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总裁:谁会主导未来的货币体系?CBDC VS 比特币VS稳定币

点滴科技资讯 阅读 37232 2022-1-19 14:58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本文为国际清算银行总裁Agustín Carstens 于2022 年 1 月 18 日,在歌德大学法律与金融学院 (ILF) 就“数据、数字化、新金融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银行和货币的未来”会议发表讲话!

全文如下:

我要感谢组织者今天邀请我来到这里。很荣幸在歌德大学发表这个演讲。当然,我希望我能亲自到法兰克福。

四年前,在这所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我谈到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发展和陷阱。从那时起,关于货币未来的辩论变得更加广泛,但它继续触及货币体系的基础。

今天,我将从歌德大学的名字中汲取灵感。伟大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一位游历广泛的世界主义者和真正的普世主义者。他是诗人和小说家,剧作家和戏剧导演,科学家和政治家。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工作预测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关键经济问题,包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歌德的作品直面基本问题。在他的杰作《浮士德》中,他谈到了“ Gretchenfrage ”——这个词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个基本问题的代名词。

对于中央银行家来说,Gretchenfrage 一直是:货币的灵魂或本质是什么?今天,技术专家、创新者和未来学家正在为这个问题提供新的答案。有人说,未来,货币和金融将由少数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提供。其他人梦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其中区块链和算法取代人和机构。也许,这一切都将发生在元宇宙中。

我今天的主要观点很简单:货币的本质既不属于大型科技公司,也不属于匿名账本。货币的本质是信任。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哪个机构最适合产生信任?我认为,中央银行一直是并将继续成为在数字时代提供信任的最佳机构。这也是确保建立一个有利于所有人的高效和包容性金融体系的最佳方式。

让我从货币的制度基础开始详细阐述这个主题。

货币的制度基础

货币是一种社会惯例。人们今天接受货币,期望明天其他人也会接受。

在其核心,对货币的信任将货币体系维系在一起。像法律制度一样,这种信任是一种公共物品。维持它对于社会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

信任需要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健全机构。确保货币作为经济的主要记账单位、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的稳定性,并保证支付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机构。

纵观历史,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以世纪为单位,独立的中央银行已成为支撑这种对货币的信任的关键机构。替代品往往以糟糕的结局告终。大多数国家建立中央银行的明确使命是为社会服务,这是有充分理由的。作为公共政策机构,中央银行在适应社会和经济变化的同时,成功地维护了信任。

在执行这些任务时,中央银行设法不断适应技术、经济和社会变化。这就是中央银行积极参与数字创新的原因。他们正在开发新的中央银行公共产品,例如批发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零售快速支付系统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当然,在以市场为基础的体系中,私营部门仍然是经济的主要引擎。在今天的双层货币体系中,存款是迄今为止公众持有的最普遍的货币形式,因为现金持有量相对较小。反过来,银行将他们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作为“银行准备金”。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提供了一个开放、中立、可信和稳定的平台。私营公司利用他们的独创性和活力开发新的支付方式和金融产品和服务。这种结合一直是创新和社会福利的强大推动力。

但我们不能认为这种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走得太远,最近的一些事态发展可能会威胁到货币作为公共物品的本质。

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为货币的未来提供三种可能的情景。

首先,大型科技公司稳定币与本国货币竞争并彼此相互竞争,从而导致货币体系的碎片化。

第二个与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金融或“DeFi”的难以捉摸的承诺有关,它声称提供一个没有强大中介的金融系统,但实际上可能会提供一些非常不同的东西。

第三个实现了一个开放的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愿景,该体系利用技术造福于所有人。

您可能会猜到我支持哪种愿景。最后,我将讨论实现这一愿景需要什么。

大型科技公司稳定币

让我们从大型科技公司发行的稳定币开始。稳定币是一种基于抵押品价值的加密货币,通常抵押品以商业银行存款或其他受监管金融工具的形式存在。因此,他们依赖主权货币的可信度。在第一种情况下,稳定币由大型科技公司或主要业务为数字服务的大公司发行。

大型科技公司为金融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新产品和创新产品让数亿新用户进入了正规的金融体系。

在此过程中,它们还在几个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系统相关性。例如,大型科技公司主导了中国 94% 的移动支付。

如果其中一家公司以不受约束的方式发展并围绕其自己的全球稳定币创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封闭生态系统,这种趋势可能会加速。

一旦成熟,公司可能会对新进入者设置障碍,从而导致市场主导地位、数据集中和竞争减少。此外,其稳定币可能会使现有银行脱媒,甚至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风险。

此外,如果一种大型科技公司稳定币占据主导地位,其他人将寻求模仿。我们最终可能会出现一些相互竞争并与本国货币竞争的主要围墙花园,从而分裂国家和全球货币体系。随着最初的利益逐渐消失,众所周知的市场集中问题将很快接踵而至。

