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Foresight News 閱讀 35122 2023-5-22 09:42
分享至
微信掃一掃,打開網頁後點擊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鈕

2014 年,全球最大的加密交易所——门头沟(MT.Gox)被盗 85 万比特币破产。

危机爆发当天,比特币价格暴跌 25%,从 535 美元跌到了 400 美元。

比特币中国(BTC China)、Coinbase、Bitstamp 等 6 家大型机构紧急发表联合声明,与门头沟划清界限。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在努力挽救行业形象的同时,所有交易所都拼尽全力,瓜分门头沟丧失的领土。

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也被很多人视为抄底的良机。

抄底的人当中,包括日后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的创始人——CZ(赵长鹏)。

这一年,CZ 卖掉了上海的房子,以 600 美元的价格梭哈比特币,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海房价翻了一倍,比特币价格跌到了原来的三分之一。

当 CZ 忙于梭哈比特币时,大洋彼岸的美国,Brian Armstrong 创立两年的交易所 Coinbase,终于迎来了第 100 万位用户,一个叫 SBF 的年轻人,刚刚从麻省理工毕业,正在华尔街投简历。

多年之后,他们将作为三大加密交易所的创始人,齐聚 2022 年福布斯加密富豪榜,并且霸占前三位。

当然,这也没有成为加密交易所行业的终点。

短短一年后,Brian 身价缩水 75%,SBF 身陷囹圄,CZ 则面临美国监管机构的围追堵截,导致关于 CZ 的真假消息满天飞,「CZ 被 FBI 击毙」一度冲上热搜。

交易所,无疑是加密行业最赚钱的生意之一,也是争夺最激烈的生意之一。

从第一个加密交易所诞生至今,交易所行业风云变幻,兴与衰都在转瞬之间。

平台币、交易挖矿、交易所联盟……玩法花样翻新,期货、期权、股票……标的层出不穷,盗币、黑幕、监守自盗……安全合规问题挥之不去。

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有关交易所的负面消息,不幸的是很多负面消息都成了真,加密交易所的江湖,尸骨累累,除了被人们熟知的门头沟、昙花一现的 FCoin、快速崛起又陨落的 FTX,还有无数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小交易所。

直到今天,尽管币安、Coinbase 占据龙头位置,掌握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是交易所行业依然格局未定。

本文会详细回顾加密交易所的发展历史,重点关注玩法、标的、安全合规和形态 4 个方面,在回顾这段历史的同时,思考这些因素如何决定了加密交易所江湖的格局变迁。

一 2010-2013:门头沟时代

比特币诞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交易所,人们主要是在 Bitcoin Talk 论坛上交易比特币。

2009 年 10 月,New Liberty Standard 开始发布根据耗电量计算的比特币价格,2009 年 10 月 5 日的报价是 1 美元兑 1309.03 个比特币,相当于每个比特币的价格是 0.00076 美元。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自那之后,一些中心化交易所陆续成立。

2010 年 1 月 5 日,比特币诞生一周年之际,Bitcoin Talk 论坛用户 dwdollar 发帖称:「我正在做一个交易所,这将是一个真正的交易市场。」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2010 年 3 月,Bitcoin Market 诞生。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但在这一时期,比特币交易市场显然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Bitcoin Market 经常需要根据论坛成员的反馈修修补补。

2010 年 7 月,著名的电驴之父杰德(Jed McCaleb),创建了日后将称霸币圈的门头沟交易所。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一个偶然的机会,杰德在 Bitcoin Talk 论坛上结识了马克·卡普勒斯(Mark Karpeles)。

卡普勒斯,生于法国,2009 年定居日本,人称「法胖」。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当时法胖的初创公司业务半死不活,正在四处寻觅新的机会。他隐约觉得,比特币交易可能是个赚钱的生意。

而杰德也对继续做比特币交易所没有太大兴趣,于是在 2011 年 3 月,法胖买下门头沟,杰德保留 12% 的股份,然后加入了瑞波。

到那时为止,他们应该都没有想到,门头沟能达到后来的规模。

2011 年 2 月,门头沟的交易量只有 36 万个比特币,按当时的价格算只有 32.9 万美元。

接手之后,法胖立刻对门头沟进行了改造,包括将支持的货币,从只有美元变成了支持美元、欧元、澳元等十多种货币,并且重新设计了新的网站页面,这些更新大概花费了 4 个月时间。

