既完全与股权无关,但却可以实现价值传递。这是目前大多数其他ICO项目看不到的设计。
据早前已经发布的消息,唯链将于8月18日开启ICO,同时为了进一步向社区及爱好者推介项目,解答大家的疑问,唯链将于8月8日晚开展中国社区见面会。如果您看了今天对陆扬的采访觉得还不过瘾,可以报名参加见面会,获得与Sunny当面沟通的机会。如果当天您无法亲临现场,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直播频道观看直播。
ICO信息
唯链ICO日期:北京时间 2017年8月18日20点开始,2017年8月31日19点59分结束;
唯链代币:VEN;
发行总量:十亿个;
接收代币类型:以太坊ETH;
发行价格:1ETH=3500 VEN;2017年8月18日至8月21日为早鸟计划时期。早鸟计划获得额外15%的VEN奖励,即1ETH=4025 VEN;
记者:铅笔芯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