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弄清楚DeFi 2.0,我们研究了多篇文章
随着加密市场的持续走高,近期各大公链DeFi总锁仓资产(TVL)最高突破2400亿美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较519大跌前的峰值亦上涨近46%,DeFi市场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不过随着各大主流DeFi项目的锁仓量均创造新高,Aave、Uniswap等主流项目代币价格仍然距离新高有一定距离,该现象反映的问题在于,大部分增量资金都流入了以太坊以外公链DeFi生态以及所谓的DeFi 2.0项目。
10月12日,DeFi借贷协议Alchemix联合创始人首先撰文将DeFi 2.0项目推向市场,其中指出Olympus、Tokemak、Alchemix、Spell和Convex等5个项目,并指出这些DeFi 2.0协议将使DeFi变得更具资本效率,代币经济模式也将更加完善,继而让所有DeFi协议都能可持续发展。
此后,国内外加密市场诸多KOL都撰文谈及自己所理解的DeFi 2.0,但到目前为止,行业内对DeFi 2.0并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统一定义,甚至还有人调侃“涨了就是2.0,不涨还是1.0”。
DeFi生态是否真的开启了新一轮的迭代?或者,还仅仅是在原有智能合约基础上的微创新?到底什么是DeFi2.0,下一个大趋势应该朝什么方向走?
围绕这几个问题,我们梳理了几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各位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一、DeFi 2.0具体是指什么?
1、《DeFi 2.0变得更强了,还是虚张声势?》(作者:片面 Crypto)
我认为 DeFi 2.0 的范畴应该包括,在原有 DeFi 基础上利用原有 DeFi 协议的新协议。这些协议一般都满足:更高的资金利用率,将风险平滑或者转移,更直接地满足之前未满足的需求,更合理的社区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内容。
DeFi 2.0 的核心应该在于发挥 DeFi 真正的魅力基础之上:乐高游戏。所以 DeFi 2.0 更多的都必须利用到其他的协议,而且强烈依赖于已经存在的协议来发挥作用。
2、《DeFi 2.0 :超越流动性挖矿的激励机制》(作者:响指研究院):
DeFi 的发展一直沿着 2 个方向展开:
释放信用潜力。从超额抵押,到收益凭证(如 Compound 的存款凭证 cToken)、LP Token,再到合成资产(如 Synthetix 上的合成资产 sToken),逐步释放信用潜力。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根据久期管理、风险偏好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通过分级利率或信用借贷来降低抵押率。
DeFi 2.0 并没有偏离这两个方向,譬如 DeFi 2.0 典型案例 Abracadabra(治理代币 $SPELL)、Alchemix 对标 MakeDAO,通过支持 LP Token 抵押,让锁定资产获得流动性,本质是解锁了 LP Token 信用价值,同时也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除此之外,DeFi 2.0 获得关注,关键在于更好的可组合性,更加密原生的组织与治理结构。支持 LP token 抵押、固定利率、算法稳定币这些模式一直都有,难的是一个绝妙的激励模型。就像 AMM 模型早就出现,流动性挖矿才是将 DeFi 带飞的临门一脚。
OlympusDAO 没有通过流动性挖矿为协议吸引流动性,而是利用「协议控制价值」(protocol controlled value)的概念和创新的质押机制,颠覆了传统 DeFi 流动性模型。OHM 价格越高,进入质押合同的 DAI 越多,参与 OHM 质押获得的回报越多,这使得 OHM 的市场价持续远高于 1 DAI。通过超发创造超高的质押 APY,通过持续的博弈让 OHM 价格不断逼近国库中的总资产价值。
于是,项目意识到他们需要更好的系统来确保可持续的流动性——流动性即服务协议,即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他们的流动性,或者从旨在提供最质优价廉的流动性的协议那里租赁流动性。
3、《最后只剩数字王国》(作者:大硕)
在我看来如果真的有DeFi 2.0,它必须是具有丰富场景的,具有垂直可组合性。垂直组合性是依赖生态内部组件产生相互强化的效果,DeFi项目不再是一个单独的协议,它变成了底层,在其之上会有第三方构建自己的产品并获利。
在传统DeFi的假设中,每个协议都有自己独立的税收,这点违背了产品最大化采用率的诉求,要解决但也协议的价值捕获和采用率之间的冲突,集团化发展是必然。Axie Infinity 选择自建侧链,自建DEX,自建NFT市场很好地反映了Crypto社区向集团发展的野心和必然性。自建DeFi服务可以降低社区经济活动成本,这是大规模采用率的必要条件。