这段时间里,暗网黑市丝绸之路的上线,给比特币提供了使用场景,比特币价格快速上涨,2 月 9 日,比特币价格达到 1 美元,到 6 月 8 日,门头沟上比特币的价格达到了 32 美元。

4 个月 32 倍的涨幅,吸引了更多的新入场者,门头沟分到了最大的流量红利,2011 年 4 月,门头沟占据了比特币交易超过 9 成的份额。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随着比特币价格的暴涨,黑客盯上了包括门头沟在内的比特币交易所。

2011 年 6 月中,门头沟上比特币的价格,短短几分钟内从 17 美元跌到了 1 美分,原因是黑客获取了门头沟大量的用户数据,然后以 1 美分的价格抛售他人账户中的比特币,用自己的账户「接单」。

发现问题后,法胖慌忙暂停了交易。

幸运的是,最后门头沟只损失了 2000 个比特币。相比之下,其他交易所则没这么幸运,比如 2011 年 8 月 MyBitcoin 超过 7.8 万比特币被盗破产,2012 年 9 月 Bitfloor 被盗 2.4 万比特币后关闭,Bitcoinica 在 2012 年 3 月和 5 月两次遭遇攻击后破产。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https://en.bitcoin.it/wiki/File:MyBitCoin08042011.png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https://bitcointalk.org/index.php?topic=81045.0

这次事故后,法胖紧急升级了安全系统,之后直到 2013 年都没有再遭受大规模黑客攻击。

就在门头沟被黑这段时间,几家新的交易所悄悄出现,2011 年 6 月,中国第一家交易所比特币中国成立,7 月,Kraken 成立,8 月,Bitstamp 成立。

这些新成立的小交易所,还不足以威胁到门头沟的统治地位,接下来的牛市里,比特币价格暴涨,门头沟作为有着数年历史的「老牌」交易所,凭借还「不错」的口碑,成为了牛市的最大受益者。

2013 年 7 月,门头沟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 50 万,通过对每笔交易收取 0.6% 至 0.25% 不等的手续费,法胖也成了日进斗金的土豪。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到 2013 年底,法胖据估计已经赚了 800 万美元加 34.5 万个比特币,他非常享受人们给他的新称号:

比特币之王。

面对媒体,法胖大谈特谈门头沟成功的原因:门头沟是最早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遭受黑客攻击后升级的安全措施目前看起来不错;一直在谋求交易的合法性;扩大了比特币的支付范围。

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2022 年的「币圈救世主」——SBF。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讽刺的是,他们头顶无数光环、假装代表着行业,结果他们自身才是行业最大的雷。

正是从 2013 年开始,门头沟的业务开始走下坡路。

2013 年 5 月,门头沟的美国合作伙伴 CoinLab 指控门头沟违约,索赔 7500 万美元。

原本双方达成协议,由 CoinLab 负责北美和加拿大的运营,但是门头沟不知出于何种考虑,一直没有履约。

而美国国土安全部在 5 月到 7 月,以门头沟没有获得运营许可为由,扣押门头沟 500 万美元资金,门头沟不得不暂停美元提款。

6 月 28 日,门头沟终于拿到美国金融犯罪执法局的牌照,并在 7 月 4 日宣布全面恢复提款,但是一直到 9 月,成功的美元提款寥寥无几。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https://www.wsj.com/articles/BL-MBB-4101

这两起事件使门头沟声名狼藉,由于美元提现困难,用户开始恐慌出逃。

因为美元无法提现,但是比特币却可以自由流通,于是一些人选择把门头沟账户里的美元买成比特币再转出平台。

这种出逃行为,导致门头沟的比特币价格相比其他平台有了高达 12% 的溢价,Bitstamp 上比特币的价格是 129 美元,门头沟上达到 145 美元。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就在门头沟忙于合规、打官司、改善服务质量时,竞争对手 Bitstamp、BTC-E、比特币中国乘机蚕食它的市场份额。

