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比特币相关联的一些有趣效应(十)
我听到传来挖矿的声音,象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下跌价格的步伐,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那悲歌总会在梦中惊醒,诉说一定哀伤过的往事;
那看似满不在乎割过肉的,是被套泪眼后萧瑟的影子。
————《币圈版“你的样子”》
有这样一家公司,它的市值非常庞大,业务遍及全球,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一刻不停地为人们提供着必不可少的应用服务……但是它的股票价值却一直在跌,腰斩再腰斩,目前价格仅为高峰时期的六分之一。
对不起诸位不要搞弄错了,我没有说比特币,我说的是中石化。
前日和孙小小,姜家志同学饱餐一顿排骨,饮下几罐啤酒,感觉颇为大慰平生。席间小小仍然不断传销屯币上涨高尚伟大之类理念,异客也坚定抵挡住诱惑,只管大口喝酒吃肉不管鸟事。
比特币就是钱嘛,没有啥子了不起的。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仅仅因为名字就伟大;没有任何一门知识,仅仅因为它的分类就崇高。
话虽如此,科普工作仍然要继续进行,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币圈效应时间。
一、拉瓦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诸位请看,拉瓦赫就是传说中的“笨鸟”……放在天朝,估计也就是去工地搬砖的命了,但是万幸的是碰到了好爹妈和好老师。
币圈中这种人何其多哉?想那火星人,刚开始发展就是各种傻缺,走哪里被坑到哪里,国企上班被上级冷落,下海经商被骗走钱财,出走澳大利亚沦为蝗虫小工……但是突然之间碰到了比特币,顿时为这货铺就了一条新奇的妙想之路,刷文能搞来声望,圈钱集资能搞到大把资金,随便一声吆喝,能招揽七八个干事情的各类人才,顿时开始大呼:天命啊天命!在币圈里翻云覆雨各种折腾。
再看辞职专心投入币圈的人(例如闪电黄世亮),先是被套,然后继续被坑,然后仍然……基本上属于走哪都赚不到钱……额……惨不忍睹,最后就离开币圈重新走回机械设计的道路。
人和人的才能都不一样,你需要真正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币圈里也是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是程序员,写得代码完美无瑕;有些人就是擅长营销,卖点原味T恤真的挺好的……别人开交易所就赚了大钱,你赚不到也不要眼气。
仔细想想你在币圈内的立足点是什么,搞清楚了,将优点彻底的发扬光大,实现自己再币圈的价值,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或者说有些人就根本不适合呆在币圈,那就趁早离去,清清爽爽也落得一身自在。币圈虽然很精彩,但是人生的价值也有很多方向。
二、名片效应
名片效应指的是要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首先向交际对方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然后再悄悄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和组织进去,使对方产生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思想观点与他们已认可的思想观点是相近的。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意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交际中先向对方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欢的观点或思想,然后再悄悄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和组织进去,使对方产生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思想观点与他们已认可的思想观点是相近的。
币圈里的名片效应异常明显,两位币民走到一起,互相凝视双方,然后突然就拥抱在了一起,其中一个币民大声哭诉起来:“尼玛我被套了啊!”另一个也哭诉:“谁说不是呢,我TM套的比你还深啊!”
