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在印度先起飞?
近年来,印度,一个传统视野中尘土飞扬的第三世界国家,逐渐进入了全球的舞台中心。
1960年,印度的人均GDP仅有82.2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已达到2277.4美元,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21年印度GDP再次破8,达到8.9%,略胜于我国8.1%。尽管其中注水成分明显,但以台面数据相比,印度的GDP增速已然超过我国,《经济学人》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其他大多数经济体,将为全球创造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和制造基地。
自2014年莫迪执政后,制造业全球枢纽一直是其宣扬的重要目标,但就现状而言,印度野心却不止于此。近日,莫迪在印度独立日发表讲话称,印度的目标是在25年内成为发达国家,该国政策将支持国内能源、医疗教育和数字技术。在声势浩大的本土保护下,凭借着广阔的人口红利与已成规模的IT基础,印度似乎正不甘成为互联网的陪跑者。
“印度制造”梦碎,印度剑指互联网
位于北半球的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坐拥长达7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占据肥沃的恒河平原,疆土辽阔,区位优势显著,战略位置十分突出。但尽管如此,每当提及印度,大部分群众多停留在摩托飞扬、基建落后与恒河水带来的可怖印象,实际上,印度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亦可圈可点。
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印度有长期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但凭借全球化与工业化浪潮,印度仍在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上斩获了产业转移的全球化红利。在近十年,印度GDP由2012年的1.83万亿美元飞跃至2020年的2.67万亿美元,人均GDP由1443.9美元增至1933.1美元,增速亮眼。2021年,尽管新冠流行让印度付出惨痛代价,但得益于农业好年景、海外市场高需求和谨慎的财政货币政策,相对其他国家,印度经济冲击有限,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就持续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复苏状态。从数据而言,2021年,印度GDP为3.17亿美元,增速为8.95%;人均GDP为2277.43美元,整体仍处于稳定向好趋势,摩根士丹利预计其2022年GDP仍将以7%的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
从人口而言,当前印度人口约为14.03亿,成为全球仅次于我国的第二大人口大国。但与我国人口结构相比,印度的人口结构较为年轻,呈正金字塔结构,劳动力人口充沛,根据联合国的数据,2020年印度的年龄中位数为28.4岁,中国为38.4岁,美国为38.3岁。而从劳动力成本而言,以制造业为例,印度的普工工资多在1500元左右,相比越南的2500以及我国中西部省份的4000,印度正处于人口成本鼎盛时期。可以看出,印度天然具有广袤的市场腹地与庞大的人口红利。
在此背景下,印度似乎天然具有发展制造业的优势,而其庞大的人口也需通过制造业予以吸纳。但从现实来看,尽管2014年纳伦德拉·莫迪上台时明确以“印度制造”作为其执政导向,其就业人口仍以农业为主,印度品牌价值基金会数据显示,农业是印度约58%人口的主要生计来源,而第二产业制造业并未吸纳足够多的就业。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局数据,2021—2022财年,印度制造业的总产值为24.71万亿卢比,占GDP比重为16.77%,远低于莫迪设下的25%目标。从整体产业结构而言,区别于传统国家以第一产业向后迁移逐渐升级递进,印度呈现出的跳跃式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以服务业为突破点,构建出以服务业为经济支柱、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为辅的特殊发展格局。
而从实际现状分析,该现象并非偶然。除劳动成本外,制造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供应链的完整度与基建的健全性,但印度供应链短缺非常严重,虽有低廉的成本与广阔的市场作为制造的根基,却缺乏强大的本土化品牌,难以摆脱低端制造的桎梏。
但正如其弯道超车的经济结构一般,印度似乎打算绕过以重、大、全为主要特点的制造业,以本已具有基础的、轻量级的互联网作为另一切入点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互联网基础而言,印度作为软件外包的重地,拥有全世界第二多的IT公司,以印度硅谷闻名的班加罗尔仅注册IT公司就超过67000个,同时几乎囊括了所有热门高新科技公司的分部,英特尔、微软、思科、IBM等超过一百三十家的知名IT企业落户其中。IT企业的发达直接带来了就业人口的提升,印度拥有充沛的软件劳动力基础,根据《GitHub 2021年度报告发布》显示,美国拥有1108万程序员,中国拥有652万,而印度紧随其后拥有519万。
