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比特币相关联的一些有趣效应(九)

未知來源 閱讀 55 2015-6-3 12:44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满满的仓位是我的爱,

闪闪的电脑屏幕币市正展开。

什么样的节奏是最呀最摇摆?

什么样的币种才是最开怀?

滚滚的资金从天上来,

流向那万紫千红币中来,

绿彤彤的K线是我们的期待,

一路边走边唱才是最自在,

我们要唱就要唱得最痛快!

你有着天边最美的涨幅,

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留下来)!

悠悠的唱着最炫的炒币风,

让它卷走所有的尘埃。

(我知道)你有我心中最美的涨幅,

斟满美酒让你留下来(留下来)!

永远都唱着最炫的炒币风,

是整个币市最美的姿态(留下来)!

炒股也好,炒币也罢,《最炫民族风》改编歪歌一首,想起当年币价上涨,全民疯狂势不可挡的场景,居然已经成为往事,不禁黯然神伤。遥想当年,居然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也不知道未来会不会重现这样的场景。只能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不过无论如何,科普的工作还是要继续下去,不知不觉异客的“币圈效应”系列也出了很多,今天也将效应进行到底,捡几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效应来解读分析。

一、毛毛虫效应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

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币圈内的毛毛虫效应非常明显,大多数虚拟货币的创业模式都如出一辙,全部都是奔着钱去,什么赚钱快就干什么。你搞交易平台,那我也搞交易平台;你搞资讯网站,那我也搞资讯网站;你搞期货交易,那我也搞期货交易;你挖矿我也挖矿;你IPO搞山寨币/二代币,我也IPO搞山寨币/二代币;你搞虚拟货币股票配资,我也搞股票配资……这种翻来覆去要从币民身上薅羊毛的创业形式,就是毛毛虫效应的最典型表现。

放眼望去,实在是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算得上是“创新”,基本上出个什么东西,都在币圈人们的“意料之中”,这让异客不禁感慨,这还是能够焕发无限光彩和活力的比特币吗?

比特币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依靠区块链,有无限创新的可能,但是现在的天朝场景确实让人伤感,只被当成一个赚钱工具的比特币是不值得去信赖的,将比特币环境塑造成一个赌场更是最龌龊的事情。

还好,除了天朝人民,美帝国主义还是有诸多的公司涉足比特币的业务,一些程序员也在绞尽脑汁发掘比特币的新鲜应用,实在是善莫大焉。

天朝的币圈众人应该反思,不要做毛毛虫了,而是应该羽化成蝶,翩翩飞向美好的未来。

二、糖果效应

科学家萨勒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 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现在就能得一块!”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很难选择——孩子都想得2块糖,但又不想为此熬20分钟;而要想马上吃到嘴,又只能吃一块。实验结果: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 分钟得2 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还有的孩子干脆躺下睡觉——为了熬过20分钟!1/3的孩子选择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 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经12年的追踪,凡熬过20 分钟的孩子(已是16岁了),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我肯定,充满信心,处理问题的能力强,坚强,乐于接受挑战;而选择吃1 块糖的孩子(也已16岁了),则表现为犹豫不定、多疑、妒忌、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这种从小时候的自控、判断、自信的小实验中能预测出他长大后个性的效应,就叫糖果效应。

当然,这个效应是否真的十分准确,在某些领域仍然存疑,因为有人认为是因为那些孩子天生富足所有能够忍耐等待。

不过在币圈里,这样的例子是绝对明显的。在比特币从几块钱涨到几百块,再从几百块涨到八千的事情中,得到了无与伦比的体现。那一阶段的币民,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开始拼命操作,妄图进行高抛低吸而赚取更多的钱财,结果总是卖了再买高高接盘。他们其实只是将比特币作为一种赚快钱的工具,在他们眼里比特币与股票、纸黄金没有任何差别。但是正是这种人,才屡屡被套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反观那些成功人士,都对比特币做了深刻研究,更有人为了抵挡诱惑专门做了纸钱包放到自己触不到的地方,反而在几年之后,无论币价涨跌,都获得了巨大的盈利。

二者反差无疑非常巨大,正好应对了糖果效应。谁能耐得住抓心挠肝的利益诱惑,守得住无人问津的寂寞寥落,经得起日久天长的时间变迁,谁才能够笑到最后。

三、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的,它跳起来,未够高,又跳起来,再跳起来……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或”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

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就”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了。

说白了“酸葡萄效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惜在币圈内外成为了一种莫大的障碍。基本上币圈外的人,一听到比特币暴涨,有人因为囤积比特币而发家致富,不去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认真的对比特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反而诅咒比特币赶紧暴跌,让那帮人损失;或者诅咒比特币是传销,非常“真诚”的期待比特币被公安机关“呵护”起来;还有一些踏空或者被套的人,因为没能赚到钱而玩命唱空比特币,由粉转黑,而这是这些比特黑,黑得比其他人更加更加起劲儿。

“百年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心理防卫功能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然而沉溺其间对心理生活却有显著的副作用。鲁迅先生曾经对这种“酸葡萄效应”进行过评价,比如他笔下的阿Q,总是寻找理由为其受到的侮辱或遇到的不公待遇开脱,这就活得太窝囊,可悲可叹了。

币如人生,人生如币,因为比特币不能让自己赚钱而远离比特币,并且大声叫骂的人,一辈子也就停留在那个水准之上了。

酸葡萄或许很酸,但是有些人终究永远吃不到。

四、三明治效应

在批评心理学中,人们把批评的内容夹在两个表扬之中从而使受批评者愉快地接受批评的现象,称之为三明治效应。

这种现象就如三明治,第一层总是认同、赏识、肯定、关爱对方的优点或积极面,中间这一层夹着建议、批评或不同观点,第三层总是鼓励、希望、信任、支持和帮助,使之后味无穷。这种批评法,不仅不会挫伤受批评者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还会积极地接受批评,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

币圈里面,有不少评论家也时不时对比特币的生态环境发表一些批评的意见,这些意见是爱之深、责之切。以个人的深刻理解程度,来献计献言,寄希望币圈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们是真心的喜爱比特币,渴望比特币能够从层层的束缚中破茧而出,走向一个美好而辉煌的未来。但是发言的后果是非常不一样的,有些人就遵从了“三明治效应”,能够将批评和鼓励成功的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另一些人则显得尖酸刻薄,无论是怎样听的觉得非常别扭,更像是无根无据的“无脑唱空”。

办事情要讲究方式方法,提意见建议当然也要懂策略知进退。上去还没怎么说话呢,就骂对方是大傻逼的人,别说是币圈了,在这个社会上都没法立足啊。

币圈里面一些现象,需要人们深刻批评反思,比如跑路、被盗之类,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这些,就将所有的比特币从业者一棍子打死,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对待币圈的企业,要仔细观察,合理批判,适当鼓励。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才能为币圈的重新洗牌,逐步走向新繁荣做出贡献。

好了,再讲下去难免又会产生阅读疲劳,不知不觉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异客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效应,反观自身,学到一些切实有效的东西。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日后再写,后会有期!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自互聯網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墨西哥航空公司TAR成为首个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拉丁美洲航空公司 ... 下一篇:拉美首家接受比特币支付的航空公司TAR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