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副行长邵智宝:发力“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
对于一家拥有近4万个覆盖城乡实体网点,又有6亿庞大个人客户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金融银行”,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掷地有声地回答。
“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这一愿景,在邮储银行发布2020年度业绩时就被提出;5月8日,该行又召开会议全面部署下一阶段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加码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邮储银行不仅有长远谋划“三农”金融数字化的规划布局,更有落到实处的框架细则与创新路径。
那么,这家全国最年轻、网点最多的国有大行,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究竟有何特色优势?接下来,又将如何发力“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为广大农村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无感化”金融服务,用金融之笔描绘乡村振兴多彩画卷?本刊记者对话邮储银行副行长、三农金融事业部总裁邵智宝,听他讲述该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框架和实施路径。
01、深耕“三农” 涉农贷款余额超万亿元
先看一组数据,了解邮储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实力与成效。截至2020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连续七年新增超千亿元,贷款余额达1.4万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4200亿元,涉农贷款占比和普惠涉农贷款余额均居国有大行前列。
邵智宝告诉记者,14年来,邮储银行立足遍布城乡的服务网络,打造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全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支持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成效。
行稳致远,与“三农”共同成长的邮储银行,如今已形成了庞大的服务网络、深厚的客户基础、专业的服务队伍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就是“四有”特色优势,即“有网络、有客户基础、有特色模式、有品牌形象”。
“一是成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重要供给者。”邵智宝说,多年来,邮储银行依托深入村镇的网络,积极布放自助设备,推动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据了解,截至2020年末,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70%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在县域布放自助设备超10万台;培育了一支4万人的信贷队伍,长期扎根田间地头;服务个人客户超6亿户,其中4亿多户分布在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
“二是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积极助力者。”邵智宝给出一组数据:党的十八大以来,该行在832个贫困县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过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全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元。在宁夏固原蔡川村,邮储银行充分发挥蔡川村时任村支书的能人作用,通过“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带动全村贫困户发展牛羊养殖。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8年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2万元,取得了“造血式”扶贫的良好成效,被列为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扶贫开发的课程。
“邮储银行还是农村经营主体的重要融资渠道。”邵智宝如数家珍,小额贷款业务自开办以来,累计放款超5万亿元,服务超4000万人次,笔均金额仅10余万元。他举例说,在辽宁营口市,邮储银行累计为当地海蜇收购加工客户投放贷款3亿元,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对盖州西海村、北海村、红旗场村等海蜇行业相对集中的农村客户授信率达到60%以上。
02、创新求索 探寻科技赋能新路径
“只有创新方能长远。”邵智宝强调,这是邮储银行在服务“三农”实践中的深切感受。
过去14年里,邮储银行从“走街串巷跑客户”到“平台合作、批量开发”,从“线下触达”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从“铺人设点、单打独斗”到“科技赋能、协同合作”,服务模式不断迭代升级。
他表示,近年来,该行更是主动顺应农业农村数字化趋势,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动“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向传统资源禀赋中注入科技力量,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构建“4321”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摸索出了一条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开创了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一方面是线上提速,让“三农”金融服务随手可得。为了解决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邮储银行大力推广手机银行,提升线上服务能力。近两年,上线了客户经理云工作室,农户可以在手机银行一键获取客户经理联系电话和微信,与客户经理进行一对一咨询;通过手机银行大字版等功能,县域老年客户,也能在手掌之上、方寸之间享受邮储银行的暖心服务。同时,邮储银行把线上业务作为全行“三农”金融业务发展的“一号工程”,既创新推出了小额“极速贷”“小微易贷”等系列线上产品,又加强与邮政集团的协同,积极将金融服务嵌入农业产业链、农村电商等外部场景,利用产业链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信息,对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精准画像、合理授信,极大地提升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可得性和覆盖面。他举例说,在黑龙江,邮储银行积极引入当地农业农村大数据,开发“智慧龙江”极速贷系列线上产品,累计投放支农贷款超60亿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为银行助力春耕备耕的重要抓手,有效解决了农户无法现场办理业务的难题。
