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生态系统和金融稳定性挑战
加密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显而易见的是,技术创新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它使得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更便宜、更快捷、更容易获得,并允许资金迅速进行跨境流动,因此,加密资产有潜力成为更快、更便宜的跨境贸易支付工具。去中心化金融(DeFi)可以成为提供更具创新性、包容性和透明性的金融服务平台。尽管有潜在收益,但加密资产的快速增长和广泛采用也带来了金融风险。202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讨论了加密生态系统扩张的影响,并对其相关的金融稳定风险进行了评估,在报告的最后还提出了八项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引言
加密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看到,技术创新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它使得支付和其他金融服务更便宜、更快捷、更容易获得,并允许资金迅速跨境流动。加密资产有潜力成为更快、更便宜的跨境支付工具。去中心化金融(DeFi)可以成为提供更具创新性、包容性和透明性的金融服务平台。
尽管有潜在收益,但加密资产的快速增长和广泛采用也带来了金融风险。本文讨论了加密生态系统扩张的影响,并对其相关的金融稳定风险进行了评估。在本文的最后,还提出了八项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加密资产在跌宕起伏中继续增长
在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加密资产的市值在2021年初经历了快速增长。到2021年5月初,加密资产的市值达到2.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下图1)。紧随其后的是5月份下跌40%,原因主要是加密资产对环境的影响加剧了机构投资人的担忧,还有各国对加密生态系统的监管审查升级。一些学者也表示,5月份的大幅下跌可能因加密资产高杠杆的使用而加剧(下图2)。在经历了5月份的下跌之后,8-9月份,加密资产的市值再次增加到超过2万亿美元,截至目前,加密资产相较于年初已增长170%。
图1:加密资产的市值(单位:十亿美元)
图2:期货和未平仓合约的清算(单位:十亿美元)
尽管价格大幅上涨,但在调整了波动性后,非稳定币加密资产的回报并不那么突出。例如,比特币过去一年的风险调整后回报与更广泛的科技股或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相似(下图3)。然而,相较于持有普通股票,持有比特币的投资者将可能面临更大的跌幅。与其他同样经历大幅缩水的资产(例如一些基本面疲软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本币债券和股票)相比,这些加密资产回报的相对吸引力可能更高。
图3: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夏普比率)
也有人指出,加密资产与其他资产具有低相关性,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但在最近的市场压力时期(例如2020年的COVID-19期间出现的金融资产抛售),这些加密资产与一些常见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增加。
但不可否认的是,加密资产的市值有了整体上涨,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投资者对稳定币的兴趣增加,包括一些应用新技术的区块链的出现,以及去中心化金融的兴起。
(1)稳定币
它们的市值在2021年翻了两番,超过1200亿美元(下图4)。泰达币(Tether)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稳定币,但由于一些中心化加密交易所推出了类似的版本(例如Coinbase发行的USDCoin和Binance发行的BinanceUSD),泰达币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但从整体来看,稳定币的交易量超过所有其他加密资产(下图5),主要是因为它们非常适合用于交易所现货和衍生品交易的结算。头部稳定币的价格稳定性也在持续改善,它们的相对价格稳定性使用户免受其他加密资产波动的影响,这意味着当他们认为加密资产受到冲击时不必将资金转移到加密生态系统之外。
图4:稳定币市值(单位:十亿美元和百分比份额)
(2)以太坊和其他“智能合约”区块链
比特币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加密资产,但其市场份额已经从年初的70%以上急剧下降到不到45%。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市场对能够加载智能合约的新区块链越来越感兴趣,这些区块链旨在通过引入确保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功能来解决早期区块链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以太币(基于以太坊发行),它在2021年初超过了比特币交易量(下图5)。
图5:交易所每日交易量(十亿美元,30天滚动平均值)
