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P——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次尝试
无国界货币是近年来被新提出的一种货币形式,区别于国际化货币,无国界货币是一种更为纯粹的价值载体。对于国家主权政府而言,要扩大主权货币影响力,不可能通过打造主权货币而实现,而必须通过自己国家的主权货币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货币来实现。
人民币自千禧年一直在努力推动货币的国际化,但是前途阻力重重,DC/EP的推行为人民币打开了又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窗口。
本文是《DC/EP——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次尝试》系列文章的合集。
货币和无国界货币 | 《DC/EP——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次尝试》之一
数字货币的无国界属性 | 《DC/EP——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次尝试》之二
何为DC/EP | 《DC/EP——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次尝试》之三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 《DC/EP——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次尝试》之四
货币的发展
货币,是物品的交换媒介,也是价值交换的媒介,这一价值源于人们的共识,然后由政府的强力信用保证形成了普遍性的应用。
人类交易的历史已经有了数千年,最原始的交易形态是以货易货,参与交易的人直接用自己的资产与另一个人所拥有的资产进行交换,没有中间媒介。随后的一个阶段,是以高价值的物品作为中间交换品。在这个阶段,石头、贝壳甚至于树枝等东西都曾经充当过中间交换品。随后为了便于更好地保存中间交换品的价值,具有较高开采难度的贵金属就成了交换品的主要构成,这一中间交换品,就成了最初的货币雏形。
真正的货币开始出现源于社会的治理主体对于某一货币赋予了主体信用保证。当时的货币是由一种或者多种贵金属构成,依旧存在坚实的价值基础,这也使得货币难以被超发。在统治者面临危机时,为了筹措更多资金,统治者也会选择减少货币中较为重要的贵金属的含量比例,从而使得货币变相贬值,但是这一行为导致货币价值变动的幅度相比于现代货币体系还是较为有限的,因为货币中的贵金属成分构成了天然的价值锚。
现代货币体系则是源于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灭之后。在此之后基本上所有的货币都依赖于发行主体的主体信用,没有了确定性的资产价值锚。很多国家都会宣称自己的货币发行量基于国家的主权负债或者一揽子其他主权货币,然而这些发行基础资产仍然是基于信用而非某一类天然的稀缺性物品,这也就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可以被无限稀释。
货币存在主权属性
现代货币主要采用记账制度,以纸币作为主要载体,不再有天然的稀缺性物品作为其价值支撑。在此基础上,现代货币的价值则依托于发行主体的主体信用。
纵观当下世界货币发行体系,基本上是依托于国家中央银行抑或通过授权民营商业银行进行发行。不论是那一种体系,货币的发行都受到主权信用的约制,同时也是国家主权意志的衍生和体现。
什么是"联系汇率制"?
联系汇率机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即将本币与某特定外币的汇率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如果所联系的货币是美元,也可称作“美元化制度(dolla rlization)”。
同时,在现代货币的发展中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联系汇率机制。这一机制往往是一些较小的经济体为了方便自身经济发展而采用的,同时也利用挂钩国家的主权信用抵抗一定的经济风险。这些国家或地区没有直接采用挂钩国家的主权货币,而是采用锚定一定的汇率自行发行法定货币。这充分说明了货币的流通有非常明显的主权意义,同时货币发行权对于维护地区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对于主权主体(国家或地区)而言,铸币权是国家/地区主权意志的体现,即使货币无法提供有效的价值也要发行自己的主权货币,这是绝对的主权意志体现,这也决定了某一主权主体所发行的货币无法在其他主权主体中作为主权货币或日常交易媒介而使用(主权破产或高政治风险地区除外)。
什么是无国界货币
对于无国界货币,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国界货币应该是指无须特定主权信用作为支撑即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流通的货币或资产。无国界货币也不是因为区块链或加密数字货币的诞生而产生的新生事物。
从世界货币发展的历史来看,青铜、白银、黄金、珠宝乃至丝绸和瓷器都在某一段历史时期担任了无国界货币的角色,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作为无国界货币,有几大必备特征:
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以及使用者。货币的价值首先要取得使用者的广泛认知以及认可,在此基础上货币方能形成价值共识,使得人们愿意使用此货币进行交易等各类经济活动。
较低的流通成本。主权货币在地区内流通基本没有成本,但是无法跨区域进行流通。若是需要跨区域流通,则意味着较高比例的货币流通成本。作为无国界货币必须迎合并改善传统主权货币在跨国界流通高成本的问题才会有更多的生存空间。
安全性高。作为一种无国界货币,必定会有人尝试伪造等方式在现有体系中“创造“更多数量的货币,引起货币本身的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必须有对抗这种”非法“通胀的能力。同时,也要防止传统金融体系中既存的盗窃等问题,确保货币体系自身的安全。
具有可控的通货膨胀率。在理性经济模型中,通货膨胀应当与资产规模的增长相匹配或略高,这样才能确保货币购买力不发生重大贬值。在现实中,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货币购买力已经下跌了约76%,对于无国界货币来说,这一情况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样会引发严重的信用危机。
