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不愿意切断俄罗斯银行使用SWIFT系统?
随着俄罗斯/乌克兰局势的迅速恶化,你们在未来几天会听到很多关于SWIFT的消息。
以下是关于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很重要的一个快速分解:
SWIFT是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的简称。
它是一个总部设在比利时的金融机构的全球合作组织。
它成立于1973年,当时来自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聚集在一起,建立起了一种处理跨境支付的解决方案。
今天,SWIFT连接了200多个国家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简单的电子邮件系统,在其成员之间实现安全信息的通信。
平均每天有4000万条信息,包括订单、付款确认、外汇兑换和交易。
SWIFT实际上并不进行任何资金转移或持有,但它是实现跨境资金流动的通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甚至可以理解为它是全球金融系统管道的一个关键部分。
那么,为什么它现在会成为焦点呢?
虽然它不是一个政治组织,但它对全球流动的重要性意味着SWIFT经常被看作是地缘政治工具,是制裁方案的一部分。
切断一个国家的银行与SWIFT的联系,限制了进出该国的资金流动,就会造成该国的真正经济损失。
2012年,为报复伊朗的核计划而对其实施的一揽子制裁措施就发生了这种情况。
2013~14年,为了应对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
切断SWIFT通道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所以单单是这种考虑就很重要。
随着俄罗斯最近在乌克兰的行动,切断SWIFT通道作为全面制裁方案的一部分,是非常 "有可能的"。
挑战在于,这是一把真正的双刃剑。
俄罗斯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其触角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地......
它是欧洲和世界的一个关键能源供应商。
它是喷气发动机、半导体、汽车、电子和化肥制造所需关键材料的出口国。
切断俄罗斯与SWIFT的联系将影响这些行业的支付流。
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也一直在建立一个内部系统。毕竟上一次扬言要切断俄罗斯SWIFT的事情让该过感受到了威胁。他们要寻找能够减轻切断对其经济的影响的解决方案。
尽管看起来大多数专家仍然预计该影响会很大。
SWIFT的切断也可能对比特币和非法币产生长期的二阶影响。
基础逻辑:俄罗斯可能会寻求通过其内部系统和推动摆脱美元储备货币霸权的组合来规避限制的影响。
无论未来几天发生什么,都会有很多关于SWIFT及其在应对俄罗斯行动方面的作用的讨论。
我希望这篇短文能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更多了解。
尽管有惩罚性的诉求,但切断与全球支付系统的联系可能不会产生预期效果
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如火如荼的局势状况,西方国家正争先恐后地作出反应。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可以用核武器巩固其在全球中的政治地位,这将使得与北约的枪战不复存在。经济报复是首选的武器。一个明显的举动是切断俄罗斯银行对Swift的访问,这是一个被200个国家的11000家银行用来进行跨境支付的信息网络。一些西方国家政府赞成迫使合作方拥有的swift切断俄罗斯的通道,但也有一些其他国家不赞成。目前,这一措施仍未被列入西方国家的制裁名单。为什么有些西方国家不愿意这么做呢?
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对俄罗斯的影响。自2014年以来,克里姆林宫一直在为被切断联系的可能性做准备,当时美国提出这个想法作为对入侵克里米亚的惩罚。被排除在外将引发资本外逃,以及对依赖外国资金的公司和银行的挤兑,但应对机制将很快启动。俄罗斯银行和他们的外国合作伙伴将使用其他通信手段。交易将大规模迁移到spfs,这是SWIFT的一个俄罗斯替代方案,没有那么普遍和复杂,但仍然可以使用。这将造成一些干扰,但不是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对spfs的投资将使该系统加速发展。
第二,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将面临短期成本。"SWIFT "在2018年切断了伊朗银行的联系,但俄罗斯的规模更大。俄罗斯是欧盟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它是欧洲35%的天然气供应来源,它是3100亿欧元(3500亿美元)欧盟资产的所在地。切断俄罗斯与SWIFT的联系会使国际买家更难支付其能源供应;这也可能促使俄罗斯进行报复。
最后,把SWIFT作为打击俄罗斯的武器会损害美国的长期利益。由于美元的主导地位和它在全球结算系统中的卓越作用,美国对国际金融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将SWIFT进一步政治化,将使中国有动力加强其在人民币跨境支付方面与SWIFT的竞争对手--Cips发展。这也将有助于中国争取任何与美国关系不和的国家寻找替代方案。它已经拥有了一些大型外国银行成员。到2021年底,它的日均交易量为3100亿元人民币(500亿美元)--虽然远远落后于SWIFT估计的4000亿美元,但几乎是一年前的两倍。
其他破坏经济的武器也在手边。美国已将大型俄罗斯金融机构列入黑名单,阻止其本国银行与这些机构交易,并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这些措施在范围上比切断俄罗斯与SWIFT的联系要窄,但破坏全球金融架构的风险却没有那么大。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