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六国ICO监管情况简报

未知來源 閱讀 41 2017-7-14 08:26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全球六国ICO监管情况简报 (1)

暴走时评: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区块链ICO状况报告“代币狂热”分析瑞士、新加坡、俄罗斯、中国、英国和美国六个国家的ICO和加密货币整体状况,为金融服务领域参与者提供更多信息。新加坡和瑞士对新兴科技的监管较为宽松,以加密货币为一种资产,适合其发展。英国的相关法规缺乏明确性,美国各州情况复杂。俄罗斯监管则较为严格。

翻译:Annie_Xu

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发布新的区块链ICO状况报告。

70页的“代币狂热”(Token Mania)报告,以独特视角分析这个新型融资模式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的监管和运营挑战,目前这种模式正迅速成为该领域的主要资本增长动力。

公司全球金融科技战略总监Lex Sokolin谈论该报告不是为了提供法律建议,“我们尝试给深入金融服务的人提供基础知识,而不是加密货币经济领域的人”。

总体上,该报告单独列出六个不同国家,分别是瑞士、新加坡、俄罗斯、中国、英国和美国,强调ICO和加密货币的整体状况。

市场领导者

也许重要的是,报告认为瑞士和新加坡积极为金融科技和加密货币创造良好环境的发达国家。目前这两个国家都已经达成金融科技法规合作意向。

报告指出,瑞士商业监管机构是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Swiss Financial Market Supervisory Authority),但是加密货币公司不需要任何特定许可证书或审批。而且按照该国法律,加密货币是资产,而不是证券。

同样,新加坡金管局(MAS,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认为加密货币是资产,而不是融资或支付工具。作者并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监管,但是参与KYC和AML合规监控。

Sokolin解释道,“为了利用司法便利,交易所和公司聚集到瑞士,使瑞士与该行业息息相关”。

“新加坡处在同样的位置,因为这里适合代币发售和以加密货币为核心的公司”。

不过并不是说,监管机构没有留心。

本周瑞士政府称在研究加密货币法规。同时新加坡一直在制定“支付框架提议”(PPF,Proposed Payment Framework),审查现有支付和汇款法规,其中就包括虚拟货币中介机构。

复杂的场景

报告认为其他国家则不那么受欢迎。

Autonomous NEXT尤其列出英国和美国司法活动很多,可是却并不明确。

“我们研究英国和美国的原因是企业和联盟区块链活动的数量很多,但是加密货币经济缺乏明确性”。

报告指出,英国和新加坡一样,用监管沙盒推动新金融项目测试。因此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对分布式账本技术采取了等等看的态度。

加密货币和代币被看作“私有货币”,尤其是ICO项目的私有货币,发行机构的运营基于自己对法律的解读。FCA发布了DLT和加密代币文件,但是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不久之后英国ICO环境可能会改变。

同时对美国的描述是,“监管机构的大杂烩”让代币发售更加复杂。而且50个州实施各自的法规,比如纽约的“BitLicense”,还有制定了各种区块链法规的“美国企业之家”特拉华州。

Sokolin说,美国复杂的监管环境意味着国内试验项目更少。

“你可以看到很多国家提供金融科技沙盒,让你可以进行试验和测试。美国有OCC(美国货币监理署)金融科技执照,但是只限于银行,而且还没有实施”。

其他国家的压力

此外还提到迅速成为活跃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创新地区的中国。

报告提到,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为创业公司和项目提供帮助。代币则被看作非货币数字资产。

并指出中国有自己的金融科技沙盒计划,但是ICO是不受监管的。

Autonomous NEXT报告指出,中国有两百万人参与ICO,中国人民银行在考虑通过监管解决高风险,监控“非专业投资者”。

Sokolin解释,“这里的人们与之联系更加紧密”。

“我们通过自己的网络了解到,这里宣传ICO的社交媒体多于西方。这里有不同的投资气候,不同于将其看作狂野西部的美国”。

一定程度上,中国政府对加密货币经济更加开放,但是政府监管关注可能增加压力。

“目前我们还没有在这里看到任何结果,意味着它可能走任何方向。但是该体系中有很多压力”。

另一方面,俄罗斯不太欢迎加密货币,政府机构可能将加密代币划分为合法金融工具或者衍生品。如果政府正式认可加密货币,可能带来KYC和AML监管、交易监控、征税等。

这并不是说监管机构反对该技术,比如报告简述俄罗斯银行(Bank of Russia)如何开展其分布式账本项目。

作者:Jonathan Keane | 编译者:Annie_Xu | 来源:Coindesk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自互聯網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Delphy白皮书解读(三):预测市场如何与AI、物联网一起改变世界 ... 下一篇:哈萨克斯坦签署创新协议,力争成为“区块链新加坡”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