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高校,能为教育带来什么作用?
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医疗、金融、政务、电子存证、数字身份等各领域不断铺开,场景的深入化和多元化不断加深,通过融合区块链技术和高校信息化建设,优化和重塑高校数据共享、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协同创新等,从数据层面、财务层面、应用层面、体制层面等进行重构,可对今后的高校信息化新基建提供路径创新。
场景1:学术资源共享
高校拥有众多优质在线教育与学术科研资源,不能跨校跨联盟分享。利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可以简化认证过程,将校内和校外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学术资源区块链联盟,师生可以跨区域在任一区块链资源节点获取联盟内共享学术资源。
同时,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使得所有共享的学术资源不会因为某一个区块链节点故障而无法提供服务,消除单独故障,保障了整个学术区块链的数据资源安全性与完整性。
场景2:学分证明信用体制建设
在校学生的课程成绩、学分、项目、科研情况等各种学习数据先经标注时间戳标签,并分布式存储在学分证明区块链节点中,经授权的第三方机构或用人单位可以在任意区块链节点中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履历的权威性,一方面利用分布式结构可以降低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本,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场景3:身份认证管理
将高校各种应用平台组成应用联盟区块链,各平台之间通过在线协作共同维护联盟区块链,每个平台成员自身数据变动时,通过区块链分布式结构自动通知和同步其他应用平台成员,当高校师生用户在某平台登录成功后,其他平台同步信用授权认证数据,当用户访问联盟区块链内其他平台时,不需要重复认证。
场景4:高校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由于传统登记方式的局限性,存在确权难、盗版严重、公开性差等诸多问题,利用区块链的数字签名在原作与所有权信息之间建立无法篡改的对应关系,高校作者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作品发布到知识产权区块链数据库时生成唯一私钥作为作品所有权的证明,在区块链上生成唯一真实的且不可篡改的存在性证明,从作品的产生、版权转让等每一步都能自动记录保存且不可篡改。
通过探索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共享模式,实现高校应用数据跨部门、跨校区、跨区域的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有利于深化高校“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广大师生带来更好的在线办事服务体验,优化网上办事服务,以先进信息化技术和手段驱动体制机制创新,使师生的获得感增强,办事效率提升。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