此外,促进包容的相同经济力量也可能导致歧视、侵犯隐私和市场集中。一个原因是数据受到很大的外部性影响。例如,一个人的数据可以揭示其他人的信息。此外,数据持有者最终可能比用户自己更了解用户的行为。凭借对数据的独家访问权,大型科技公司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并主导市场。

让我明确一点:完全依靠私人货币是不可取的。用户最初可能会发现使用大型科技公司全球稳定币支付非常方便。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将我们货币体系的钥匙交给私人实体,由利润驱动,只对他们的股东和其他内部人员负责。这样的安排可能会削弱信任。像货币这样的公共物品需要在考虑到公共利益的情况下进行监督。

去中心化难以捉摸的承诺

货币未来的第二种可能的情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狂热者。这一愿景用分布式账本技术 (DLT) 取代了机构,原则上允许任何人成为共享网络中的验证者。它体现在加密货币和基于它们的应用程序的增长中,例如所谓的去中心化金融或“DeFi”。

DeFi 的狂热者提出了一些非常吸引人的承诺:DLT 将“使金融民主化”,去除大银行等中介机构。更一般地说,新的去中心化协议将为“Web 3.0”或简称为“web3”奠定基础。在这个世界上,数据将从大型科技公司手中回收,企业家和艺术家将在他们创造的价值中占有更大的份额。

去中心化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目标。在许多应用程序中,当权力真正分散并进行适当的制衡时,治理会得到改善。这一原则体现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

但这个原则并不是 DeFi 应用程序所提供的。愿景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迄今为止,DeFi 领域主要用于投机活动。用户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监管的环境中投资、借入和交易加密资产。缺乏了解你的客户 (KYC) 和反洗钱规则等控制措施很可能是 DeFi 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一个平行的金融体系正在出现,它围绕两个要素展开。

第一个是自动化的、自动执行的协议或“智能合约”。但是这些合约永远不会聪明到足以涵盖所有可能的可能性,因此必须有人编写和更新代码,并运行平台。在实践中,DeFi 存在很多中心化。BIS 经济学家在最近的研究中讨论了这种“去中心化幻觉”。

第二个要素是稳定币。这些推动DeFi 的发展。由于它们的目标是锚定法定货币,维持固定价值,因此它们允许跨平台转移,并形成与传统金融系统的桥梁。稳定币是 DeFi 中的结算工具,与治理代币和其他更不稳定的加密资产一样。

但稳定币可能不是稳健的货币。一个缺点是它们必须将其价值与受监管的资产联系起来以借用其信誉。它们的发行人具有以冒险方式投资储备资产以获得回报的内在动机。如果没有适当的监管,发行人可能不会全力支持,或者测试被视为安全资产的利润率——正如经验一再表明的那样。

更根本的是,去中心化是有代价的。对匿名系统的信任由自利的验证者维护,他们在没有中央机构的情况下确保账本的完整性。因此,系统必须产生足够的费用或租金,才能为这些验证者提供正确的激励。

这些租金主要累积给内部人员,例如比特币矿工或持有更多治理代币的人。这些租金也是 DeFi 平台对风险投资如此有吸引力的一个原因。许多协议巩固了内部人士的地位,因为拥有更多代币的人拥有更多权力。

归根结底,内部人士的高租金意味着用户的高成本。因此,虽然向新用户出售代币的内部人士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但迄今为止,普通用户的效率提升未能实现。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欺诈、黑客攻击和所谓的rug pulls骗局变得猖獗。

此外,这种结构使得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很难扩大规模。在大型网络中达成一致需要时间和精力,并且消耗能量。账本网络越大,越难快速更新。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 DLT 系统迄今为止只能处理少量交易,并且经常遭受网络拥塞的困扰。这也是比特币需要这么多电力的原因。有多种技术建议可以解决这种权衡问题,但它们都导致了更大的复杂性。事实上,在区块链中需要租金来维持激励是一个特点,而不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越多越差”而不是“越多越好”的情况。

不同区块链的日益普及意味着许多竞争候选人的目标是成为单一的真理仲裁者。

同时,DeFi 也存在与传统金融服务相同的漏洞。高杠杆、流动性错配以及与正规金融系统的联系意味着 DeFi 的漏洞可能会破坏更广泛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一样,在震荡期间,稳定币可能面临挤兑的风险。使用自动化协议,也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交互,因为流动性枯竭和损失通过系统相关联。

因此,这种“魔法”一旦启动,就有可能失控。就像在歌德的Zauberlehrling(“魔法师的学徒”)中一样,DeFi 应用程序可以拥有自己的生命,以不可预测的方式相互交互。当发生崩溃并损失金钱时,用户将不可避免地求助于可信赖且经验丰富的一方——公共当局——来驯服被释放的精神并恢复秩序。