(3)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Fi的规模从2020年底的15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9月的约1100亿美元(下图6),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快速增长,允许用户无需中介即可交易加密资产;第二,提供了无需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即可匹配借款人和贷方的信用平台;第三,这些服务直接在区块链上运行,无需进行客户识别。
目前大多数DeFi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并使用基于以太坊的代币,包括稳定币。DeFi也是稳定币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值得密切关注。Chainalysis强调,目前DeFi用户主要是来自发达经济体的机构参与者,而零售用户、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采用总体上滞后。
图6:去中心化金融的总价值(单位:十亿美元)
加密资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2018年10月,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得出结论,加密资产不会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重大风险,但确定了几个可能改变其评估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来自市值规模的风险、投资者信心效应、金融机构的直接和间接敞口产生的风险,以及使用加密资产进行支付和结算的风险。
发展至今,其中一些因素开始显现,并且出现了新的风险来源。首先,加密资产的市值增长了10倍,现在可与某些成熟的资产类别(例如美国高收益债券)相媲美,然而,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债券和股票市场相比,它仍然很小;其次,尽管加密资产估值大幅波动,但迄今为止,使投资者对加密资产失去信心的事件在市场上的溢出效应有限,加密资产提供商的失败对其信心的影响也很有限;第三,加密资产的重要性正在上升,一些国家的加密交易所的交易量急剧增加;第四,使用加密资产进行支付和结算的额度仍然有限,但出现了一些例外,近期几家全球支付公司开始与加密生态系统对接,未来使用加密资产进行支付的生态可能会迅速形成;最后,新的风险来源正在出现,例如稳定币和DeFi,它们在2018年还没有大规模存在,未来,广泛使用的稳定币或DeFi服务或许可以在多个司法管辖区覆盖和使用。
促进加密生态系统的创新意义重大,可为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应控制风险。在全球范围内,金融稳定风险目前似乎得到控制,但加密资产的宏观影响还没有显现,尤其是稳定币,对于一些采用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下一章重点讨论以下问题:一,加密生态系统操作风险、市场完整性、数据可用性和跨境活动引起的挑战;二,加密生态系统在国内和全球层面的设计、使用以及监管;三,加密生态系统带来的宏观金融稳定问题。
加密生态系统中的挑战
加密生态系统的快速增长会导致新的参与者的进入,其中一些参与者在运营能力、网络风险治理能力等方面有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系统故障和中断,从而影响正常交易,甚至导致客户资金的大量损失。迄今为止,此类风险造成的损失并未对全球或某国的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随着加密资产市值的增长,此类风险的宏观重要性可能会增加。此外,鉴于加密生态系统仍然面临集中风险,它严重依赖少数实体(例如,Binance处理了一半以上的交易量)。
由于披露和监督有限或不足,加密生态系统面临消费者欺诈和市场诚信风险。大多数加密资产是高度波动的投机资产。最近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投资者对“meme tokens”的兴趣增加(下图7)。这些代币可能是出于投机目的而创建的,其价格受社交媒体趋势的影响很大。
图7:高度投机性的投资(如meme代币、狗狗币),在2021年都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与此相关的是,投资者也可能因代币不能兑换而面临损失——这在受监管的证券市场中并不常见。例如,累计超过16000种代币在各种交易所上市,但今天只有大约9000种可以继续交易。如果使用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的杠杆,这种风险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甚至可能达到初始投资的125倍。为应对此类风险,许多司法管辖区在过去几个月已采取行动或发布公开警告,例如阿根廷、墨西哥和泰国的中央银行禁止交易所提供具有某些特征的代币;日本、英国等国则在多个加密资产交易所实施强监管或禁止发售加密资产的衍生产品。
除此以外,DeFi产品的出现也值得关注,DeFi产品相较于一般的加密货币,其产品逻辑更复杂、透明度更低,错误或恶意的计算机代码会带来巨大的技术和治理风险。而当局监控和监管这些产品的工作又十分复杂。因此,许多DeFi产品为了获得收益而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披露或没有就自身的巨大波动对投资者进行充分警告(下图8),并出现了项目方放弃项目但骗取投资者资金的事件,例如rug pulls。此外,DeFi一直是黑客攻击的受害者,例如8月份Polychain受到黑客攻击而损失近6亿美元。