便于转移支付。在现存货币体系之下,不同货币之间的转移支付有复杂的流程及手续,甚至需要借助第三方货币进行价值转移,降低了整个体系的价值传递效率。对于无国界货币而言,便于转移支付是其基本特性之一,方便使用者快速的在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资产转移或支付。
为何要有无国界货币
从现代货币体系来看,不同的主权货币之间存在高昂的转换以及结算费用。这一费用的最初存在是由于其高企的交易成本,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交易成本较其设立之初已大幅度下降,但是这一高昂的结算成本并没有随之下降或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高昂费用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所以回到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无国界货币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这是为了各经济主体可以更好地将经济发展成果保留在本国而非用于支付货币交易费用。
进一步从国际贸易地交易效率角度来看,现有的主权货币体系在交易中面临多次的货币兑换,比如从印尼盾到人民币需要先将印尼盾转化为美金再从美金转化为人民币等,这样的体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效率。若使用无国界货币则不存在这样多次进行货币转化的过程,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跨地区交易的资金流转效率。
DC/EP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纸钞的数字化形态。它是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次探索,致力于为全球构建安全、可靠、智能的新支付系统。
数字货币符合无国界货币的五大要素
数字货币在部分国家开始被用于各类经济活动。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采用去中心化的体系构建了本身的公信力,目前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数字货币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甚至在部分国家已经被用于日常的支付。
数字货币具有较低的流通成本。数字货币改善主权货币跨国界流通成本的问题。在北京时间2019年10月31日下午2点27分,9,013.498枚BTC(价值83,150,150美元)在两个未知钱包之间发生转移,这笔超过8,300万美元的转账费用仅为1.64美元。这一转账成本在传统金融领域几乎无法想象。
数字货币在基础设计上首先就考虑了货币自身安全性的问题,具有高安全性。基于数字安全、不可复制性以及防止攻击对于数字货币来说是架构设计上最基本的要求。各种类型的数字货币还基于货币本身的特性设计了诸多防御机制,确保货币自身的安全。
数字货币的通货膨胀是可控的。目前主流数字货币的发行都是依赖于严格的数学算法,且采用了分布式治理机制,这使得数字货币的发行无法随心所欲地进行超发,每新产生一个数字货币,必然存在对应的基础投资或基础资产。因此,除了中心化管理的数字货币发行方外,数字货币基本上不存在不符合规则的通货膨胀,换而言之即是数字货币的通货膨胀一般来说都是可控的。
数字货币更便于交易。数字货币具有良好的交易性能,只要交易获得了一定数量的交易认证者的认证,即可确认交易完成。由于数字货币本身存在的匿名性、抗审查性、不可逆、可编程等特性,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交易的程序,提升了整体的交易速度以及可靠性。甚至可以说,数字货币在某种程度上比传统主权货币拥有更好的交易便捷程度。
并非每一种数字货币都可成为无国界货币
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式可以是基于对工作量的确认抑或基于某一类资产的抵押,同时发行方以及价值锚的差异化又可以将数字货币分为基于中心化管理体系以及分布式管理体系等不同类型。不同的发行方式,导致数字货币会具备不同的价值属性,甚至拥有主权货币属性。
例如Facebook的Libra,通过将一揽子货币作为抵押资产发行,这一货币天然价值就具有较为稳定的价值。由于公司主动迎合美国、欧盟等多地的司法监管,且公司又主要处于美国,Libra发行后的价值有很大可能以美元为基础进行锚定价值,进而成为美国对外输出主权信用的工具。
又如中国央行发行的DC/EP,作为一种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本质上就是数字化的纸币。尽管DC/EP也可以用于跨境结算,但这一点改变不了DC/EP是一种主权法定货币的本质。而跨境结算的应用,也成为了中国对外进行主权信用输出的方式。
如果某一种数字货币沦为了一个国家对外进行主权信用输出的工具而非国际贸易结算手段,那么可以说这种货币是不适合用于充当无国界货币的。主权信用的依附品与无国界货币,在内在属性与实现路径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什么是CBDC
CBDC,全称为Center Bank Digital Currency,即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具备如下特征:(1) 本质上是数字化的法定货币,需要被计入M2的统计口径;(2) 由中央银行发行,也通过中央银行回收销毁。
从这样来看,CBDC本质上就是使用不使用纸币的纸币,是国家主权数字货币的一种。
通过使用CBDC,央行将有能力追踪货币的流向,确保资金的合法用途,杜绝假钞、洗钱等行为。同时央行也可以利用CBDC通过跨境贸易结算对其他国家输出主权信用,推动货币的国际化。
目前CBDC领域,仅有中国的DC/EP进行了实质性的应用测试,其他国家的CBDC还处于研究或开发阶段。目前包括欧盟、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经济体都在对CBDC进行研究或开发。经过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数字货币的应用使得货币发行成本更低的同时更好了抑制了货币犯罪行为如制造假钞、洗钱等。
什么是DC/EP