到 2013 年 10 月,比特币中国的市场份额近 33%,Bitstamp25%,而门头沟已经只有 23%。

2014 年 2 月,85 万比特币被盗,给了门头沟致命一击。

直到 2023 年,这场历时 9 年的门头沟事才总算要「剧终」了。

法胖仅因虚增资产被判 30 个月监禁,缓刑 4 年,躲过了牢狱之灾。

而门头沟盗币事件的受害者,「被动锁仓」9 年,相比当时的币价,也能获得一笔「意外收入」。

而市场则一直在担忧,门头沟的 14 万比特币,到底会对比特币产生怎样的冲击。

事后来看,门头沟的盗币事件并非没有征兆,早在 2011 年 3 月法胖刚买下门头沟时,就有 8 万比特币的缺口,而门头沟被黑客大规模攻击,早在 2011 年 9 月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积攒到 2013 年中,内忧外患之下才彻底爆发。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回顾这一时期,加密交易行业还处于早期,标的集中在比特币,玩法有限,安全合规是决定交易所生死的关键。

合规问题给了门头沟一记重击,交易所因黑客盗币、丢币等原因破产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是即便爆发如此大规模的危机,类似的事情还将多次上演,不断威胁着加密交易所,乃至整个行业。

二 2014-2016:中国市场

当门头沟在日本逐渐走向深渊时,中国的比特币交易所格局也在悄然改变。

最早成立的比特币中国一家独大,但是在 2013 年火爆的比特币行情下,越来越多的淘金者闻讯而来。

2013 年 6 月,徐明星创办 OKCoin,9 月,李林创办火币网。

徐明星和李林,都属于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两个人的经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李林毕业于清华大学,徐明星考上人大研究生后,听了马云老师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讲,决定辍学创业,2010 年他们两人都曾加入「百团大战」,又在 2013 年重聚于区块链世界。

火币和 OKCoin,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火币成立 2 个月后得到了真格基金和戴志康的天使投资,2014 年 4 月,又得到了红杉资本的投资。而 OKCoin 上线仅 3 个月,就获得 1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火币网一上线就打出了「免交易费」的旗号,吸引了大批用户,一堆玩不起的交易所因此关门大吉,而 OKCoin 在 2013 年 9 月率先开启莱特币交易,扳回一城。

比特币中国创始人李启元与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虽然是兄弟,但直到 2014 年 3 月,比特币中国才上线了莱特币。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OKCoin 快速扩张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团队聚集了众多日后叱咤币圈的大佬。

2014 年,CZ 加入 OKCoin 担任 CTO,与 CEO 徐明星、人称「币圈一姐」的何一,共同组成了名震币圈的「铁三角」。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事实证明,这个铁三角并不是很铁,短短一年后,CZ 出走,日后成为 OKCoin 的对头,而且类似的事情还将多次上演,OKCoin 成了人们口中的「币圈黄埔军校」。

就在 CZ 成为 OKCoin CTO 的同时,火币收购了张健创建的区块链数据查询网 qukuai.com,张健加入火币担任 CTO。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此时,这两位 CTO 也没有料到,他们的经历正在奠定下一代交易所的风格,他们创建的交易所将成为下一轮周期的主角。

2014 年加密交易的另一个关键词是衍生品。

比特币期货早在 2012 年就已经出现,但是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2013 年 6 月,定位杠杆交易和期货的 796 交易所成立,由于当时比特币正处于单边上涨行情,现货交易受到追捧,期货还没有引发广泛关注,直到 2014 年比特币一路下跌,期货开始被玩家重视,796 交易所才开始崭露头角。

至于中国大陆市场的三巨头,火币、OKCoin 均支持「融资融币」,只有比特币中国没有涉足。

较早布局衍生品的 796,加上火币和 OKCoin 成为三大比特币衍生品交易所,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展开了衍生品领域第一场血腥厮杀。

火币借助其独特的平台借贷模式,在 2014 年 3 月登上霸主位置。

2014 年 3 月 4 日,火币比特币日交易量超 35 万个,交易金额达 15 亿人民币,创造了全球比特币交易平台的最高记录,占全球比特币交易市场 50% 的份额。

但好景不长,3 月 21 日,震惊业界的《火币网 3.21 暴跌 1 元钱事件》爆发。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后来者想要登上霸主位置,除了自己努力,有时还得靠同行犯下致命错误。

这次事件中,火币上价格接近 100 元人民币的莱特币,瞬间自由落体到了不可思议的 1 元。

9 年之后的 2023 年 3 月 10 日,相似的一幕重演,更要命的是,这一次是发生在火必的平台币 HT 上,短短半个小时,HT 的价格,从 4.7 美元跌到了 0.3 美元。