所有的方向和解决办法,其实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让人和资金更快地流动起来,即通过DAO来激发个体用户为项目做贡献,和通过新的可叠加协议充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4、《什么是 DeFi 2.0?升级版会不会成为爆款?》(作者:Soomie)
目前DeFi 1.0项目还存在投入资金过多,流动性挖矿造成项目生命周期短和过分关注TVL指数这三个通病。TVL指数几乎成为一种间接的行业标准,所以用户只关注TVL,项目方就砸更多的资金来补贴项目吸引投资和用户,但是这些池子里的钱并没有真正流动起来,用户也未被激活,无意为协议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旦APY(年化收益率)减少,用户就会撤出资金。
专注于资本效率的项目可能会给 DeFi 市场带来“新希望”,优化 TVL 指数将使资产投入到使用的协议中以达到最大可能,优质项目不仅能吸引用户还能留住用户,鼓励他们为生态系统做出贡献,是创造现金流的好方式,并使项目的寿命更长更强。
5、《DeFi 2.0新项目实验流动性挖矿的替代方案》(作者:Owen Fernau)
流动性挖矿通过向用户奖励代币来换取资本存款,但这通常是暂时的,用户在榨取项目奖励后带着资产和奖励离开,让协议变得枯燥乏味。
DeFi 2.0 主要是关于 DAO 改变资本提供者与协议本身之间的关系,这需要项目获得资金来支持其金融应用程序,而不是通过用流动性挖矿奖励来吸引用户来挖掘用户的资金。
DeFi 2.0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要让协议拥有自己的流动性,这与DeFi 1.0形成鲜明对比,其中协议通过提供最佳用户体验、提高资金流动性来获得 TVL。
我直白点说,没有什么DeFi 2.0/3.0,区别就是有没有让散户二级市场赚到钱,我没见过哪个牛皮的社区不是暴富社区。你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股对抗vc的风潮。
二、DeFi 2.0项目有哪些?
Olympus DAO (OHM): 第一个利用债券机制创造出可替代“流动性挖矿”模式方案的项目,通过以折扣价发行其原生代币OHM,Olympus能够从市场上购买LP头寸,以创造 "协议拥有的流动性"。
Abracadabra (SPELL): 接受用户将生息类资产(xSUSHI、veCRV等)作为抵押品借出 MIM 稳定币,释放此类资产流动性并提高用户收益。
Tokemak (TOKE):Tokemak是一个专为流动性供应而设计的协议,充当去中心化做市商的角色。Tokemak的原生代币TOKE代表了代币化的流动性,用于影响整个DeFi的流动性方向。协议因向Tokemak生态系统“播种”流动性而获得TOKE奖励,并可以通过抵押他们的TOKE来影响流动性方向。由于流动性最终由Tokemak控制,Tokemak保留了与受控资产相关的交易费用,但也承担了无常损失。 (Chase Devens)
Alchemix(ALCCX):以合成资产代币模式,帮助用户获取存款未来收益的DeFi借贷协议,用户将DAI存进合约后,合约就会定期将赚到的钱用来替用户偿还债务,直到还清所有债务为止。2.0版支持多抵押、多策略的资产,将抵押债务头寸功能扩展到Yearn、Pickle、Harvest等收益聚合器协议。
Fodl Finance(FODL):由0xb1背后团队推出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借用了 Compound、Aave 等借贷应用上资产流动性,使交易者能够在不支付融资利率的情况下低成本利用杠杆进行交易,同时还能获取 DeFi 借贷应用中的代币奖励。
Ribbon Finance(RBN):Ribbon 就是在 Opyn 的基础上买卖期权。然后包装成理财产品,用户可以直接购买不需要任何期权上的认知或者操作。Ribbon 厉害的地方在于其 V2 实现了去中心化的定价(可能还需要部分人工的帮助),让每个周的期权买卖交给智能合约来实现,那也就意味着这个产品的规模效应可以做的很大。(片面 Crypto)
Visor Finance(VISR):Uniswap V3流动性管理协议,通过主动做市商策略来管理用户的资金,从而提高用户的资金利用率。(片面 Crypto)
Rari Capital(RGT):专注长尾资产的无许可借贷协议,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其利率协议 Fuse 在该协议创建与部署任何资产的借贷资金池。推出隔离资产池,每个池中的资产仅在该池内分担风险,与平台的其余部分分开。
Convex(CVX):Curve社区推出的CRV质押和流动性挖矿一站式平台,旨在借助 CVX 代币,通过简单易用的界面,简化 Curve 和 CRV 锁定、质押的过程,并提高 CRV 持币者、流动性提供者的报酬,以此促进 CRV 生态系统发展。
Ondo Finance(暂未发币):通过与Fei Protocol合作,该协议将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将用户的原生代币存入Ondo流动性金库,并由新铸造的FEI与存款进行配对,然后该代币对被发送到AMM,进行流动性供应。
此外,各类文章认为符合DeFi 2.0的项目还包括Inverse Finance(INV)、saffron.finance(SFI)、88mph(MPH)、Pendle(PENDLE)、APwine(APW)。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