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e Walden:为什么加密货币与众不同?
许多企业家和投资人认为,加密项目因为基于开源代码,所以无法获得价值。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毕竟你开发的是开源代码,人们可以很容易对其复制,你的用户和其他潜在收入也会因此分流——从这个角度来看,开源似乎并不是个好的商业基础。
但在现实中,加密网络的商业模式又确实能可持续发展,对于那些深谙 Web 2.0 平台之道的人来说,他们很快就能理解加密网络模式。和许多平台型公司一样,加密项目试图通过网络效应来创造“防御力”,从而产生费用流,并确保用户不会转向其他竞争性服务(或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加密货币与众不同呢?实际上,加密项目的最大潜力,就是能在我们熟悉的框架上做了进一步扩展。加密网络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用户可以分享自己创造的价值,此时加密网络本身也获得了提升网络效应的能力。
网络效应,转换成本和防御力
事实上,我们的确容易对加密和价值获取产生误解,那些使用开源代码的软件公司已经创造了数万亿美元的收入,但是在构建开源代码的社区却没有直接获得大部分价值的手段。
为什么开源社区无法获利呢?这是因为:复制开源代码很轻松,但是要围绕开源代码构建服务并形成一个网络却不容易。开源库是一个空洞的蓝图,代码是“死”的,要想让代码“活”,就需要将其作为实际用例运行,并且在其中注入数据和用户,从而最终形成一个网络或一种服务。
许多互联网平台都是使用开源库构建的,这些开源库由企业运行,为用户提供实际用例和服务。对于每个新的数据库条目、或是每个新用户来说,基于开源库的服务都变得更有价值,从而能够产生网络效应。此时,如果用户想要切换到新的竞争服务,则会产生一定的固有成本,由于竞争对手往往很难突破这种转换成本,因此网络效应其实为服务提供了“防御力”——想象一下,如果你复制了 Facebook,但上面没有一个好友;如果你复制了 Uber,但上面没有一个司机。这就是为什么大平台会变得越来越大,而竞争对手会越来越陷入困境的原因。
一旦通过网络效应确定了“防御力”,转换成本就变成了公司向用户和广告商收取费用的基础。只要收取的费用低于替代产品的转换成本,这种模式就是可行的。
为什么分叉不能消除转换成本?
与 Web 2.0 平台相似,精心设计的加密网络其实也是一种实时运行的服务,他们也能形成强大网络效应并将其变成产生转换成本的基础。鉴于加密网络依赖于开源代码,因此加密网络可以更轻松地复制(或分叉)。不过,尽管开源代码复制成本很低(有时可能是免费的),但你需要去协调所有网络参与者并让他们都转移到分叉的新网络里,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通常相对较高。不仅如此,你还需要强化品牌推广,让人们熟悉和信任新网络,加上林迪效应(lindy effect指对于会自行消亡的东西,每多存在一天,它所剩时日的期望值就会减小一些;而对于不会自行消亡的东西,每多存在一天,它所剩时日的期望值会增大)和智能合约集成。而这,其实就是现有服务能够得到巩固的原因,同时也是构建网络效应并产生转换成本的秘诀。
比特币的网络效应源于越来越多人认为它是一种价值存储,从而激励矿工保护网络安全;以太坊的网络效应来自于部署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每个开发人员都可以将以太坊作为构建产品的基块,其他开发人员也可以基于以太坊组建更高阶的服务,从而推动以太坊使用增长和对 ETH 代币的需求。
在应用层面,自动化代币交易所 Uniswap 正在变得对每一位新用户越来越有用,有哪位市场中的额外流动性可以带来更好的交易价格;Compound 是一种用于借贷业务的货币市场协议,可以随着借贷流动性增加为贷款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利率。
就上述两个例子而言,如果要对原始网络进行分叉,从技术角度来看都是等效的,但在功能上新分叉的网络可能难以与原始网络相匹敌。以 Compound 为例,新分叉网络的流动性会更低,因此就无法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利率。出于同样的原因,Uniswap 分叉后的网络也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易价格。比特币分叉后,人们通常不会将分叉的加密货币看作价值存储或交换媒介,因此也不太可能获得价值。
这与传统 Web 2.0 平台的“防御力”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即:吸引用户、建立网络效应、并通过产生转换成本来提升防御力。对于加密货币平台来说,转换成本就是保证金提取的基础,通常会以费用形式存在:
只要一项服务将“提取性”(extrackmtive)保持在最低水平——即向用户收取的费用低于转换成本,那么这种模式就是可行的。
所以,加密货币的创新之处并不是商业模式,而是——谁能从中受益。
差异化因素:加密货币的价值分配能力
加密代币是一种类似于数据包的创新。现在我们可以用移动信息比特的方式来移动价值比特:使用一种开放标准,以非常精细的传输方式,可以将价值传输给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这意味着能够传输价值的加密服务现在拥有独一无二的机会,可以将价值直接分配给生产价值的用户。
如果费用流(fee stream)能够得到正确设计,那么价值分配也会变得更有效,加密项目可以向用户提供直接激励来鼓励大家做出贡献,增强网络抵御力,从而进一步强化网络效应。反过来,这种做法也会提升费用流的自身生存能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基于合作的经济模式,这种良性循环还能让可持续的,用户拥有的网络规模和防御力实现同步增长。
从规模角度来看,像比特币和以太坊这样的加密网络其实已经成为真正基于社区拥有和社区运营的平台。但是如果有了合适的工具,其他人也可以创造类似的网络,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分配经济价值、构建网络效应、并为自己、投资人、以及用户社区产生价值。
与用户一起创建经济合作模式,是加密产品体验的主要特点,对于加密项目创始人来说,其实可以解锁规模更大、更具竞争力和防御力的网络,实现更多创新——但请不要忘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加密行业的开源基础。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