火币爆发「1 元钱事件」时,OKCoin 上莱特币虽然没有出现重大问题,但是比特币的价格从接近 3600 元,瞬间跌到 2680 左右。

两个平台上币价的自由落体,让无数玩家蒙受了巨大损失,相比之下,796 平台上的价格表现相对稳定,赢得了很多客户的信赖。

不过随着风险事件爆发,加上行情的低迷,投资者对交易所做空机制、融资融币的质疑甚嚣尘上。

迫于压力,5 月 6 日,比特币中国、火币、OKCoin、CHBTC、BtcTrade 五大比特币交易平台联合发布自律声明,宣布为避免过度投机,不再开展杠杆交易,并统一交易费率。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http://tech.sina.com.cn/i/2014-05-06/15169361845.shtml

但是 796 交易所特立独行,并没有加入这一联合声明。

当其他交易所相继关闭融资融币业务后,796 交易所在谩骂和争议中,一跃成为霸主,其他平台放弃借贷后市场份额则少了很多。

事实证明,在商业竞争和利益面前,自律声明的保质期,只有一个月。

仅一个月后,火币、OKCoin 相继重启融资融币业务,并且推出 10 倍杠杆的期货交易,新一轮衍生品大战就此展开。

三家交易所在手续费上打起了价格战,796 的合约手续费从 0.3% 降到了 0.03%,OKCoin 的期货开仓手续费是 0.03%,平仓不收手续费。火币旗下的 BitVC 期货手续费是 0.025%,之后还上线了 V 点特权功能,可以进一步降低手续费。

属于 796 的辉煌十分短暂。796 交易所因其他平台的风险事件登上顶峰,但是很快又因自身的风险事件跌落。11 月 3 日,796 出现无法登陆的情况,逐渐失去客户信任,火币趁机赶超,但没能坚持到最后,OKCoin 成了这一轮期货大战中的最大赢家。

2014 年到 2016 年,中国大陆市场的崛起,给交易所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火币、OKCoin、比特币中国三足鼎立,轮坐头把交椅,其他交易所的体量远不能与三巨头相比。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昔日的行业老大比特币中国,因坚持不涉足衍生品业务,丧失先发优势,客户大量流失,开始布局矿池业务。

熊市期间靠衍生品崭露头角的,还有 2014 年在香港成立的 BitMEX。

尽管日后 BitMEX 将成为衍生品领域不可忽视的玩家,但在当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交易所。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直到 2015 年 10 月,BitMEX 将交易杠杆从 3 倍增加到 100 倍,用户开始大量涌来,到了 2016 年,BitMEX 又推出了永续合约,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这段时间内,加密货币交易所依然频繁爆发安全问题。

2015 年 1 月,Bitstamp 遭到黑客攻击,被盗 1.9 万比特币,用户大量流失。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2015 年 5 月,Bitfinex 被盗 1200 个比特币。

不过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2016 年 8 月,Bitfinex 遭到黑客攻击,被盗 12 万比特币(价值 7200 万美元)。

这成为继门头沟被盗案之后,第二大比特币盗币案,比特币当天暴跌 20%。

不过相比于已经载入历史的门头沟,遭受重创的 Bitfinex 至今依然活跃。

被盗事件发生后,Bitfinex 宣布,被盗损失平摊到所有用户,用户账户资金减少 36%,但是会收到相应数量的 BFX 代币,每个 BFX 代币代表 1 美元的损失。

用户可以持有 BFX 等待赎回,也可以 1:1 转换为 Bitfinex 母公司 iFinex 的股票,大约 5440 万个 BFX 代币转换为股票,传闻 DGroup 创始人赵东就是在那时,成了 Bitfinex 的小股东。

到 2017 年 4 月,Bitfinex 成功赎回了所有 BFX 代币。

而且被盗的 12 万比特币,有 9.4 万在 2022 年 2 月被追回,不过目前还躺在美国司法部的地址里。

再往后看的话,这并不是 Bitfinex 唯一一次逢凶化吉,2019 年 Bitfinex 8.5 亿美元资金遭美国司法部冻结,Bitfinex 故技重施,又一次通过发行 LEO 募资 10 亿美元。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回顾这一阶段,加密交易所的玩法和标的均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玩法上,火币入局开始即大打价格战,迅速崛起,之后的衍生品战争里,价格战继续上演。

