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华尔街大力支持区块链应用
华尔街作为金融世界的中心,一直没有放弃对创新科技的追求。区块链的出现使这些金融精英看到了进一步发展业务和行业的希望。这种新技术确实能为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包括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安全性和透明度等。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也都开始了探索区块链的旅程。在这种全球背景下,所有行业相关者都应该把握机会了解并运用区块链。
华尔街正在思考区块链将如何变革金融世界,这种现状使我联想到电子游戏。1972年,雅达利推出了街机游戏《Pong》,开创了电子游戏行业。《Pong》的技术是非常粗糙的——玩家控制小撮光线来回击数字球。华尔街目前的情形——比如花上三天时间完成一笔交易——就如同我们还在玩《Pong》。
试想一下,假如游戏业自1972年以来就没发展过,然后某一天突然有人开发了《Pokémon Go》,本来还在玩着超级无聊的电子网球游戏的我们可以拿起手机在真实世界里寻找口袋妖怪了,这款游戏使用了扩增实境、GPS和强大制图技术。游戏虽好,但没人知道该怎么玩。大家会暂停尝试,互相讨论,搞明白该如何使用新设备并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新技术。这就是华尔街面对区块链时的场景。
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将为金融行业实现令人惊喜且有趣的目标,带来多种好处,如交易即时结算且更加安全。但要实现这种目标,我们必须学习怎样共同利用该技术。这就是许多华尔街公司(包括我自己的)大力投资开发早期应用以开始新旅程的原因。
如今,中央权威机构,如银行、交易所或结算所,都是交易的中介机构。然而区块链利用电脑网络进行安全交易,使贸易更加精简、高效、透明且安全。
看好区块链
区块链一个特别强大的特点是网络效应——参与方越多,网络价值就越大。我们认为,在Broadridge的庞大网络的作用下,一个能证明区块链功能的地方就是代理投票。我们管理85%的北美代理投票,50%以上世界其他地方的代理投票,涉及5万名发行商,1亿多投资者以及数千家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这使得Broadridge处于为业界带来区块链好处的重要位置,我们也正在与业界领袖合作进行这种尝试。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最近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并购的原因,为代理投票构建一个区块链平台,和我们当前的系统一起运行。就在最近,我们已经宣布与摩根大通、北方信托和桑坦德银行进行国际合作,在股东年度大会上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区块链试点测试,以开发传统代理投票的“影子”数字寄存器。区块链能为代理投票带来三大好处:通过降低对账过程的复杂性来提高效率;通过加密增强安全性;提高投票确认的透明度。对于发行人来说,它也将为会议创建数字议程,并在投票后提供分析,例如机构和零售投票行为的不同驱动因素。
去年3月,普华永道的一项调查发现,56%的金融服务业界人士认识到了区块链的重要性,但83%的被调查者对分布式账本技术只是“一般”了解。毫无疑问,每家华尔街公司的领导人都应该评估区块链对自己业务的影响。虽然还有许多复杂问题和挑战需要克服,但这是这个时代仅有一次的机会。
对那些了解并欢迎区块链技术的人来说,他们的眼前有着巨大机遇——所有交易处理的时间可能被缩短,不管是资金转账还是代理投票。根据埃森哲和麦理根的报告,到2025年,区块链一年就可以为世界十大投资银行中的八家银行节约80-120亿美元(30%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并且,Bain和Broadridge的一篇新报告也指出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为全球金融市场节约高达300亿美元。
早期试验
瑞士信贷银行正在加快信贷违约互换和银团贷款的结算,法国巴黎银行和其他银行正在建立创新实验室。金融科技创业公司Ripple正在与一些银行(包括瑞士联合银行和桑坦德银行)合作,使用区块链进行跨境付款,Euroclear已经在伦敦金银市场完成了使用区块链的第一次试点交易。在爱沙尼亚,塔林证券交易所十几家公司的股东已经成功地利用区块链平台在股东大会上顺利地进行投票。阿布扎比热衷于吸引金融科技公司,已经为在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上市的67家公司的股东推出了一个区块链系统,以进行代理投票。特拉华州拥有超过一半的美国上市公司,正在努力通过支持区块链来维持其领导地位。该州已经启动了一项计划,帮助企业利用Symbiont开发的技术来使用区块链分发和保存合同。
人们对区块链感到非常兴奋,这也是正常的。这并不是华尔街的第一次创新,只是其长期发展中最新的一个篇章。想想支票吧:我们曾经要写支票并邮寄,现在虽然可以在线支付,但资金转移仍需要时间。区块链将对相关账户进行实时记录和资金转移。在代理投票方面,过去也进行过电话投票、电子交付和加强管理的电子改进等创新。希望两年后,我们也可以使用区块链进行代理投票。
所有创新都一样,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开端或没能达成目标的尝试。但它所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毕竟华尔街最聪明的人们都在设法运用区块链。
作者:Rich Daly
编译者:Ina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