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比特币究竟是什么?
深度!比特币究竟是什么?
最近几天相信大家都被朋友圈里一则黑客勒索比特币的病毒刷爆,那么比特币究竟是什么?又是否具有价值呢?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想写一篇足够全面的文章将比特币完整的呈现在大家面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直到最近看到一段国内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与比特币中国首席执行官的论战,看完之后笔者对于国内一些所谓砖家的水平报以深深的担忧。
在百度百科的搜索结果显示,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比特币可以用来兑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但是百度百科的搜索结果显然又过于简单。事实上比特币是这样诞生的。
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构想——比特币就此问世!讨论组的老鸟们从未听说过他,有关他的信息也寥寥无几,还都隐晦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网上简介显示他在日本居住,他的电子邮箱地址来自德国的一个免费服务站点,万能的谷歌上也没有他名字的任何相关信息,显然,“中本聪”是个假名。不过即便中本可能已经成为谜团,他的发明让一个困扰密码学十年的难题“灰飞烟灭”。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电子货币因其方便和难以追踪性,并能脱离政府和银行的监管,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上世纪90年代,一个名为“密码朋克”的密码破译组织就致力于创建电子货币,但付出的努力没收到任何成效。同样在90年代早期,密码破译者大卫·乔姆创建了一个匿名系统即电子现金,也失败了,部分原因是依赖于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现有基础设施。之后各种电子货币尝试者不断涌现——比特金(bitgold),RPOW,b钱(b-money)等,但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