图8: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借贷利率(百分比)
加密资产的匿名性和技术标准的缺乏造成了巨大的监管漏洞。尽管当局可能能够追踪在区块链上执行的交易,但他们可能无法识别交易的各方。此外,加密生态系统受到各国不同监管框架的约束,这导致跨司法管辖区的监控和信息共享很少或根本没有。尽管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为加密资产提供商制定的AML/CFT义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实施仍处于早期阶段。
由于数据有限且碎片化,监控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的活动很复杂。目前监管部门能够获取的数据基本上是加密资产提供商发布的公共数据,但这类数据缺乏统一标准,不同交易所发布的信息内容差异很大,并且存在伪造交易以提高交易所排名的可能。
如果要获取更多的交易数据,就需要对链上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数据分析技术还处于早期阶段,目前这项工作十分具有挑战性。虽然不能提供有关链上活动的可靠宏观指标,但是有一些链上数据分析公司正专注于检测非法交易活动。FATF最近发布了由七家数据提供商完成的点对点(P2P)交易的调查,试图发现P2P非法交易额正在增长的潜在威胁。但调查显示,不同公司给出的统计结果及结论差异很大(下图9):一家公司估计2020年80%的比特币交易美元价值发生在没有加密资产提供商的情况下,而另一家公司估计只有3%;数据还显示,加密资产的非法使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明确迹象表明加密资产的交易转向P2P交易——因此很难确定加密资产被非法使用的程度。
图9:7家数据提供商估计的比特币P2P交易份额(百分比)
由于加密资产交易不受地域限制,许多加密资产提供商在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提供和营销他们的服务,这使得对他们的监管和监督更具挑战性。它们的总部通常位于较弱监管、税收优惠和法律框架宽松的司法管辖区。例如,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大多数交易都是在离岸运营的金融中心进行的(下图10)。此外,许多国家/地区没有对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这会导致监管套利。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或钱包访问加密资产并将主权货币兑换为加密资产,即使这些提供商和用户所在国的银行并没有业务关系。
图10:交易所登记的交易活动(百分比)
针对稳定币的特殊问题
“稳定币”一词代表了一组非常多样化的加密资产,虽然所有稳定币都旨在将其价值锚定在一种特定资产(通常是美元)或一组资产上,但可以根据抵押品支持的类型和信用质量以及价格稳定机制对稳定币进行分类:
(1)基于现金:完全由现金或流动性和安全性支持资产(例如银行存款和美国政府票据)。这些稳定币可由发行人按面值赎回。它们的储备通常由受监管的实体维护,例如美国境内的银行,并且它们还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透明度,例如储备资产的详细披露。
(2)基于资产:完全由非现金等价资产(例如,公司债券、商业票据或商品)和现金支持。这些稳定币类似于全球金融危机后改革之前的货币市场基金。发行人和交易所可能会将这些稳定币按面值立即赎回,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市场压力时期——一些发行人可能能够推迟赎回、提供实物赎回或收取更高的赎回费用。
(3)基于加密资产:由其他加密资产支持。例如,DAI由加密资产组合(如以太币、比特币)进行抵押。这些稳定币通常是在去中心化、非托管的基础上构建的,被视为DeFi的一部分。另一个类别包括“算法”稳定币(也称为“非抵押”),旨在使用根据市场条件增加或减少代币供应的算法来维持其锚定。
图11:头部稳定币的储备资产占比(左侧为百分比,上面为市值,单位:十亿美元)
不同司法管辖区对稳定币的监管差异很大,引发了对监管差距、监管处理不一致和监管套利的担忧。以下是三类针对稳定币的监管模式:
(1)全面监管:目前,没有任何司法管辖区中的任何稳定币完全符合这一状况。可以设想的是,如果要满足全面监管,这样的稳定币将由商业银行发行,并符合全面的审慎、行为和治理要求。
(2)部分受现有制度的监管:指的是出于行为和审慎目的对稳定币的部分要素(例如AML/CFT)进行有限的监管。一些稳定币发行人(例如信托公司和货币转移机构)已获得美国现有监管框架的许可和监管。监管机构或许能够获取信息,但监管工具可能有限,无法解决稳定币发行人的所有风险。此外,一些支持稳定币的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可能仅符合AML/CFT要求,在其他方面还有潜在风险。
(3)不受监管:对稳定币没有审慎或行为监管。由于许多监管机构仍在制定稳定币适用法规的过程中,因此目前许多稳定币都属于这一类别。
目前,许多稳定币的披露不佳。尽管稳定币发行人在这方面正在改进,但仍需要加强信息披露以达到与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基金相同水平的披露标准。例如,目前Tether披露了其储备资产构成,但其披露尚未经过独立会计师审计,仍缺少一些重要信息,包括住所、货币面额和商业票据持有部门。此外,与其他主要稳定币相比,Tether最近披露的流动性错配程度更高。尽管Tether允许持有者支付少量费用就可以“立即”以1:1的比例赎回美元,但只有三分之一的储备由现金和国库券支持;大约一半投资于商业票据。
