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2个城市获批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
近日,工信部批复了云南昆明、湖北武汉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这是继去年12月份工信部批复苏州成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之后,连续批复的两个城市。
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是区块链产业先行先试发展的试点区,允许区块链企业进行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的探索。
有业内人士向区块链日报记者表示,苏州、武汉、昆明分别位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说明工信部在先导区的选址上有充分的考虑;另外,先导区的建设有望对其他城市的区块链+产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丰富区块链产业生态,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1、苏州、昆明、武汉三城获批
据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号9月6日消息,工信部近日正式复函湖北省经信厅,支持武汉市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据了解,武汉市将出台《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设方案》,从平台建设、企业培育、示范应用等方面推出具体扶持举措。
此前的9月4日,据昆明发布微信公众号的消息,昆明市也获批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
去年6月,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结合“监管沙盒”理念打造区块链发展先导区。
同年12月份,区块链日报曾报道,工信部批复苏州成立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导区。
“从产业综合实力上看,这几个城市在近几年区块链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刘权向区块链日报记者表示。
苏州作为第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数字金融与区块链融合为接入点,积极聚集一批区块链核心企业;同时依托长三角核心区位优势,与高校联合,聚集一批研究机构;此外在场景应用方面,苏州也发挥了本地特色优势,在金融、产品溯源、政务服务领域率先形成一批成果。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1年底,苏州已集聚已聚集区块链企业160家,带动相关技术应用企业近300家,30家企业入选江苏省区块链重点企业库,4家企业入选苏州市“头雁”及“头雁培育”企业,完成中央网信办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项目38个,占全省备案总数的44.4%,在江苏和全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武汉作为华中核心城市,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核心突破口和新增长极,去年武汉提出打造“区块链之城”的口号,成立华中区块链中心,举办区块链年度大会,也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并在物流、金融、存证领域实现应用赋能。
2020年成立武汉市区块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21年印发实施《武汉市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2021-2023年内,武汉将形成50个以上区块链典型应用场景,100个以上商业化示范项目。
昆明作为云南省区块链产业核心城市,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区块链中心,并以特色应用为引领,突出本地应用场景优势,形成良好产业生态,尤其在普洱茶溯源、特色农产品追溯和智慧农业领域应用较为突出。
今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区块链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支持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块链政务应用引领、培育区块链产业应用市场、打造区块链应用示范标杆、打造区块链交流平台等十大措施。
今年5月,《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入驻云南省区块链中心企业达100户以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少于20户。
刘权进一步向记者分析称,从区位上看,这三个城市分别位于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能够有效带动区域区块链产业发展,并能够通过区块链跨区域、跨产业的赋能的技术特点带动区域产业链联动发展,形成协同创新发展新生态。
2、先导区将带来什么影响?
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的批复会带来哪些影响?
在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主任陈晓华看来, 区块链发展先导区鼓励当地企业进行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的探索;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底层支撑技术,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数字经济7大重点产业之一,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健全数字经济安全治理体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刘权指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的建设可以对城市发展和区块链产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城市发展方面看,区块链先导区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区块链融入社会生活和城市治理各个领域,有力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比如区块链将为城市建立一套可信身份体系、可信网络空间和可信数据体系;区块链与政务服务的融合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基于区块链的“一网通办”“一证通办”至是“无证通办”等应用将普及;公益慈善、产品溯源、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民生应用发展,将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向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方面看,作为先导区,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将成为主线,区块链推动数字资产赋能实体经济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重要方向,将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快速提升。为满足应用场景对区块链基础设施要求,各城市将积极布局自主创新、安全稳定、高性能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将通过需求带动实现自主研发,并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