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流动性推动了DeFi的增长,那未来前景如何?
2020年2月中旬,去中心化金融(DeFi)应用锁定的总价值首次超过10亿美元。在2020年DeFi Summer的推动下,这个数字甚至不用一年就增长了20倍,达到200亿美元,再过10个月又达到2000亿美元。考虑到目前的增长速度,想象未来一两年DeFi市场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似乎也不足为奇。
我们可以把这种巨大的增长归功于——流动性。回顾过去,DeFi的扩张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每个时代都代表着在消除流动性障碍、提高市场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和效率方面又取得重大进展。
DeFi 1.0 — 解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DeFi协议在2020年前就已经存在,但在流动性方面,它们遇到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理论上,用户可以向贷款或互换池提供流动性。不过,在流动性达到临界规模、能够吸引愿意支付费用或利息的交易者或借款人之前,流动性提供者没有足够的激励措施。
Compound在2020年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方案是引入了耕种协议代币(farming protocol token)的概念。除了借方的利息,Compound的贷方还可以获得COMP代币奖励,从他们存入资金的那一刻起就提供激励。
事实证明,这是DeFi Summer的发令枪。SushiSwap对Uniswap的“吸血鬼攻击”为项目创始人提供了进一步的灵感,他们开始使用自己的代币来激励链上流动性,真正启动了收益耕种(yield farming)热潮。
DeFi 2.0 — 提高资本效率
这就是DeFi 1.0时代,我们从10亿美元的DeFi市场来到了200亿美元的DeFi市场。在DeFi 2.0时代,资金进一步增长至2000亿美元,提高了资本效率。它见证了Curve的成长——这家公司完善了Uniswap的自动做市商(AMM)模型,为稳定资产提供更集中、滑点更低的交易对。
Curve还引入了投票托管代币经济学模型等创新,激励流动性提供者长期锁定资金,以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的可靠性和减少滑点。
Uniswap v3还通过其可定制的流动性头寸进一步提高了资本效率。除了以太坊,多链DeFi生态系统开始在其他平台上蓬勃发展,包括BSC、Avalanche、Polygon等。
那么,在接下来的增长阶段,是什么推动DeFi达到1万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水平呢?我相信有四个关键的发展。
去中心化交易所走向混合
在DeFi中被证明如此成功的AMM模型,是在以太坊的慢速和高费用显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订单模式以使其在链上生存之后发展起来的。
然而,高速低成本区块链上DeFi的存在意味着,我们可能会看到使用订单簿模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数量增加。快速的结算时间降低了滑点风险,而低至可以忽略不计的费用使做市商的订单交易有利可图。
现在已经有多个使用中央限价订单簿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例如建立在Solana上的Serum、建立在Avalanche上的Dexalot和建立在Polkadot上的Polkadex。订单簿交易所的存在,可能会让机构和专业投资者更容易参与进来,因为它们允许限价指令,提供更熟悉的交易体验。
跨链可组合性
除以太坊外,区块链上DeFi协议的激增导致流动性严重分散到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在某种程度上,开发人员试图通过区块链之间的桥梁来克服这一问题,但最近的黑客攻击,如Solana的虫洞桥梁黑客,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安全的跨链可组合性正变得越来越必要,这样才能解锁DeFi的分散流动性,并吸引进一步的投资。有一些积极的迹象——例如,币安最近对跨链流动性协议Symbiosis进行了战略投资。同样,去年推出的跨链流动性网络Thorchain最近在价值锁定方面迅速取得进展,这表明市场对跨链流动性的需求明显。
区块链和DeFi开始并入金融市场
现在,加密货币正在成为公认的全球金融资产,区块链和DeFi的界限开始模糊只是时间问题。这可能会朝两个方向发展。第一,通过将流动性从已建立的全球金融体系带到链上,第二,通过机构采用与加密相关的去中心化金融产品。
目前已有几个加密项目推出了机构级产品,还有更多项目正在筹备中。目前已经有一个MetaMask机构钱包,而Aave和Alkemi为机构运营“了解你的客户”(KYC)池。
另一方面,Sam Bankman-Fried正在号召将金融体系引入链上。今年3月,他在佛罗里达州的期货行业协会(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发表讲话,向美国监管机构建议,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可以使用为加密货币市场开发的做法实现自动化。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这个故事的语气很能说明问题——与传统金融媒体过去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轻蔑、甚至轻蔑态度截然不同,它现在充满了阴谋。
谁也说不准DeFi什么时候能达到万亿美元的里程碑。但是,我们这些关注目前增长、投资和创新步伐的人有理由相信,我们迟早会实现这一目标。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