而从移动互联网来看,印度潜力凸显。根据NHA的数据,印度有11.8亿手机用户,7亿互联网用户和6亿智能手机用户。2021年,使用互联网的印度人比例首次突破60%,通信运营巨头Reliance Jio已拥有了超过4亿的移动网用户。
充沛的就业人口与含苞待放的互联网需求,两者的叠加带动了市场的火热。近年来,印度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倍受关注,开放政策、顶级资本、创新企业闻讯而来,移动电商、社交媒体、支付多点开花,旨在在创业新土壤实现下一个引领全球的中国式发展。据Fintrackr收集的数据,2021年流入印度初创企业的总投资接近380亿美元,同比2020年111亿美元总融资增长超过300%,以Paytm、Oyo、Eruditus、Meesho、ShareChat为首的创新企业不断涌现,印度互联网市场稳步向好。
加密领域的超越,印度不甘沦为陪跑者
全程作为中美陪跑者错过Web1.0与Web2.0的印度,显然不愿意再错过Web3的强劲叙事。
早在2016年,印度就开始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探索,总理莫迪在世界资讯科技大会中提到:“区块链和物联网等颠覆性技术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它们需要快速融入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当年,印度政府央行和内政部等不同机构组成跨学科委员会开始对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2017年2月,印度国家银行(SBI)正式宣布推动成立银行链,2018年2月,印度政府推进官方区块链项目用于学术学位数字证书。
此后,印度产业界开始加速对区块链的研究,用例、技术、相关机构不断发展,已初步构建起围绕区块链底层基础、技术扩展、应用方案的全产业链条。但总体而言,囿于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性与产业的滞后性,区块链产业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暂时并未在印度掀起滔天巨浪。
与发展较缓的区块链产业相反,印度的加密领域表现可谓相当亮眼。
从公众角度,与低廉的劳动力收入相比,加密领域所带来的收益让当地人对其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根据Chainalysis的数据,截止2021年10月,在已统计的154个国家中,加密采用指数中印度排名第二。从区块链游戏方向,印度更是成为了P2E模式的绝佳追捧者,根据Finder发布的报告“NFT Gaming Adoption Report”,在其调查的国家/地区中,NFT游戏在印度最受欢迎,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玩过P2E游戏”。
在用户的众望所归下,印度加密领域发展迅速。以加密交易所而言,印度有超过十家本土加密交易所,同时正逐渐向全球影响力持续外溢。除币安投资的WazirX外,Zebpay、CoinSwitch Kuber、CoinDCX已成为本土领头的交易所。以CoinSwitch Kuber为例,其用户数在2021年增长了14倍,用户达1400万。而 WazirX 2021 年交易量超过 380 亿美元,环比增长 44%。同时,WazirX 在 2021 年的用户规模增长超过 10 倍,达到 1000 万人,其中来自二线和三线城市的用户注册量增长 2648%。
除此之外,凭借开放的加密氛围与优质的人才储备,众多项目也已瞄准该创业热土,Polygon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总部位于印度的Polygon是以太坊的2层扩展解决方案之一,该解决方案充当以太坊和 dApp 创建者之间的媒介,通过执行层与交易层分离,在侧链上处理区块链交易从而减轻主区块链的压力,提高可扩展性。凭借实用性与效率性,Aave 、Uniswap、Sandbox、OpenSea 等众多机构在Polygon上展开部署,目前,Polygon上构建超过7000个DApp,引领其成为全球最大的DAPP平台之一。根据其2022Q2季度数据披露,Polygon第二季度独立地址数增长12%至534万个,交易笔数增长4%至2.84亿笔,网络收入为556万美元。
从政府推动到用户采纳,从公众认知到产业集聚,从知名项目到典型用例,可以看出,印度在Web3领域已奠定了重要基础,产业链也已初步成型,后续随着以点带面的飞轮效应释放,弯道超车意味明显。但从宏观而言,其Web3的增长高度依赖于加密市场的发展,后续潜能的释放仍聚焦于政治决策与监管趋势。
封还是不封,印度的世纪难题
从政策环境而言,印度对于加密领域的监管始终摇摆不定。
从监管机构而言,对于深受货币通胀影响的主权国家,印度央行对加密货币的消极态度毋庸置疑,其认为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将导致恐怖主义融资、洗钱和逃税的增加,且其会严重破坏反洗钱和FATF框架。