另一方面是线下暖心,让“三农”金融服务走向田间地头。邮储银行在加快网点智能化转型的同时,积极在县域地区应用移动设备,为广大农户提供开户、信贷等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走出网点,走向田间地头。比如,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行按照“信用即财富”“数据多跑腿、客户少跑路”的思路,依托村“两委”和乡贤能人,积极推进“信用村”建设,让“信用即财富”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山东,邮储银行以“五老工作法”推进“信用村”建设,组织村内有威望、有影响的老党员、老模范、老军人、老干部、老农民,共同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目前已累计创建“信用村”超1万个、“信用户”14万多户,有效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同时,积极推广基于移动展业设备的小额贷款全流程数字化作业模式,上线并不断优化零售信贷工厂。
“现在,客户经理拿着移动展业设备,就能在田间地头现场办理、现场签约、现场放款,有效保障了金融业务办理时效。”邵智宝告诉记者,该行在浙江开展的“红信贷”惠民活动,让“信用”变“红利”,用科技提效率,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
此外,如何强化风控,让“三农”金融服务行稳致远,也是邮储银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邵智宝指出,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早期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大面积铺设人员网点,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识别客户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破解农村金融风险防控难题提供了‘千里眼’‘顺风耳’。”邵智宝表示,针对这些难点,近年来,邮储银行应用人脸识别、自动定位、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初步形成了以移动展业设备为载体、贷中以自动审批模型为辅助、贷后以“专职贷后+智能外呼”为手段,搭载智能风控模型开展前瞻性预警,贯穿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风险防控体系,在防范操作风险和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邮储银行小额贷款资产质量稳定向好。”邵智宝说。
03、再出实招 重点推进“十大核心项目”
基于长期服务“三农”的积极实践与探索,邮储银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明确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框架和实施路径。
邵智宝向记者透露,邮储银行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12345”的工作框架和“十大核心项目”,将持续优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致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积极支持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群体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建设行动、农村改革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领域。“十四五”时期,该行将力争每年涉农贷款投放不低于5000亿元,全力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何谓“12345”?邵智宝介绍道,“1”是坚持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一条主线”;“2”是发挥“线上+线下”和邮银协同两项优势;“3”是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银企银政对接、邮银协作三大平台;“4”是对接农户与信用村、农村资源、政府政务、集团会员四类数据;“5”是建设县域农村生产经营、日常消费、涉农产业生态、集团协同、农村政务五类场景。
“十大核心项目”则是指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县域地区移动支付场景建设、线上产品提升、“邮E链”平台、政府数据采集和对接、乡村振兴公司业务生态版图、邮银协同的惠农合作、母子协同的“三农”生态建设、“三农”金融数字化风控、“三农”金融品牌建设等十大项目。
作为“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未来如何保障“十大核心项目”的实效与落地呢?
邵智宝给出的答案是:“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仍然是邮储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将通过重点抓好“数据赋能、协同赋能、场景赋能”三个赋能,让“十大核心项目”真正发挥效用,让金融服务“精准、高效、无感”。
一是强化数据赋能,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为亿万农户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他表示,高质量有价值的数据是做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和关键。对此,邮储银行将按照“内部挖掘+自主采集+外部对接”的思路,进一步整合行内“三农”客户数据资源;加快农业农村数据自主采集,通过“党建+信用村”“产业+信用村”等方式,推进以“信用村”建设为抓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信用村”建设融入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加强与政府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业企业、商圈市场等外部机构的互联互通,力争用2-3年时间,建成一个多维度、高价值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为亿万农户精准画像、主动授信,提供综合服务。
二是强化协同赋能,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让亿万农户享受“速度+温度”的高效金融服务。线上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改善客户体验,但农业农村全面数字化还需要一个过程,面对面的暖心服务也必不可少。邮储银行将继续发挥线下资源禀赋,加快线下网点智能化转型,推动线下业务数字化改造。同时,加大县域地区手机银行推广力度,不断丰富手机银行功能,提升线上金融服务能力,将手机银行打造成为广大农民的随身银行。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赋能,为农村客户提供既有温度又有速度、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三是强化场景赋能,构建“三农”金融生态圈,为亿万农户提供“无感”金融服务体验。
邵智宝认为,服务乡村振兴,依靠银行自身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必须走开放合作之路,将“三农”金融服务广泛嵌入农业农村各类场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让“感知服务”变为“无感应用”。邮储银行将加快“三农”金融服务“输出”步伐,从“C+B+G+P(C是指消费者、用户,B是指企业、组织,G是指政府,P是指Post邮政)” 四端出发,充分利用邮政集团资源优势、邮惠万家直销银行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大与政府、企业、协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五大平台合作,加快县域移动支付场景建设,推进银行与企业、政府和农户日常生活消费场景的紧密融合,加强金融与集团寄递、电商等场景的整合和叠加,将金融服务嵌入农村政务、教育、医疗、电商、农资购销、特色产业链群、专业市场等应用场景,通过打造众多“三农”服务“小场景”,构建“三农”服务“大生态”,为广大农村客户打造“一站式、综合性、无感化”金融服务体验。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