DC/EP,全称为Digital Currency Electrical Payment,即电子支付的数字货币。DC/EP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数字化的法定货币,采用中心化管理体系。
中国电子商务已经有很高的发展水平,电子支付的渗透率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目前的电子支付市场中腾讯、阿里巴巴以及银联占据了市场85%以上的份额。但是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现有电子支付的本质是将已有的法币在不同的银行账户中进行转账操作,与银行转账实质无异,无法对货币的来源进行追溯。
DC/EP的发行采用双层结构,首先由央行兑换给负责货币流通的特定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兑换给最终货币使用者并投入流通市场。使用者可以通过特定商业银行的数字钱包进行首付款操作。
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DC/EP至少会有以下特征:(1) 交易具有匿名性,如同纸币交易一般安全;(2) 交易及资金流转具有可追溯性,这一可追溯性主要是由央行使用,提升货币的安全性;(3) 交易支付可以搭载智能合约,提升交易效率;(4) 可作为跨境结算工具;(5) 可以被纳入M2统计口径;(6) 比传统货币更低的发行/兑换成本。
DC/EP的应用前景
DC/EP的推出,承载了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期待,数字货币的属性也使DC/EP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由于传统地缘政治因素,人民币的国际化一直难度重重,中国的人民币一直未能达到其在国际中应有的地位,DC/EP由于其颠覆传统的结算及收付机制,给了人民币再一次推动国际化的机会。
智能合约的加载提升了经济交易的效率。传统交易需要基于合同进行资金的支付,资金的拨付往往需要根据合同进度一次次人工操作并进行比对,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若是在支付时加载智能合约,则资金可以在指定的时间节点在实现某一特定情况后实现自动支付。
智能合约的另一个有效应用场景在于小额支付。目前小额支付无法提供有效交易记录对交易行为进行追踪,如若产生问题无法很好地追溯过去的交易。智能合约的引入为这一场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有效对信息进行追踪,设定合理的支付条件,进而实现小额交易的确认以及潜在冲突的证据记录。
货币犯罪大量减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DC/EP完好地集成了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可追溯的优点。在这一基础之上,央行可以很轻松地追踪到每一笔数字货币的收付双方以及相应的交易实质,这也使得洗钱等传统货币犯罪无所遁形。
同时考虑到数字货币本身只能通过银行发行,没有纸币等形式在市面上进行流通,这表示对于DC/EP的造假只能通过IT手段进行克隆或盗窃。由于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追踪能力,这一手段也几乎无法匿踪。
因此,随着DC/EP的推行,货币犯罪将因无处可匿而大量减少。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历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其中,第二点又是重中之重,中国政府为此投入大量资源不断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
人民币国际化的追踪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在境外可以自由兑换成外币;第二,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即使贸易双方均与中国没有关联;第三,国际贸易结算可以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第四,人民币可以作为国际投资、融资的计价货币;第五,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不仅作为各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工具,同时也在特别提款权中占据一定份额。
2007年6月,首支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8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9日,央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介绍,国务院已经确认,人民币跨境结算中心将在香港进行试点。具体的试点方案和办法仍还在研究,尚未出台。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
2009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7月,六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10年6月,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
2011年8月,人民银行8月23日明确表示,河北、山西等11个省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2012年11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法兰特兑换成人民币来结算。
2013年10月,10月15日,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新闻发布上表示,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
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014年6月,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频频布局。6月18日,建行担任伦敦人民币业务清算行;19日中行担任法兰克福人民币清算行;