在此背景下,早在2018年4月,印度央行(RBI)发布了禁止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和非银行金融公司等受监管机构向个人或企业提供加密货币相关服务的禁令,并于2019年7月起正式实施。
但2020年3月,由于上万名公众的请愿,这一提案被印度最高法院驳回,直接导致了印度加密货币需求的爆炸性增长。
2021年11月,印度政府在议会会期内向议会提交一项议案,名为“加密货币与官方数字货币监管2021法案”。此项法案的细节表明,该法案建议禁止印度所有的私人加密货币,未来或将仅允许一小部分加密货币流通,用以促进加密货币的底层技术发展。作为印度最严加密方案,消息发布后,在印度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WazirX中,比特币价格下跌了近14%。
到今年,印度一反常态开始对加密放松,承认了加密货币的可交易性与合法性,但却另辟蹊径,从税收的角度进一步遏制其规模性发展。2022年3月25日,印度最高立法机关印度国会的下议院通过加密货币征税法案,主要面向加密货币交易所。法案规定自2022年4月1日起,印度境内或为印度投资者提供加密货币交易的交易所需缴纳30%资本利得税。税收实施后,印度主要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每日交易量下降高达 90-95%,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从整体监管走势来看,不难看出,印度对加密领域的发展犹豫异常,一方面,加密领域带来的文化繁荣以及经济价值对于深陷泥潭中的印度而言不容放弃,但另一方面,加密危机所带来的金融隐患也让官方机构审慎警惕,尤其是今年Terra事件爆发后,印度央行持续输出负面观点,行长Shaktikanta Das甚至表示,“这是一种根本为零的东西,我们的立场仍然非常明确,这将严重破坏印度的货币、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
除加密领域的监管外,印度本身的营商环境与社会情况也值得堪忧,劳动法复杂、征地困难、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落后的物流体系等硬伤凸显,而另一方面,从曼莫汉·辛格政府到莫迪政府,印度本土保护主义大有更上一层楼的趋势,对外进口替代与对内幼稚产业扶持双管齐下,无疑加剧了营商环境的恶化,而此点对中资企业尤其明显。
2020年以来,为扶持本土手机产业,印度屡次以涉嫌洗钱、逃税等理由对小米、OPPO、vivo和华为等中企提出指控或发起审查。而据证券时报e公司报道,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这是中资企业进入印度以来面临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系统性危机。除中方外,外资也难以幸免,近年来,印度税务部门对Shell、诺基亚、IBM、沃尔玛、凯恩能源等多家外资企业均实行税务调查并予以巨额罚款,置市场规则于无物的行事作风也让外资对于印度的投资谨慎重重。
而对于国情复杂的印度而言,弱势贪腐的政府与复杂的宗教问题也始终是横亘在印度发展前的一座大山,弱势政府导致改革难以推进,种姓制度致使社会难以公平,削减脑袋的精英培养与低教育水平的农业人口形成强烈的对比,也直接推动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过渡鸿沟。
但另一方面,加密资本仍坚定看好印度。2021年,印度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行业通过48轮融资筹集了6.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倍。今年以来,印度本土加密企业大额融资屡见不鲜,不仅交易所CoinDCX以21.5亿美元估值完成1.35亿美元D轮融资,其可持续项目5ire也以15亿美元估值完成由SRAM & MRAM Group投资的1亿美元A轮融资。此外,今年6月,红杉在印度推出了约20亿美元的风险基金,Binance 全球情报和调查副总裁 Tigran Gambaryan甚至认为印度可以成为区块链、加密和 Web 3 人才的全球中心。
结语
古印度曾与我国并肩列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在经历满身疮痍后,传说中的古印度已四分五裂,目前的印度,在难以摆脱的种姓制度、落后的基建环境和日益封闭的国情下,显得岌岌可危。而缺少制造业补课的印度,寄希望于通过互联网实现狭道飞跃,无疑也是困难重重。
但反观其优势,在美俄关系持续恶化的当下,凭借绝佳的地缘政治左右逢源,同时配合优秀的人口结构以及科技基础,印度发展也不容小觑。仅从Web3而言,尽管印度在经济体量难以与大国相抗衡,但依托较为开放的加密氛围与广阔的市场规模,在日韩新越的包围态势下,其在亚洲也仍占据着一席之地。
是凭借互联网杀出重围?还是被国情牢牢锁住?印度的未来会走向何方,仍未有定论。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时代红利与世界的聚光灯下,印度与它的Web3正如臃肿的“大象”,蹒跚而来。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