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90后追捧的数字藏品,是“风口”还是“虚火”
有人说,万物皆可“数字藏品”。
文物、门票、潮玩、盲盒、卡牌、艺术创作、摄影作品、表情包……或许都可以制作成数字藏品。每一个组合都是一种新的创造,每一个设计都闪烁着青春灵感的光芒。
90后最爱的童年零食里,干脆面是一定能占据一席之地的。当然了,更让那会的孩子着迷的,还是藏在干脆面包装袋里的小卡片。小浣熊的98世界杯卡、水浒卡,小当家的水浒卡以及魔法士火影卡,都曾是“明星卡片”。
当90后纷纷长大,身边的一切走向数字化,由区块链确权的 " 数字藏品 "又在这群爱收集的年轻人身边火了。随着互联网企业、媒体、文交所等平台纷纷入局数字藏品,图片、音乐、视频、3D 模型等形式的数字藏品成为时代新宠。
数字藏品是通过专业原创的设计将其数字化,在网络平台出售给消费者的一种新型藏品形态,包括音乐、动画、游戏、皮肤、手办、文物等多种表现形式。消费者购买成功后,即获得依托区块链技术赋予的唯一标识编码,可以发圈晒图和随时欣赏。换句话说,这是种“看得见,摸不着”的藏品。
与实体藏品相比,数字藏品的优势相当明显:首先是价格亲民,收藏者花几元到几十元即可购买到心仪的藏品,谁都消费得起,让藏品从“高端”直至“进入寻常百姓家”;其次,收藏便民,解决了实体藏品容易损坏或丢失的缺点,且让观赏图片没有了时空限制。
虽然从整体上说,数字藏品仍属于“小众”新鲜事物,但在玩家圈里,瞬间“秒光”已经是常态。据报道,今年春节24家博物馆发行的文创数字藏品,均销售火爆,上线几十秒后售罄。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白藏之衣和石虎、四川博物院东汉陶狗等,成为现象级爆款。
坦率而言,数字藏品具有天然的“短板”,比如既然不是实物,就必然失去藏品一部分的观赏价值;比如在目前条件下,大部分数字藏品还不能流通、交易,否则拥有者将面临版权纠纷等风险,这对数字藏品的增值作用和消费者心理预期难免有影响。在现阶段,消费者购买数字藏品,更多还是自娱自乐,增长文化艺术知识和获得心理慰藉。但从多次数字藏品大受欢迎来看,市场明显消化了其短板,充分释放了其优势。
据报道,购买数字藏品者以90时代的年轻人居多。他们为什么热捧数字藏品?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则,近几年兴起的博物馆热,与疫情撞了个满怀,博物馆数字化、文创数字化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阶段性措施,实际上也越来越成为其未来长远发展方向;
二则,对于Z时代,数字藏品和互联网渠道是“双厨狂喜”,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他们,对数字产品和国潮国风的文化艺术品,都拥有更高的接受度;
三则,虽不能流通和交易,但发圈、晒图也不仅是“自嗨”。在眼球经济时代,他们既是在不断强化“圈内人”的心理情感认同,客观上也起到了“带货”的作用。一个个“自来水”的刷屏,将让更多年轻人“入坑”。这只是新鲜事物在年轻人中迅速火爆的又一案例。
数字藏品未来的市场
近一年以来,腾讯、小米、百度等各大互联网巨头均开展了数字藏品的相关业务,数字藏品的火爆,也引发了很多人对于这个领域的担忧。去年10月,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中国美术学院、湖南省博物馆、蚂蚁集团联合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成为了国内首个面向数字文创领域的行业公约,这也成为了一份指导数字藏品行业发展的纲领。
数字藏品目前属于非标准化市场,未来可以通过市场力量,加以规范化,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资产品类。
未来,数字藏品主要有以下三种发展路径:
一是平台监管规范化,针对头部数字藏品平台按照互联网交易平台,建设交易机制及监管,特别是涉及交易方面进行金融资产,要进行安全性、合规性监管。
二是对数字藏品进行分类监管,严格区分收藏类,可交易类等不同数字藏品种类。
三是将数字藏品与数字资产交易打通,可以在合规数字资产交易所进行交易,比如海南数字资产交易所,北京也规划成立数字资产交易所。
数字藏品市场的发展是符合中国新发展理念的,数字文创、数字文旅对中国艺术、文博、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这些应用是海外NFT学不来的;同时,要加强数字藏品在企业营销和线上线下融合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服务和赋能实体经济的内在价值。
作为NFT中国化的有益尝试,数字藏品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实际价值和意义。长期来看,数字藏品需要超越藏品这一应用范畴,成为一种全新的价值或权益载体,探索更多的应用可能性。我们只有将数字藏品置于宏大的数字化发展浪潮中,才能真正发挥数字藏品对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巨大促进作用。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