2014年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授权交通银行首尔分行担任首尔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成为在首尔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重要一步。
2016年3月29日,亚洲首个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启动仪式。该中心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培训中心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联合成立,旨在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将通过公共界面向社会公众分享科研内容,设立财经数据库,为国内外的从业者提供培训。
就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分析,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流通和兑换。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流通扩大的过程。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范围就越广、数量就越大。
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中国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老挝东北三省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而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缅甸禅邦重镇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
在东北亚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特别是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国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1/3。
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国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另外,在中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
其中,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最大问题。因为在金本位的黄金时代,英国虽然存在庞大经常项目顺差,却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顺差最大国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
DC/EP如何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DC/EP可以减少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投资。建设离岸结算中心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用于建设离岸结算的基础设施,如清算业务银行等,这一投资规模动辄以千亿人民币计。同时,由于离岸结算中心在境外,结算需要进行离岸管理,增加了管控的难度,不利于国家的管理。
DC/EP通过数字钱包管理,在此基础上只需要交易双方统一使用人民币即可完成交易,无需再次通过离岸清算银行对交易进行结算。若是需要与外币进行兑换,则可以通过中国央行进行直接清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结算效率。
DC/EP推动人民币与其他主权货币进行直接结算。目前人民币与许多国家的货币无法进行直接结算,需要利用美元等第三方货币作为结算工具。在这一结算过程中,延长了货币收支时间,此外还需要额外支付两道货币结算手续费(外币-美元,美元-人民币)增加了交易成本。
通过使用DC/EP,只要交易双方均认可人民币的价值,即可使用DC/EP直接进行贸易结算。若持有DC/EP的主体(企业、个人)有本币使用需求,则可以要求中国央行对自身持有的数字资产进行清算,获取企业所在国本币。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贸易的整体交易效率。若持有DC/EP的主体为国家或地区政府的,若需要增加本币使用需求,则可以直接利用DC/EP作为政府资产增发货币以满足本国/地区的流通货币需求。
减少国际贸易争议。在国际货物贸易中,产生争议、纠纷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种情况:合同法律和国际贸易惯例解释不一致;合同条款规定得不够明确,双方对条款的解释不同,习惯上无统一的解释;在履约中产生了双方不能控制的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或无法按期履行,而双方对是否可以解除合同或延期履行合同看法不一致;买方不按时开出信用证,不按时付款赎单,无理拒收货物或在买方负责运输的情况下,不按时派船或签订运输合同、指定交货地点等;卖方不按时交货或不按合同规定的品质、数量、包装交货,不提供合同和信用证规定的合适单证等。
汇总而言之,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合同履行或支付争议。
如果引入DC/EP,则上述冲突机制中支付问题将得到很好的解决。DC/EP支持智能合约,买家在交易开始时即向卖方支付交易货款,但是所支付的货款不会一次性进入卖家的数字钱包,会根据合同进度分期到账,期间若是产生争议,也可以在智能合约中约定争议解决以及救济机制。
就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只要不是涉及宏观货币政策或政治,DC/EP都可以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DC/EP可以说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早投入实际测试的CBDC,具有时间和应用上的先发优势。若是其区块链应用价值被充分挖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