标的上,OKCoin 最先吃到了上线莱特币的红利,之后 2017 年的牛市里,随着山寨季的到来,围绕上币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在当时,随着市场进入熊市,衍生品开始崛起,比特币中国错失了这一波浪潮,丧失了统治地位,796 交易所昙花一现,BitMEX 靠永续合约站稳了脚跟,OKCoin 成了衍生品战争的大赢家,在衍生品战争中,各家交易所也暴露了不同程度的技术问题,产品质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安全合规方面,继门头沟被盗之后,Bitfinex 又爆发了史上第二大盗币案,但是 Bitfinex 通过发币,巧妙化解了危机。

随着比特币影响范围扩大以及门头沟被盗等案件的爆发,日本开始研究加密货币监管问题,中国大陆的银行被禁止从事加密货币业务,泰国、俄罗斯等国家完全禁止了比特币。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及香港的交易所主导了加密世界,诞生了包括 OKCoin、火币、BitMEX、Bitfinex 等在内的一大批重量级玩家。

2023 年初,当香港规划新的加密货币政策震动币圈时,BitMEX 创始人 Hayes 评价:

「Deribit 是唯一一个,对加密币市场做出重大创新的非亚洲地区的交易所。基于美国的中心化交易所,完全没有给加密币市场带来任何创新。」

三 2017:币安崛起

2017 年初,比特币价格突破上一轮周期高点,市场热度重新燃起,ICO 募资额连连创下新高。

此时距离 CZ 离开 OKCoin 已经两年。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2015 年,CZ 与徐明星不欢而散,两人之间的互怼成了币圈的一场大戏,不久后何一也离开了 OKCoin。

正是当时这段经历,为 CZ 与何一之后做币安打下了基础。

离开 OKCoin 之后,CZ 创立了 Bijie Tech,为其他交易所提供交易所即服务平台。据 CZ 本人透露,当时 Bijie 有 30 多个客户,生意很好,但是 2017 初因为监管原因,CZ 的客户全部倒闭。

2017 年 6 月 14 日,CZ 在一次宴会上第一次听说了 ICO。3 天内,他用中英文各写了一份白皮书。

之后的 ICO 在一周内完成,出售 1 亿 BNB,募集了 1500 万美元。

接下来,只用了 6 个月时间,币安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2018 年 1 月,CZ 接受彭博采访时表示,每周都会增加「几百万」用户。

在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背后,一方面是 CZ 和他的团队已经从事加密货币交易相关业务多年,有了相当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归功于牛市期间的狂热,以及中国大陆的禁令。

2017 年 ICO 大爆发,通过 ICO 筹集的资金,几乎是 2016 年的 40 倍。

疯狂催生了乱象,ICO 沦为了很多人的诈骗工具,一半的项目在 ICO 之后 4 个月内死掉。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在 ICO 的浪潮下,加密货币交易所之间也展开了上币竞争,谁能最先最快上最热门的币,谁就能获取更多的流量,获取到更多的流量,反过来就能让交易所成为最有吸引力的上币地点。

这种情况下,交易所、项目方、测评排名网站很容易相互勾结,共同收割散户,引发风险事件,ICO、加密货币交易很快遭到了各国监管部门的打击。

2017 年 9 月 4 日,中国央行等部门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停止所有 ICO 活动,各地监管部门发布通知,清退加密货币交易所。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一时间,加密货币市场全面下跌,中国大陆币圈人心惶惶,交易所纷纷「出海」。

禁令重创行业之际,只提供币币交易的币安趁势坐大,接收了其他平台流失的客户。

这场监管风暴过后,比特币中国没落,火币、OKCoin 将服务器迁至海外,分别「变身」为火币 PRO、OKEX,但是依然对中国大陆用户开放注册、交易,币安、OKEX、火币成为新的「三巨头」。

从成立开始,币安就体现了高超的「监管套利」能力,在收获中国大陆的监管「红利」之后,币安曾试图落地日本,但在日本监管趋紧后又火速撤离,2019 年,币安又成立专门面向美国用户的 Binance.US,规避美国的监管风险,不过即便如此,多年之后币安也未能避免美国监管部门的围追堵截。

