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组合性 VS 模块化 谁才是区块链的C位?

元宇宙之道 阅读 136518 2022-1-6 09:07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最近Messari、Delphi Digital、IOSG等加密机构发布的一些研究报告,都提到了名为模块化链(Modular Chain)的词,那么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代表的是行业未来的一种趋势,还是仅仅是一种炒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在解释Modular Chain这个词的意思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Monolithic(单体架构)链,最初的以太坊以及2021年非常火热的Solana都是采用的这种架构,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区块链,Monolithic(单体架构)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拥有可组合性,这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公链的圣杯。然而,以太坊主链的拥堵已经展示出了Monolithic(单体架构)的一些弊端:可扩展性差、不可定制、费用问题突出。

而Solana通过其独特的PoH优化其执行环境来并行处理tx,这使得Solana实现了BSC这样的大区块竞争链无法实现的可扩展性收益,当然,这也是通过牺牲部分去中心化属性来实现的。

在以太坊1.0和Solana这样的区块链环境中,交易的执行、区块链的安全、数据可用性(DA)、Defi交互、NFT交互等各种区块链模块都是在一条链中进行的,想象一下,有5个人住在同一栋房子里,这可能是相对舒适的,他们的交流也非常容易,但如果又有10个人要住进同一栋房子里,那么这栋房子就会变得十分拥挤,而如果其中有某个人占用了特别多的空间,那其他人就会变得非常难受,因此,这些人的需求就是扩大这栋房子,或者被迫搬离到其他的房子。

以太坊的模块化设计

在以太坊的例子中,它有多次扩大区块gas限制的历史,这是最简单的扩容方式,但是以牺牲一部分去中心化属性换来的。

而真正被认为能解决以太坊扩容问题的方案,就是以Rollup为代表的Layer 2解决方案,以及以太坊2.0将会采用的分片。

Layer 2的思想就是将执行层模块从以太坊主网剥离出来,让很多应用跑在Layer 2上面,并通过以太坊主网的共识安全层确保安全。

这可以有效扩大整个系统的吞吐量,但问题在于,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Layer 2解决方案,这会降低系统的可组合性并分散流动性。

而分片方案,可以进一步实现扩容,其利用一种称为 DA 证明的新原语来实现更高的可扩展性。使用 DA 证明,每个节点只需下载一小部分的分片链数据,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共同重建所有分片链区块。例如Polkadot 和 Near 已经在他们的分片设计中实施了 DA 证明,而这也将被 ETH 2.0 所采用。

毫无疑问,分片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但分片实施的复杂度,无疑是非常高的,这可能需要等待几年的时间。

最近,StarkWare还提出了Layer 3的概念,进一步细分出几个模块,这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发展。

可组合性 VS 模块化 谁才是区块链的C位?

以Cosmos为代表的多链Hub模块设计

多链Hub是最简单的模块化设计,这是指通过标准协议相互通信的多条区块链,在Cosmos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了Terra、Osmosis、Cosmos hub、Crypto.Org等29条通过IBC通信协议相互连接的区块链,这些区块链通常是针对某个用例而优化定制的,这里便以IBC使用量最大的Osmosis为例。

可组合性 VS 模块化 谁才是区块链的C位?

Osmosis是针对DEX(去中心化交易所)用例而进行优化定制的一条区块链,注意,它首先是一条公链,然后才是一个DEX。

相比uniswap、Sushi、curve这些依托于通用型公链的DEX,Osmosis拥有着很多优势,这在用户体验上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

当用户想要将资产从其他hub链(例如terra和Cosmos)转移到Osmosis时,他们只需要在Osmosis的资产页面点击存款即可,而无需了解IBC之类的复杂知识。

此外,用户也无需担心抢先交易问题以及昂贵的交易费用,而这在以太坊等区块链上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接下来Osmosis的多项发展计划,预计将为其带来更多的用户和TVL。

可组合性 VS 模块化 谁才是区块链的C位?

当然,这种模块化设计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比如降低了可组合性,以及这些模块链需要负责自己的安全性(这要等Cosmos hub实施Interchain Stake机制来共享安全性)。

可以说,Terra和Osmosis已经为我们打开了应用链的想象力,它们的市场表现告诉了我们,模块化的应用链确实有着很大的优势。

类似的,Algorand 和 Avalanche也采用了多链Hub的模块化设计。

Celestia的专用DA层模块化设计

Celestia是最近被多份研究报告提及的一种新的L1设计。

与以太坊2.0的DA层类似,Celestia也使用了数据可用性(DA)证明方案,但它并不支持验证智能合约交易,它的设计只是为rollup提供数据可用性层和共识安全层。

而像以太坊这样的DA层,一旦接近或达到区块上限,费用市场就会出现,相比之下,Celestia因为只支持rollup tx而无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此外,Celestia的DA层方案可以比分片更容易落地,但这样的新生方案在价值捕获方面或许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也尚未得到市场的验证,最重要的是,Celestia的共识安全层也无法和以太坊相提并论。

那模块化的定义是什么?

现在,我们给公链的模块化下一个模糊的定义:将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组件,每个模块都是一条区块链,它们会负责不同的功能(例如执行层、共识安全层、数据可用性层、DEX应用链、稳定币应用链、NFT应用链、衍生品应用链等等),这些模块可以随意剥离出来,也可以重新组合在一起。

模块化的好处是很多的,但不同的权衡方式,也会面临着不同的挑战。

可组合性 VS 模块化 谁才是区块链的C位?

(图片来自Delphi Digital报告)

在未来的多链世界中,究竟是以可组合性为目标的Monolithic(单体架构)能够赢得更多市场,还是以可扩展性和可定制化为目标的模块化链能够胜出?目前可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近期的市场有在转向模块化链的迹象。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标签: 区块链 多链
上一篇:又一起虚拟货币案件宣判 盘古社区还能走多远? 下一篇:推动创新发展 多地出台区块链产业发展规划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