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条主流公链的估值框架和市值预测:哪些被高估或者低估了?
在任何时间点,你都可以认为区块链平台的估值是由 3 个方面决定,包括:
1.采用和使用
2.平台护城河
3.加密市场条件
这 3 个因素如何影响代币的估值/市值?
1. 采用和使用:
这是基本的估值驱动因素。用户需要一个链的原生代币来支付交易费用。更多的活跃用户意味着更多的人需要至少持有一定数量的上述代币,从而导致更高的代币需求并推动价格上涨。
这是一种机械关系,与投机性需求或价格升值的预期没有关系。因此,这是一个长期的估值驱动因素。
2. 平台护城河:
这影响到投资者对平台的风险评估。如果一条链被认为有很大的护城河 -- 比如说,它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有强大的社区 -- 那么更多的人会认为它是一个更安全的赌注。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是个问题。关键是对更大的护城河和更低的风险的看法使代币能够获得溢价,其他条件不变。我把这称为”平台特定的加价“(稍后,你会看到各种链的加价指的是什么)。
3. 加密市场条件:
投资者的情绪 -- 例如风险偏好水平 -- 会影响对所有代币的需求。整体加密的采用水平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整体加密市场的背景,单个代币的估值就无从谈起。
我们可以使用活跃的地址或交易计数来衡量一条链的采用和使用情况,同时使用加密市场总市值来代表市场状况。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
一条链的估值 = a1 *(活跃地址或交易计数)+ a2 *(加密总市值)+(平台特定加价)
下面的图表显示了 12 条主要区块链的实际市值(对数)和模型预测的市值。这两个模型分别使用活跃地址和交易计数来衡量链的采用。
关于术语
我把实际市值(绿线)高于预测估值(红线和蓝线)的时期称为“高估时期”,反之为“低估”。
这些都是尴尬的术语,因为说某个东西被高估或低估,意味着在某个地方有一个客观的、固定的真实价值。
现实是所有的估值都是相对的。一条链今天的估值只能根据其过去和整个加密背景来评估。
(这就像你的物理位置 -- 一个看似真实可靠的概念,但实际上只是相对于地球的位置)
这里的“高估”真正的意思是,如果考虑到目前的采用水平和加密市场状况,目前的市值高于投资者在历史上对该平台的估值。
不过,这只是口头说说。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坚持使用“高估”和“低估”。
BSC
Ripple
Solana
Polygon
Avalanche
Algorand
Near
Flow
Optimism
Aptos
以下是截至两周前的实际市值和估计市值之间的差距排名,按链排列。同样,正差距 = 被高估,负差距 = 被低估。
结果显示,目前最被高估的链是:
*Polygon
*Ethereum
*BSC
*Flow
最被低估的链是:
*Near
*Ripple
*Avalanche
*Bitcoin
其余的 -- Optimism, Aptos, Algorand, Solana-- 都是 < 10% 的小差距。我认为这些或多或少都属于误差范围。
我知道这些结果会触动一些人的神经。如果你最喜欢的链不在你想看到的类别中,有几件事需要注意:
第一,这些是根据经验估计的结果。我没有强加任何个人意见。所以没有必要向信使开枪。
第二,有一千个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结果不适用于“当前情况”-- 也就是所谓的“这次不同”的现象。
例如,你可以说链 xyz 现在的价格较高,因为代币供应正在减少,或者市场正在为更高的增长前景定价,因为大项目即将上线。或者链 XXZ 的价格较低,因为它实际上已经死了或即将死去。
这些都是有效的理由吗?当然可以。
但不管理由有多充分,请记住,从历史上看,估值过高的时期往往紧随其后,代币在随后一年的整体市场上表现不佳。这种估值过高与表现不佳的关系非常强烈。
你心目中的案例真的能成为一个例外吗?它在统计学上有可能吗?
第三,尽管这些估值差距往往意味着回归,高估或低估期一般持续 6 个月到一年,但没有办法准确预测它们会持续多久。
仅仅因为一条链今天看起来被低估了,并不意味着它明天就会自我修正,反之亦然。典型的“价值投资者”陷阱是买入一些看起来被低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会一直被低估下去。
当你相信某个东西被低估时,更好的方法是把它放在你的雷达上。但只有当你看到一些迹象表明趋势可能会转向时才买入。
最后,这里有对平台特定加价的估计。同样,这些衡量着一个平台的护城河或感知风险水平。如果一条链被认为有更大的护城河,即更有可能继续生存和发展,那么它可以在相同的采用和使用水平上获得更高的价格。
在这些加价中,有一些突出的模式。你很聪明。我相信你能发现它们是什么。
最后,虽然这些估值是基于 12 个公共区块链的数据,但同样的框架可以用于评估其他区块链,事实上,任何具有网络效应潜力的代币化项目,如游戏平台都可以使用这个框架。
我将很快部署一个简单的估值工具,允许插入任何项目的使用数据,并得到它的估值回报。这让我非常兴奋。敬请关注公告。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