除了监管「红利」,币安的发展还得益于平台币 BNB 的创新。

当年火币通过免手续费快速崛起,而币安发行 BNB 并持续赋能,通过减免手续费、回购销毁、IEO 等一系列措施,与 BNB 持有者共享发展红利。

币安的迅猛发展,带动 CZ 身价暴涨。

2018 年,福布斯推出了第一份加密货币富豪榜,CZ 名列富豪榜第三位。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在此期间,曾经投资火币的红杉资本看中了币安,结果红杉资本与币安合作不成反目成仇,将币安告上了法庭,最终也没能搭上币安这趟快车。

2 年后,红杉资本搭上了另一家当红加密交易所的黑车,却以惨亏超过 2 亿美元收尾。

这场中国大陆的监管风暴,还成就了另一家交易所,2016 年遭到黑客攻击的 Bitfinex。

正是从 2017 年开始,由于中国大陆的监管,人民币退出了加密货币交易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正是和 Bitfinex 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 USDT。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2017 年市场的狂热,也成就了一大批韩国交易所。

2017 年,韩国加密交易所资金量相比 2016 年增长了 64 倍,到 2018 年初,韩元已经是加密货币交易中,仅次于美元的法币,韩国交易所 Upbit 的比特币交易量也进入了全球前十。

韩国韭菜的疯狂,加上对炒币的重重限制,催生了泡菜溢价——韩国交易所的币价比其他国家往往高出 20% 以上。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韩国也因此成了最受喜爱的搬砖地点,套利者们从国际上的交易所买币,搬到韩国交易所卖出,赚得不亦乐乎。

在 2017 年这一套流程已经产业化,甚至出现了一些帮助搬砖者套利的网站,在这些网站上,你可以看到从哪些交易所搬到哪些韩国交易所可以获利,也能看到搬哪些币的利润最丰厚。

在这些套利者当中,就包括 SBF。

2017 年 10 月,SBF 离开华尔街,创立了加密量化交易公司 Alameda,在日本和韩国市场进行套利。

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2 年之后,SBF 将创立日后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加密交易所的 FTX,与币安一决高下。

2017 年加密市场的疯狂,也吸引了传统金融巨头的目光,CME 和 CBOE 两大期货行业巨头,围绕比特币期货展开了竞赛。

2017 年 12 月初,CME 宣布将上线比特币期货,结果却被 CBOE 抢先一步上线了比特币期货,加密市场随之进入了最狂热的阶段,短短一周的时间里,比特币价格从 1.2 万美元飙升到近 2 万美元,随后进入了长达一年半的熊市。

CBOE 虽然抢先上了比特币期货,奈何上线即巅峰,之后交易量不断下滑,最终在一年后关闭了比特币期货交易。

回顾加密交易所13年兴衰:霸主、黑幕、崩盘

回顾这一阶段,币安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币安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大陆的监管红利,Bitfinex 虽然遭受倒闭打击,但是随着人民币的消失和 USDT 的崛起,实现了错位竞争,而另一家我们没有展开介绍的交易所 BTC-e,因为涉嫌洗钱创始人入狱、交易所倒闭。

从加密交易所诞生起一直到今天,监管都是影响加密交易领域格局变动的关键因素,之后美国的 Coinbase、韩国四大交易所的崛起都将反复证明这一点。

在玩法上面,币安首创平台币,将交易所的发展与持有者进行了绑定。

在标的上面,山寨季的到来,使得各家交易所展开了上币竞赛,但是疯狂的收割并非没有代价,用户最终会用脚投票,逼迫交易所认真对待用户。

随着市场进入熊市,流量红利不再,交易所行业也不例外地进入了寒冬,而交易所之间的大战却更加激烈。

在这个漫长的冬天里,加密交易所为了争夺流量,打响了新一轮衍生品大战,同时围绕平台币、交易挖矿、IEO 等展开竞赛,随着传统交易所进入加密领域以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爆发式增长,中心化交易所迎来了新的危机,而安全和合规问题仍然挥之不去,困扰着整个行业。

这些内容,下期我们继续与大家共同回顾。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掃描關注公眾號,及時掌握新動向

來源鏈接
免責聲明: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2.本文版權歸屬原作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比特範的觀點或立場
上一篇:如何分解ETH波动性?F(X)新型稳定资产和杠杆方案拆解 下一篇:小罗伯特·肯尼迪接受比特币竞选捐款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