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种类多样 比特币不是唯一
1月11日讯,比特币不是互联网上唯一的数字货币,还有瑞波币(Ripple),恒星币(Stellar),莱特币(Litecoin),以太坊(Ethereum),等等其他数字货币。当然,目前最流行的依然是比特币。但很多时候,一些开发人员、创业者、或是企业会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需要更好的数字货币。一个名叫杰德-迈克卡勒伯(Jed McCaleb)的程序员------电驴之父------开发了瑞波币,应该比比特币更好,之后他有推出了恒星币,比瑞波币更好,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现在有一种趋势,那就是业界希望开发一种技术,能让所有这些线上数字货币彼此相互流体,这意味着未来你可以在不同的线上数字货币系统里面随意转账。这种技术是被成为interledger协议(ILP),由瑞波币公司发起。不过在最近几个月,也就是该公司对外发布这一想法之后,他们也得到了不少业界知名大咖公司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微软和万维网联名。显然,瑞波币公司希望设定互联网线上数字货币的技术标准,他们希望开发一个单一的全球网络,不仅可以统一所有数字货币,还能统一所有使用这些数字货币的企业和个人。
我们希望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提取出各种数字货币的差异,斯蒂芬托马斯说道,他是Ripple公司首席技术官,我们正在尝试开发一个支付全球化标准。
这个协议的推出,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使用线上数字货币,并且扩大线上数字货币的使用范围,让我们更高效地转移资金。这其实是许多现有项目的目标,举个例子,瑞波币和恒星币设计的初衷,就是让用户可以使用任何货币转账到这两个数字货币账户,同时也能让这两种数字货币可以对应转成其他货币。你可以发送比特币,然后对方拿到手的是莱特币。你也可以发送美元,然后对方拿到手的就是狗币(dogecoin)。不过对于企业和开发人员社区而言,他们使用这些分类账是有限制的,因此其中会有一些麻烦,因为你无法把钱从一个支付网络转到另一个支付网络。不过现在,interledger协议希望能够改变这一切。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项目经过了长达十年的努力,他们希望开发一种全新的网络协议,通俗的说,就是货币互联网。如果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知道著名的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创办了网景网页浏览器,而现在,该项目就是希望扮演类似的角色,他们要在互联网上建立发送资金的标准方式。事实上,最初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定义了网络的基础标准的http)里面包含了用于支付的代码。但是这个代码从来没有被使用过,最近几年,许多公司(比如比特币交易所Coinbase,还有帮助企业接受各种线上数字货币的Stripe公司)都至少在尝试为线上数字货币创建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在网上发送货币和接收货币就像发送短消息或电子邮件一样简单,不过距离这个天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至少,现在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新的自由,新的问题
据瑞波币公司的托马斯透露,他们公司之所以要设计interledger协议,是因为很多打印好回避按照瑞波币的方式,使用已分配分类账货币。基本上,这些系统都是在一个巨大的独立机器网络里运行自己的分类账货币,这些机器跨越了无数国家。也就是说,他们要建议里不依赖任何一家银行,任何一家政府控制的货币体系,尽管这会带来全新的自由,但同时也会让另外一些人感到头痛。
正如托马斯解释的那样,银行不会在外国搭设机器去验证本国交易,而且,他们也不会让自己的货币变成一种半公营性质的货币,因为这几乎等于把自己的家里的大门给打开,任由他人闯入了。然而他们最愿意做的,就是让瑞波币插入到银行系统的代码里,然后开发他们银行自己的内部系统。问题是,这样一来,就和瑞波币打造货币互联网的初衷背道而驰了。一个块环链如果只被一个单一金融机构使用的话,可以说是毫无价值,马尔利格雷说道,他在微软工作,负责监控比特币运作。
不过也有解决方案,那就是为银行构建一种线上货币系统可靠接口,而不必真正的加入到他们的网络里面。这样的话,不仅能够继续维持构建统一数字货币网络的想法,同时还有很大机会扩展这个网络。我们不是要尝试构建一个让每个人都认同的全球性分类账货币,托马斯解释说,而是希望能够将现有所有类型的货币绑在一起,
从本质上来说,Interledger协议创建了一个系统,通过一个第三方连接器或验证器机器来实现两种不同货币的兑换。不过,每种货币不必在连接器里放入保证金,通过加密算法,该协议允许两种货币和连接器创建一个资金托管,然后当资金达到一定量度,才会进行兑换操作。我们创造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货币兑换交易,托马斯说道。
对于本土交易,参与兑换的货币可以只选择本土验证器。只有涉及到的货币才能给追踪交易。每笔兑换交易的明细都藏在了验证器里面,不过你无法直接看到具体的交易情况,而是必须通过加密算法运行查看。托马斯认为,理论上来说他们的系统可以支持任何线上数字货币,而且对那些货币的改动也不大。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