也可能会有更好的方法。建立在稳健的货币基础上,新的应用可以站稳脚跟。他们不应该基于匿名,而是基于身份和信任。他们应该遵守旨在确保系统安全的金融监管。无论在哪里发行私人稳定币,都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监管,以应对它们带来的风险,例如挤兑、支付系统风险和经济权力集中。我们还需要关于稳定币安排的有效和一致的国际政策。

创新者不应该害怕监管机构,而是与他们合作,让他们的产品更可靠、更可持续。

作为公共产品的开放和全球系统

在第三种情况下,现有金融机构、大型科技公司和新的创新进入者在一个保证互操作性的开放市场中竞争,建立在中央银行的公共产品之上。这意味着最终用户可以在不同的供应商之间无缝交互——无论是国内还是跨境。

这将带来持续的创新,并为整个经济带来更好的结果。对货币的信任仍然是稳定的基石。最终用户将看到低成本和便捷的服务,以及安全、隐私和广泛的支付选择。这种情况利用大数据和 DLT 的优势以及促进竞争和促进货币体系公益性质的市场结构。

在这个愿景中,货币体系不会被分割成独立的围墙花园,也不会由少数几家大公司主导。匿名网络中的内部人员也没有高额租金。

该系统的核心是中央银行。他们不以利润为目标,而是为社会服务。他们对个人数据没有商业利益。他们充当支付市场的运营商、监督者和催化剂,并为了公共利益对私人提供商进行监管和监督。通过合作,他们可以提供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与稳定币不同,CBDC 不需要借用其信誉。由于它们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的,它们继承了公众已经对其货币的信任。因此,它们可以作为未来创新的坚实基础。

中央银行可以在国内提供这一基础,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

想象一下全球 CBDC 网络。不同的中央银行将设计和发行一种新形式的公共货币,以适应其经济和社会的偏好。

重要的是,中央银行可以相互合作,并与私营部门合作,以确保这些国内 CBDC 可以跨境互操作。这将需要技术兼容性、系统“互通”的能力以及就权利和义务达成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选择是否建立双边联系网络,也可以采用轴辐式模型或单一的通用平台。DLT 可用于连接不同中央银行发行的多个 CBDC。这将很有用,因为没有一个中央银行可以跨越系统中的所有不同货币。

这样的网络将是基于对中央银行信任的国内货币体系的全球版本。它可以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提高他们的速度和透明度;并扩大不同国家用户的访问。私人提供商可以与客户互动,进行了解您的客户和其他合规性检查。私营部门可以在这样的系统之上建立一系列金融服务,从创新支付到贷款,再到保险和投资服务。但保护措施可以让用户控制个人数据。这不需要出售仅用于丰富内部人员的投机代币。

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正在积极努力使这一愿景成为现实,并进行了多项涉及中央银行与私营部门合作的实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许多项目都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中央银行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系统基于信任而不是租金,克服了扩大规模的固有问题。它们还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三个重要的 BIS 创新中心项目都使用 DLT 平台,多个中央银行在该平台上发行自己的批发 CBDC,以便参与者之间进行交易,以实现更快、更便宜和更安全的跨境结算。

· 在 Jura 项目中,每个中央银行都在具有单独子网络的单一平台上保持对自己CBDC 的单独控制。

· 在 mBridge 项目中,每个参与的中央银行都发行自己的 CBDC,并在共享系统中运行一个验证节点。

· Project Dunbar 探索了不同 DLT 原型和验证机制的优缺点,以支持通用的多 CBDC 平台。

总体而言,这些项目表明,如果以基于货币体系现有制度框架的方式应用新技术,包括 DLT,则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央银行作为验证节点,并不是为了通过挖矿来赚钱。相反,他们将这一角色作为其公共服务任务的一部分。

国际清算银行和东道国中央银行在受控环境中与行业合作伙伴合作,正在开发可以经过彻底测试并准备在现实世界中推广的公共产品。

结论

让我总结一下。货币的未来由我们来塑造。尽管各国央行都对数字创新感到兴奋,但我们也意识到它的一些化身的潜在后果。

货币的设计具有影响整个社会的后果:货币和支付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市场集中度、消费者权利和效率。因此,中央银行家必须与其他公共当局和私人利益相关者合作,以使我所描述的愿景成为现实。

让我们以稳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创新,以符合我们共同价值观的方式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特别是,让我们确保我们的金融体系建立在现有的货币治理基础上,服务于公共利益,并与私营部门合作。

所以,让我回到我开始的地方,歌德。Gretchenfrage 的答案没有改变:中央银行和公共当局仍然是将货币和金融体系结合在一起的粘合剂。私营部门的服务和创新至关重要,应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但信任永远不能外包,也不能自动化。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全球最大切割钻接受比特币支付:重555.55克拉,成交价或超4334万 下一篇:视觉中国:“元视觉”将于1月18日12:00开售壬寅虎年系列数字藏品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