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姚前、狄刚出任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副所长
记者:张宇哲
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姚前出任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副所长由科技司原副司局级干部、丝路基金信息科技总监狄刚出任。央行内部已宣布了这一任命。
央行旗下数字货币研究所已开始低调运作,财新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人民银行科技司原副司长姚前出任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副所长由科技司原副司局级干部、丝路基金信息科技总监狄刚出任。央行内部已宣布了这一任命,两人已于近日正式到岗。近期数字货币研究所将正式挂牌。
金融科技委员会架构
5月15日,人民银行称将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据财新记者了解,数字货币研究所也是金融科技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之一,金融科技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包括科技、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支付清算、征信等相关司局。数字货币研究所属于事业单位。在业内看来,金融科技前沿领域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未来数字货研究所的激励机制能否留住一流人才可能是最大的挑战。
据财新记者了解,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原印制科学研究所基础上更名而来,内部设立六七个部门,研究方向包括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等。
2016年11月央行曾发布招聘公告,其中用人单位印制科学研究所招聘的六个岗位就是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储备技术人才。这六个岗位中,其中五个岗位主要从事数字货币及相关底层平台的软硬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开发工作,要求具有系统架构设计经验、区块链技术开发或应用经验、大数据平台开发经验者优先;一个岗位主要研究数字货币中所使用的关键密码技术,对称、非对称密码算法、认证和加密等。
近两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当局都在逐步加强数字货币领域的研究,尝试利用数字货币改进传统金融与货币体系业务模式。英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的中央银行纷纷表示将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制度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探索研究,深入研究和推进数字货币发展应用成为全世界的普遍共识。
数字货币研究力量多元化
5月25日,央行旗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紧锣密鼓的成立了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意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专委会则将在其指导下致力于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参与方、服务方和推动方。
值得注意的是,专委会也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组,并邀请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担任组长。狄刚在前述专业委员会成员大会暨金融科技发展研讨会上表示,通过加强研究尽快建立数字货币相关业务体系与技术体系已完全具备战略性、必要性、前瞻性、紧迫性及可行性。希望通过数字货币研究组的工作,不断增强数字货币的协作攻关力度,着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各领域的合作,形成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力量多元化补充,共同推进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数字货币研究体系。“积极尝试安全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本着科学严谨开放包容的态度审慎实践,使中国法定数字货币早日成为现实。”
今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公开场合表示,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中,区块链技术开发与数字货币的发行、使用与国际监管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人民银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走在了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的全球前列;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对个人资产安全、隐私保护、全球金融稳定以及对全球金融治理架构的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探索领先
今年初,央行推动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测试成功,并率先探索了区块链在货币发行中的实际应用。
早在2014年人民银行成立了研究团队开展数字货币的深入研究,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也是全球中央银行就法定数字货币的首次公开发声,引起业内诸多关注,并在《中国金融》杂志出版专刊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2015年,央行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国际上数字货币的发行经验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成果,有的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书,有的则以专题形式已择要发表。
2016年7月,央行启动了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研发工作,决定使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作为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应用场景,并借助数字票据交易平台验证区块链技术。2016年9月,票据交易平台筹备组会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牵头成立了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筹备组,启动了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封闭开发工作。
本文转载自财新网,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作者:张宇哲 | 来源:财新网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