运行风险也可能引发商业票据的大甩卖。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司法管辖区,商业票据的流动性比政府票据等其他短期资产的流动性差,尤其是在市场压力时期(如2020年COVID-19抛售期间所见),如果储备资产集中在特定的发行人或部门,传染风险可能会高得多。尽管目前这种风险可能是Tether特有的,但考虑到其持有的规模和类型,未来其他稳定币可能会出现这种传染风险。
加密市场的发展概况
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采用加密货币的速度已超过发达经济体。根据Statista最近的一项调查,2020年使用或拥有加密资产的前五个国家都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而采用率最低的国家通常是发达经济体。Finder的另一项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加密货币使用中,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位居前列,而英国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则位居垫底。一些针对新兴市场国家/地区的调查还显示,过去一年加密资产的采用率大幅上升。
除了调查之外,跟踪特定国家/地区的采用情况可能具有挑战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方法可以根据所在国家/地区来估计加密资产的存量或流量。一个常用的代替指标是对访问加密资产提供商网站的IP地址位置估计。下图12显示了这种方法对几个主要的加密资产提供商网站的统计,统计结果证实了上面的调查,显示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几个全球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流行,但依然无法衡量加密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
图12:加密资产交易所访问者的地理分布(2020年10月-2021年6月)
另一个指标是统计仅在特定国家而非全球运营的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交易量大小。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此类交易所样本中,2021年交易量急剧上升,数据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加密资产交易量已与当地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量相媲美(下图13)。
图13:EMDE地区注册的加密交易所的交易量(占当地股票交易量的百分比)
除此以外,一些区块链分析公司(例如Chainalysis)试图从链上数据推断加密资产流动的去向。与调查类似,他们的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采用率正在上升,并且已经超过发达经济体,但这些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考量(下图14)。
图14:对50个EMDE国家在链上收到的价值的统计(占GDP的百分比)
加密市场的发展有多种驱动力.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上低效的支付系统促进了加密货币的采用。加密资产的广泛接受也有一些潜在拉动因素,例如投机性零售投资,这在各国都很常见(下表1),但最近的一些驱动因素可能更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例如:
•由于国内居民寻求更安全的价值储存方式,在某些发展中经济体,央行可信度薄弱和脆弱的银行体系都可能引发资产替代。美元化压力也是几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持续风险。加密生态系统可以帮助国内居民缓解传统美元化的一些不利因素(例如可以使用全球加密交换或其他不太安全的方法避免汇率限制以及获取和存储外国资产的挑战)。
•支付系统效率低下和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有限也可能是美元化的驱动因素。效率低下的一个突出例子是各种国内支付系统之间缺乏互操作性,这对汇款和贸易来说都是一个问题。鉴于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没有银行账户的人口比例很大,汇款往往通过繁琐的方式进行。加密资产的支付轨道可以使这些服务中的一些更快、更便宜,尤其是通过稳定币的集成。当然,这种收益依赖于互联网和其他技术的使用,而这在许多国家都是稀缺的。
表1:新兴市场用户接受加密资产的潜在驱动因素
加密资产的采用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会带来对宏观金融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程度。
•有限程度的采用——例如,小规模使用加密资产进行汇款——将带来前面讨论的一些挑战(参见“加密生态系统中的挑战”章),但将对货币政策或资本流动产生边际影响。但即使使用加密支付进行汇款,加密资产也只会在用户将其兑换为当地货币在国内购买之前持有很短的时间。
