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回归理性 传统银行加速拥抱互联网
经历了一年的风风火火之后,互联网金融有降温之势。近段时间,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跌至4.5%以下;网络P2P平台又不断传出跑路消息。不少用户感叹,互联网金融优势不再。但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理财的用户数量却在持续增加,传统银行也在加速拥抱互联网渠道。
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了互联网金融逐步回归理性。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传统金融,只会倒逼传统金融企业拥抱互联网。未来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传统金融企业,都将更加重视用户,在金融市场共生共荣。
A 互联网金融“火气”不再
2013年6月13日,阿里旗下一款名为“余额宝”的余额增值服务悄然上线。出乎所有人意料,这款依托于天弘基金,主打小额理财概念的产品,成为了行业革新者,在短短五天时间中即获得100万名用户;并在上线18天后,成为国内用户数量最大的货币基金。
之后,腾讯迅速跟进,利用微信渠道,推出理财通,其中包含了广发基金、华夏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多个产品。同时还有百度与广发基金等推出的“百度百发”。之后网易、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先后入局。一时间,各种“宝宝类”产品横空出世,互联网公司成了金融行业的新宠。
互联网金融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一大原因就是各个“宝宝”产品的高收益。余额宝最高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7%以上,百度百发最高7日年化收益率达到8%以上。相对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最高5%左右的收益率,“宝宝类”产品的高收益率让人艳羡。
不过,仅仅过了半年,“宝宝类”产品的高收益神话已经不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从今年开始就一路下泻。昨日,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仅4.12%,理财通中华夏基金财富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还不到4.4%。不少用户不再有最初涉足时看到“每天收益”数字时的惊喜。
根据银行业内人士的分析,随着央行监管措施的逐渐到位,银行加快创新产品的开发,靠着“7字头”高收益率“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期,具体表现为产品种类更加丰富,而收益率则与线下理财产品更为接近。从货币基金的角度来讲,长期较为合理的收益在3.5%-4%之间,因此,不出意外的话,目前通行的几款货币基金产品的收益将继续回落。
与“宝宝类”产品的回归常态不同,在前两年也曾大红大紫的网上P2P平台,从去年以来监管不力的风险愈演愈烈。虽然尚未到年底,但已经曝出多起坏账及“跑路”事件。这也让人们对网上P2P平台的风险更加警惕。
B 用户数量仍在高速增长
虽然互联网金融不再像之前那样火爆,但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互联网金融的用户数量却仍然在高速增长。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互联网金融用户调查报告显示,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在网民间渗透率已超六成,而随着P2P借贷、众筹融资等模式发展、资本与需求推动,互联网金融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这份报告意味着,我国超过六成的网民使用过互联网金融产品。调查同时发现,中国互联网用户对第三方支付“最买账”,网民对第三方支付认知度占比达76.3%。
具体到余额宝来看,天弘基金日前披露的余额宝三季度报告中称,截至9月底,余额宝规模达到5349亿元,一个季度为用户创造收益57亿元,累计创造收益超200亿元。报告显示,余额宝用户数增至1.49亿,平均每9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人购买了余额宝。第三季度,使用余额宝消费的笔数达到4.28亿笔,金额达2068亿元,环比增加53.16%。
无疑,互联网金融的种种问题并未掩盖其优势。在“互联网思维”包装下,理财变得具象:打开界面,“当日收益”与“累计收益”一目了然。而这种体验,正是传统理财产品所不能给予的。“客观上,互联网金融让金融的门槛降低了。”一位银行业人士感叹。“1元就可以理财,这对用户来讲意味着极低的门槛。”
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用户数量增长的一个客观因素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扎堆其中,给了用户越来越多的选择。新的玩家包括小米、三大运营商和各大传统银行等,各种“宝宝”不断诞生。互联网金融诞生一年之后,已经成为企业竞相挖掘的金矿。
C 传统金融企业度过恐慌期
在上述扎堆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企业中间,最值得关注的是一度认为被互联网金融动了“奶酪”的传统金融企业。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截至去年年末,十大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为65.07万亿元,同比增长9.53%,比2012年的12.1%放缓了近3个百分点。根据估算,互联网金融至少分流了传统金融行业几千亿的存款。“确实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入市以及理财产品的发展对银行存款形成了一定冲击。”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容显文称。从总量上来看,互联网金融分流的量在几千亿到一万亿元,和十大银行65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影响其实还是有限的,但这种冲击也不能坐视不理。
今年2月,央视评论员钮文新撰长博文,直斥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原因在于“余额宝和其前段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为这一成本买单”。他认为,“余额宝”应该取缔。这一激烈表态也被认为某种程度上是在为部分对互联网金融有抗拒心理的传统金融企业代言。
有金融专家表示,互联网金融一定程度上给传统金融企业带来了一些恐慌,但不应当夸大这种恐慌。事实上,许多金融企业并未表现出外界所认为的那样“坐立不安”。社会上太喜欢用“颠覆”这个词,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理性的表现。
中信银行行长朱小黄此前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便表示:“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渠道,渠道上有大量客户,这些客户也是银行需要服务的对象。银行应该非常认真、积极地看待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而不是用抗拒的心态,生怕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会影响到银行利益。”朱小黄认为,21世纪的主题是合作,是各种资源的整合,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前途在于金融互联网和数据的整合,能够出现新效应。
有这种看法的不在少数,普遍的观点是,互联网金融并非产品创新,而是渠道创新。实际上,各个互联网平台上卖的还是传统的金融产品。因此根本称不上“颠覆”。
D 加速拥抱共赢未来
事实上,拥抱互联网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传统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多;金融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2013年11月,由平安、阿里、腾讯三家合作的众安保险的神秘面纱终于在昨日揭开。马明哲、马云、马化腾三马同时站台亮相力撑新公司开业,三家大股东均表示,这一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展开的创新型业务,将对其各自的传统业务有所帮助和启示。今年4月,中信银行联合微信、支付宝推出网络信用卡,虽然最终被监管部门叫停,但却再次展现了传统金融企业的开放心态。
一方面,金融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运用互联网工具,加深与用户的沟通联系。目前,包括招行、工行、平安、中信、浦发在内的十多家银行都宣布推出微信服务,业务内容涵盖了余额查询、交易明细、投资理财等。另外,金融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业务。2014年上半年,中国平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从生活切入,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旗下陆金所、万里通积分平台、网上车市、网上房市、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规模、用户数等方面均有显著增长。2013年9月,招行发布“智慧供应链金融平台”推进其金融互联网化战略加速前进。在零售业务领域,招行金融互联网化布局步伐持续加快。随后,招行率先推出信用卡智能客服平台。5月,招商银行借道互联网发力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与外贸电商平台敦煌网在深圳正式发行“敦煌网生意一卡通”联名卡。7月,招行又推出了全新概念的首家“微信银行”,实现多种卡类业务以及便捷服务。2014年6月,兴业银行成为百度时代在银行业的唯一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充分发掘和利用各自在金融领域、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在金融和互联网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促进双方产品与服务的应用水平提升。
“互联网金融产品谈不上颠覆传统银行业。在银行看清形势后,结合自身优势进行反击和创新是必然的,未来只会有更多竞争,但也会让现有金融服务日趋完善,百姓得实惠,是好现象。”一家股份制银行分行相关负责人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和竞争,能够让整个金融行业更加贴近用户,发展也更加良性。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