哭罢,两人抹干眼泪,大声斥责黑庄都是王八蛋,交易所都不是什么好鸟,坑人的什么猫股简直该剁了,骗钱的骗钱罐就该杀千刀。斥责之后,大呼“喝酒去!喝酒去!”于是携手前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期间继续痛骂一千遍啊一万遍……
玩笑,以上只不过是玩笑,更多的币圈众人是惺惺相惜,本来能够愿意接触比特币的人就很少,愿意去信仰去中心化理念的人就更加稀少。所以币圈虽然很小,但是却非常的有认同感。不少人也是因为比特币而彼此认识,通过相互传销而加深了感情。
比特币就是币圈众人的最显著的名片,当然虚拟货币还有一些其他的名片,比较出名的还有“狗狗币名片”、“BTS名片”啥的。
人嘛,活的就是一个念想,就是一个认同感。虽然这些名片向社会普罗大众中散出去,绝大多数人会将其斥责成“什么鸟东西?”,然后撕巴撕巴扔进垃圾堆。可是这个社会非常广大,抱有不同观点的人数众多,能够在彼此茫茫人海中依靠这些名片相遇,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一句话说的是那样的美好:就算世界荒芜,总有一个人是你的信徒。
紧握住手里这张名片吧,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三、定势效应
定势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大意是指以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或心理倾向,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活动。在对陌生人形成最初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例如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盗,于是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就像偷斧头的贼。后来农夫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中没有一点偷斧头的模样了。这则故事描述了农夫在心理定势作用下的心理活动过程。
所谓定势思维效应,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
定势效应在币圈内得以了集中体现,比如不少炒币玩家经历了币价大跌之后,脑海中坚定了“比特币不是好鸟”这个概念,在输掉裤衩之后毅然决然离场,转身就走头也不回,怎么看比特币怎么不顺眼,搞不好还要挑出来骂两句以发泄心头之恨。再瞧那些死多呢?他们脑海中则坚定了“比特币未来一定十万刀”这个想法,死死的屯着币啊,也不管是八十块买的还是八千块买的,总之就是“比特币好啊,顶呱呱啊!”甚至不惜每天吃泡面……
异客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就是要不断地融合变通,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上的这些思维定势,都严重的阻碍了币圈的向前发展。
对待比特币,既不能全盘认同,也不能彻底否定,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去理解。倘若一味排斥,那么到最后则可能丧失了解新事物的机会;可是完全的孤注一掷全盘压上,如果比特币没有获得长足发展,或者说时间拖得过长,则可能会让你的心态变得极度失衡。
我们应该审时度势,认真的坐下来好好想想,自己是不是堕入了“定势思维”的怪圈。
如果跳入了“定势思维”,那么请赶紧跳出来。
四、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币圈是一个权威效应泛滥的地方,不少所谓的“大V”、“大咖”们独霸一方,他们有的装腔作势,有的炫富自夸,有的招摇撞骗,反正是肆无忌惮的发表着自己的言论,因为币圈基本上处于法外之地,他们也根本不管这些言论是对是错,只管舒服了爽了,是否会误导民众那才不关他们的事情呢。
所以经常出现一些惨剧,一些币圈大佬们今天宣称币价要怎样怎样,然后一帮币民都去跟风,本来想顺着吃口肉喝点汤,结果事与愿违,被弄得套了又套,割了又割。或者是某个币圈大佬宣称做个“完美好项目”,伸手就跟币民们讨要比特币,美其名曰IPO,币民们趋之若鹜,等到搞完了之后发现对方莫名其妙就跑路了;再或者搞个什么存屎罐之类的高额揽息,宣传推广,无数币民为了升值奔上前来,结果弄成了“锁定币价1500分十年还清”的币圈新常态……
唉,这种事情,怎么能说的完呢?
其实比特币里面其实根本就没有权威,谁说的多,分析的像样子,就是个大V!更何况多少大V,其实都是装出来的呢?
不要看谁谁言论如何犀利就跟风上前,有道理可以,我点赞,但是让我如何如何,我可是却是要动一番脑子考虑要不要这么做的。
不要盲从权威效应,要独立思考,貌似跟从“权威”可以带来安全感,实际上却是最不安全的!
保持自己头脑的独立,冷静的分析,对于币圈内各种陷阱自然会具有强力的分辨能力,不会遇见坑就往里跳,碰到骗子就被骗。
如果真的能够讲出道理,厘清原委,你也可以为币圈献言献策,时间一长,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大V!
好了,没想到又写下了这么多的文字,再往下可能又会让读者们产生阅读疲劳,今天的币圈效应到此结束。期待下次与您的相会!拜拜!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