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扩大,金融红利逐步释放
据新华社早前报道,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市)23个地区,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4个地方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并吸收兴业银行作为新的指定运营机构,目前已有10家运营机构。
从最初的“4+1”扩展到“10+1”,再从“10+1”拓展到当下的15个省(市)23个地区,批准10家运营机构参与研发,涉及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涵盖线上线下各主流应用和主要渠道,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在我国已形成一定格局和规模,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在此背景下,体验数字人民币的用户持续大幅增长,交易场景也随之不断增加,截至5月末,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456.7万个。
逐步释放金融红利
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在扩大,应用场景在增加,人群对数字人民币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依赖,数字人民币相关金融功能在监管和运营机构的逐步发展和拓展环境下,针对金融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步上线,从原有简单低粘性的数字红包功能向到日常支付、财政、税务系统的延伸,再到外贸外汇结算,数字人民币已经实现初步承诺的覆盖实体人民币所能赋予的一切功能,也就是实体人民币能买的,数字人民币都能买的理念,并最终将发展成与实体货币并存且契合大数据时代的新型货币。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数字人民币也应具有实物人民币同等的法律地位,将数字货币纳入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下,利用数字技术所拥有的分布式记账、保密性高、支付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点,摒弃过度去中心化,形成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真正杜绝数字货币相关联的野蛮炒作和资本收割等违法行为。全球各国央行均在加速布局本国的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所引发的全球性竞争已经到来。
开始顶层制度设计
针对早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五届中国数字建设峰会上所提及的,围绕数字人民币下一阶段中的,尽快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一则,相关部门目前已在着手研究建立信息隔离机制,明确运营机构开展数字人民币运营业务的独立性,并通过设立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隔离机制和使用限制,规范数字人民币客户信息的使用。
据介绍,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未来被授权、批准的数字人民币运营还会将继续增加,而数字人民币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遵循“最少、必要”原则,采集的信息量少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
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亦将坚决执行这一原则,“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需要建立健全客户信息保护内控制度和客户信息保护监测工作机制,只有在可能涉及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等违法犯罪交易时,才能申请获取相关客户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及监测。”穆长春表示。建立信息隔离机制只是完善顶层制度中的一环,从明确数字钱包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条件,到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再到完善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法规制度,越来越多法规制度已被列上日程。
未来,随着试点范围的有序扩大,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的不断加强,使用数字人民币乘地铁、点外卖、逛景点,以及数字人民币公私业务深度融合后,工资结算、贷款发放、资金管理、进销存管理、贷款融资等便利服务的使用,都将全面落地逐步成为常态化功能和居民日常。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