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500万美元“绿化”比特币,Ripple联合创始人为何激起社区抗议?
周二,Ripple 的联合创始人Chris Larsen发起了一场改变比特币代码的运动,呼吁减少比特币对环境的影响,这在加密界引起了极大争议。他正在与Greenpeace和Sierra Club合作,并出资500万美元开展一项名为“改变代码而不是气候”的活动,以唤起人们对比特币能源使用的关注。
据彭博社报道,其目标是向比特币社区施压,使其从电力密集型工作量证明开采过渡到使用更少能源的权益证明系统。
乍一看,Larsen的提议很有吸引力。工作量证明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比特币最实质性的缺点,也是公众对加密货币整体认知的持续逆风。例如,环境破坏的言论在艺术界引发了对NFT重大的、有时是错误的敌意。
但行业领袖和观察家认为这一提议非常冒险,完全不切实际,甚至可能是荒谬的。更重要的是,Larsen提出该提议的动机非常可疑:毕竟,作为 Ripple 的联合创始人,他可以说过去十年一直对比特币怀有敌意。
极大的风险
Larsen这一提议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将比特币转换为权益证明机制将涉及难以置信的风险。这一变化将是根本性的,它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硬分叉”来实现,在这种硬分叉中,一些网络成员会使用不兼容版本的比特币软件。硬分叉以前曾被用于创建比特币的修改版本,最突出的是 2017 年比特币现金从比特币中分离出来。
但是比特币现金和类似的分叉只改变了工作量证明系统中已经定义的技术参数,例如区块大小。权益证明系统在根本不同的安全架构上运行,因此基于权益证明的比特币可能会涉及重新设计,而不是更改现有参数。这不仅仅是一个“分叉”,而是一个更复杂的项目。
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到权益证明的转变显示了这可能是什么样子。以太坊 2.0 不会是当前以太链的直接延续,而是向新系统的管理过渡。多年来,新系统的“信标链”一直与以太坊 1.0 并行运行,两者的合并一直由以太坊公司和开发人员组成的强大核心团队谨慎管理。
几乎不可能出现一个类似的一致和有影响力的组织来管理比特币的这种过渡,其中一个原因是对权益证明安全性本身的不信任。比特币倡导者Gigi在推特上表示:“权益证明不仅不安全,而且完全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工作量证明,任何系统都将成为政治手段。”
一旦发生重大网络变化,许多人的利益和目标可能会出现巨大分歧。例如,比特币矿工花费数百万美元购买称为 ASIC(专用集成电路)以进行工作量证明挖矿的专用芯片,根本不可能支持权益证明转换。
此外,真正将比特币过渡到一种新模式可能需要说服所有这些矿工停止扩展工作量证明链。这反过来又需要说服世界各地的交易所停止从工作量证明链交易代币——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激烈争议
这些现实有助于解释为什么Larsen的提议不仅遭到了比特币支持者的反对,而且还遭到了激烈的个人否定。就像 Twitter 或 Facebook 一样,比特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效应”——它越有用,使用的人越多。虽然像Larsen这样的提议不可能说服每个比特币用户切换到新的权益证明系统,但它可能会动摇其中一些人,在社区中引发一场“硬分叉”。
这种分裂可能会削弱比特币,而Larsen的背景似乎引发了人们对其真实意图的猜测。在过去十年中,Ripple 似乎经常争辩称,由其联合创始人创建的 XRP 代币是优于比特币的系统,该公司已向公众出售了超过 13 亿美元的代币。
这导致了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大规模、持续的斗争,并让许多比特币支持者对Larsen和整个Ripple组织产生了持久的敌意,许多人认为这些组织天生就对比特币怀有深深的敌意。
加密数据提供商 Messari 的创始人 Ryan Selkis 回应了有关这一倡议的消息,宣称“Ripple的高管都是人渣”,抨击Larsen这一倡议缺乏诚意,暗示其真正动机是推广 Ripple 的XRP代币。
著名的比特币人士Jameson Lopp同样质疑Larsen的诚意,他指出,Larsen未向 Github 网站提交提案,人们用该网站来建议和实施比特币代码的修改。
加密公司 ShapeShift 的创始人、比特币早期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Eric Voorhees 也表示,Larsen更改比特币代码的呼吁是不切实际的,注定会失败。
Larsen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如果我把比特币视为竞争对手,那么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让比特币沿着这条路继续发展下去……但这是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
与此同时,Larsen 似乎预料到他的提议会遭到敌意,并向 Ripple 的公关团队道歉,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
归根结底,比特币支持者对Larsen提议的强烈反对表明,呼吁转向权益证明不会带来任何改变,只会加深Ripple和比特币支持者之间的裂痕。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