•更广泛的采用程度——例如采用稳定币作为支付手段和价值储存手段——可以通过加强经济中的美元化力量带来更重大的挑战。美元化会阻碍央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并通过银行、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错配导致金融稳定风险。这可能会因流动性风险而进一步放大,因为中央银行无法提供外国账户单位的流动性支持。此外,加密可能对财政政策构成威胁:加密资产可以助长逃税,由于中央银行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缩小,铸币税收入也可能下降。特别的,采用加密资产作为国家货币具有重大风险,是不可取的捷径。
对加密资产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加大外汇市场资本外流的影响。加密货币交易所在促进本地货币与加密资产之间的转换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反之亦然。在加密资产市场的7*24交易期内,为了让市场出清,一些做市商必须通过交易流动性更强的货币对(例如美元-比特币和美元-本地货币)来提供流动性,以确定流动性较差的货币对(本地货币-比特币)的价格。这种类型的三角套利通常由机构参与者促进,这些机构参与者可以在不包括国内零售参与者的市场(例如,离岸融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流动性池。在国内对加密资产需求大幅上升的时期,这些机构参与者可以充当通过汇率市场将加密资产需求转换为资本流出的门户。最近加密资产对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货币的交易量急剧上升(下图15)可能是汇率市场溢出的根源,多个国家的货币当局已经注意到这种潜在风险,并开始实施限制。
图15:加密交易所上的EMDE FX交易量(占银行间外汇交易量的份额)
政策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外汇市场加密资产需求上升的影响。资本流动管理措施和其他特定于加密资产的措施可以在创建市场细分方面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在韩国,由于强劲的国内需求,2018年比特币购买的溢价高达50%(下图16)。然而,对加密资产交易的这种限制可能会引发新的随着交易从交易所转移到点对点和其他不太正式或不太明显的渠道(例如即时消息系统Telegram上的聊天室)而导致另外的资本外流。
图16:本地货币市场的比特币溢价(自 2018 年以来的百分比偏差)
“挖矿”活动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迁移也可能对资本流动和能源消耗产生严重影响。验证许多加密资产的链上交易是通过所谓的工作量证明或“挖矿”来完成的,网络成员由此使用庞大的计算能力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继2021年初中国打击挖矿活动后,挖矿活动开始转移到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以及美国(下图17)。这一运动可能对以下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1)能源消耗:矿工使用电力为其硬件供电。据估计,比特币网络中的挖矿消耗了全球约0.36%的电力——与比利时或智利的消耗量相当。采矿活动的大规模迁移会导致国内能源使用量的显著增加,特别是在补贴能源成本的国家。然而,未来几代的区块链——如以太坊和其他智能区块链预计将比比特币消耗更少的能源。
(2)资本流动:矿工因其在链上的活动获得加密资产形式的奖励。例如,2021年比特币和以太坊区块链的平均每月挖矿收入价值超过10亿美元。由于矿工的主要运营成本(例如电力)通常在国内以当地货币支付,但他们的收入是以链上加密资产的形式存在,形成了新的资本流动。
图17:各国家/地区的比特币挖矿活动(占全球总算力的份额)
如果加密生态系统成为国内银行存款甚至贷款的替代品,银行业也可能面临压力。稳定币对银行存款的更激烈竞争可能会推动当地银行转向不太稳定和更昂贵的资金来源以保持贷款增长水平。除了净利息收入的直接损失之外,客户关系和交易数据的损失也会损害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及其向客户提供目标产品的能力。
确保宏观金融稳定的政策
金融科技创新,包括加密生态系统,有潜力通过更好的金融服务和更大的金融包容性来改善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一方面,政策制定者需要平衡促进金融创新和加强竞争以及对开放、自由和可竞争市场的承诺,以应对金融信任、消费者保护和金融稳定面临的挑战。首先,监管者和监管者需要能够监控加密生态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风险;其次,由于加密资产使用的程度及其现有的漏洞,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策优先事项。
在匿名平台上运行的加密资产对财务完整性的风险很高,但对于某些稳定币来说,监管问题可能是可以解决的。本章提供与三个主要领域的八条相关政策建议:(1)加密生态系统的监管、监督和监控;(2)特定于稳定币的风险监控;(3)管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宏观金融风险。
1.加密生态系统的监管、监督和监控
