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铁网与币圈竹网—— 打倒军阀打压数字豪强
在国内币圈被强监管之际,币民们很容易忽略其实国家更大的动作其实是在整顿互联网平台。从当初马云旗下估值数千亿美元的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到近期滴滴打车及其旗下25款APP被下架,并正在被追究疑似出卖国家数据,影响国家数据安全为止,从启示到高潮,对互联网平台的整顿达到了新的高峰。显然,币圈被强监管和整顿,不过是国家数据体系整顿的大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有人因此形容,金融“铁幕”全面降落,一场围剿数字“豪强”的战争正在进行。
我并不喜欢“铁幕”和“竹幕”这样冷战味道十足的词汇,因此用“铁网”代替,幕布意味着完全隔绝,而在数字时代,数据是无法完全隔绝的,总要一定程度的全球化,因此用中间有可控间隙的“网”来形容似乎更为形象。至于是铁网还是竹网,形容的无非是弹性,铁网意味着几乎没有弹性,纲张目举铁壁森严。竹网则意味着虽然定位了大框架,但弹性稍大,因为体系还未完全成型。
先理解一下“豪强”这个词,熟悉历史的人大概会一下子想起我国历史上的汉朝。因为皇权政权与“豪强”之间的斗争是两汉斗争历史的主轴——历史上所有朝代都是因为“弱”而亡的,而“汉则以强亡”,强者怎么会亡呢?就是因为地方“豪强”太强了,大家内斗谁也一下子灭不了谁,长期内斗到三国达到顶峰,东汉5000万人口在豪强争斗之下,最后只剩下800万人,以致于晋朝一旦衰败,汉族就顶不住周边少数民族的侵略,迎来历史上南北朝的悲惨时段,不但亡国,还几乎灭族,持续了几百年的乱世才迎来隋唐的汉族复兴,余波荡漾之下,隋朝又亡于豪强——李唐本来就是隋朝最大豪强之一。大概是这种教训太深了,以后历朝历代,压制豪强都是皇朝安定国家内部的最重要工作之一。
当下“科技+数据”形成的互联网大平台是不是在另一个维度上与历史上的“豪强”有相似之处呢?我们不去做这样敏感的评判,但显然,至少在数字世界这个明确的发展趋势面前,国内对于互联网大平台的警惕性显著提高了,于是一张“铁网”基本成型:
1、防外:7月10日,网信办公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接受网络安全审查。滴滴就是撞在这个枪口上的。环球时报社论说国家不能够任由互联网巨头成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制定者,标准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中。决不能让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成为比国家掌握还详细的中国人个人信息的超级数据库,更不能给它们对那些数据的随意使用权。人民日报相关评论更是形容为这是“关乎国运的全面战争”。这种对数据外流的最高警惕态度显然也得到了国民的支持,让数据外流就是卖国该死,毫无疑问。
2、内审:《数据安全法》(即将生效)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依法作出的安全审查决定为最终决定。”国家不能容忍互联网大平台对数以亿计民众的观察了解,居然超过了政权。这意味着互联网平台对数据的挖掘应用,必须有边界。
3、割利:这其实才是最厉害的一条,国家要求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互联网平台不能直接拿数据与金融机构做生意,因为数据不能提供给金融机构。今后模式,蓝调猜想互金机构只能以自身信用从银行取得资金,而贷款责任全部由互金机构自行承担。金融机构与互金机构的数据往来,必须割断为两个不同的系统。更进一步的是,现有的利益格局必然重新分配,当下的情况按照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的说法,大致是互金平台导客引流收费6%到7%,风险缓释市场主体收费6%到7%,银行收费4%~5%。这么样堆砌,民众承担高达17~20%的高息,其实尤其以互联网平台收费的这6%~7%最没有道理,它们其实就是提供个人信息,这本身应该是属于民众个人的数字财富,权益属于个人,结果反而被高额收费,本质上真的是岂有此理?我们个人的数字财富就是这样被这些平台吞侵的。以后记住,按照市场的价格发现,其实我们的数据的附加价值大致是各平台从我们身上收费的6%~7%。
防外、内审和割利,互联网的“铁网”降临,对比就知道,币圈现在的强监管,确实还只能叫做“竹网”,互联网平台野蛮发展20年,赚取天量财富,现在到了吐出一些利益的时候。至于币圈,对于国家而言,应该主要还是防范资本外流(包括洗钱和灰黑汇兑),但无疑也是整体数据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是铁网的边际延伸。
所以币圈在最近的年份也只能转向国际,在国内层面,只能小打小闹。这是大战略的走向,是马洛斯5种需求中最基本的需求——安全需求。在这个大前提下,任何的“趋势前瞻”都抵不过权力侧的本质需求。大坝筑成,大水也只能改流。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