国家监管机构应优先实施适用于加密资产的完整全球标准。尽管适用于加密资产的标准目前仅限于FATF提出的AML/CFT和BCBS关于银行对加密资产风险敞口的建议,但其他标准——例如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和国际清算银行委员会的标准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CPMI/PFMI)——为加密资产的监管和监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加密交易所发行了符合证券定义的代币,则这些实体应遵守现有的证券中介国际标准。所有司法管辖区都应实施此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政策制定者应优先考虑通过G20跨境支付路线图使跨境支付更快、更便宜、更透明和更具包容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以指导和技术援助来支持这些工作。
需要稳健且全球一致的标准来减轻金融稳定风险。在尚未制定标准的地方,监管机构需要使用现有工具来控制风险并为加密资产实施灵活的框架。加密资产日益增长的系统性影响可能确实需要在某些国家立即采取监管行动。监管机构必须使用现有措施和国际标准,重点关注严重风险领域,例如钱包、交易所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此外,当局应确保监管框架足够灵活,以便在未来根据即将出台的国际标准进行调整。同时,根据情况可以采取临时措施,包括明确的消费者警告和投资者教育计划,尤其是在加密资产发展很快的地方,例如在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
国家监管机构应加强监管和执法行动的跨境协调。例如,由于难以实施和执行适当的监管框架,一些当局采取了强有力的行动,例如禁止不受监管的加密资产活动。尽管禁令会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业务产生直接影响,但个人仍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交易和交换加密资产。因此,司法管辖区应积极与有关当局和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协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行动的有效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管套利。加强跨境合作可以加强执法行动,但此类执法所需的资源可能会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带来更大挑战。
迅速解决数据差距是为政策决策提供信息的核心。更高的数据标准化可以更好地监督新的发展,更准确地了解风险,并可以支持对加密资产市场的适当监管。在这方面,应就数据的共同最低限度原则制定一项国际协议。全球一致的分类法有助于数据标准化和合作。出于监管和公共政策目的,私营公司数据源的汇总和共享也有国际协调的余地。
2.特定于稳定币的风险监控
考虑到金融稳定委员会提出的建议,稳定币需要与其风险和所服务的经济功能成比例的监管,该委员会最近敲定了10项高级建议,全面涵盖了治理、风险管理、透明度和赎回权等要求——以“同业务、同风险、同规则”为基本原则。作为优先事项,当局应确保广泛使用的稳定币在信用和流动性风险以及运营、AML/CFT和网络风险等方面具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通过考虑稳定币对每个国家构成的各种风险的国家当局之间的合作协议,可以加强对稳定币的监管。某些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可以寻求在美国的特许银行开展业务,因为满足银行牌照要求将解决许多监管挑战。
稳定币的职能中存在需要关注的高风险领域,包括储备管理、网络管理和治理、托管和交换服务等,这些职能都会对消费者保护、金融稳定、市场和金融完整性以及运营和网络弹性产生风险。当局应考虑采取措施——例如加强披露要求、对储备的独立审计、网络管理员和发行人的适当规则以及围绕增强运营和网络弹性的规则——以应对加密资产对数字平台和各种类型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日益依赖。
3.管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宏观金融风险
扭转或避免美元化需要强有力的宏观经济政策,但仅靠这些政策可能还不够。加密资产本身不会改变导致货币国际使用或美元化程度增加的经济力量。然而,加密生态系统的技术进步,尤其是稳定币,会加强货币和资产替代背后的因素。因此,对政策失误的容忍度大大降低。
想要抵御美元化的国家需要加强货币政策的可信度、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保持稳健的财政状况以及有效的法律和监管措施来抑制外币的使用。同样,尽管简单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并不会自动改变持有外币的动机,但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有助于满足对更好的支付技术的需求,它们可能有助于减少美元化。许多国家已经启动了类似的项目,以实现其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使用本国货币进行即时支付。
此外,需要重新考虑数字世界中资本流动限制的设计,包括通过稳定币监管。当价值以加密资产的形式在不受现有资本流动管理措施约束的新平台上传输时,应用既定的监管工具来管理资本流动可能更具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流动管理措施的监管、监督和执行的有效性在管辖范围内面临挑战。因此,需要开展跨境合作与合作,以应对技术、法律、监管和监管方面的挑战。尤其应鼓励稳定币发行机构所在国的货币当局与管理稳定币储备的当地监管机构建立密切的协调机制。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