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多位律师:国内NFT市场 在不确定性中面临哪些法律问题?
行情持续升温,国内的NFT交易平台也随之陆续出现。如何在监管允许范围内进行尝试,是所有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
今年以来,NFT在全球范围内持续火热,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布局NFT业务。
继6月23日支付宝率先推出基于蚂蚁链发行的NFT付款码皮肤后;7月网易授权发行的《永劫无间》游戏NFT盲盒,在15分钟内售空;8月2日腾讯旗下的NFT交易软件“幻核APP”正式上线,相继发行并出售了多款NFT产品……
行情持续升温,国内的NFT交易平台也随之陆续出现。如何在监管允许范围内进行尝试,是所有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
监管的尺度如何划分?
目前,我国的监管机构主要是对加密货币挖矿及交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尽管NFT使用的是区块链技术,但我国还没有针对NFT的监管规定。
2017年NFT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2021年迎来了全球市场的大爆发。中国公司进入NFT行业相对较晚。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向《区块链日报》记者表示,相对于NFT这类新兴事物,立法有所滞后是常态。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亚则表示,在我国开展NFT业务仍然要遵循现有的一些法律规定。一是关于NFT产品本身,需要遵守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规定,避免引起作品剽窃等著作权侵权行为;二是关于NFT的流通,需要遵守关于虚假宣传、内部炒作、金融欺诈、违规转移资产和洗钱等行为的法律规定和监管政策。
NFT涉及的主题多样,触及艺术、体育、游戏、音乐等不同领域。当下,官方正在对网络游戏进行全面整顿,针对市场上如果出现NFT游戏收藏品,是否会面临比其他NFT产品更严厉的监管?
李亚律师从法律层面分析,认为对同一行为的规范不会区别对待,所以NFT市场无论是出现游戏、图片还是其他物品,监管的背后要保护的都是金融秩序、投资者的权益或NFT产品的权利。
肖飒向《区块链日报》记者表示,“风险可控是我国行政部门的重要监管原则”,因此,对NFT监管的重点,最终还是要看——其是否对金融体系产生了较大影响。李亚也补充道,如果某一主题的NFT发展超出合理范围,对金融体系和社会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对这一类NFT产品进行专门监管也有可能。
肖飒补充道,基于我国目前开展NFT业务的企业不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并且是通过无法将NFT提到国外各类交易所的联盟链,“这样不容易产生金融类的风险与群体性事件,监管部门对此乐见其成。”
二次交易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与OpenSea等NFT交易市场不同,在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平台上购买的NFT仅供收藏家和投资者使用,不接受二次交易。
这意味着拥有者购入的NFT在后续流通环节会受到限制。各大企业对二次交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背后的考量依旧在于我国对金融的强监管,规避代币将会造成的金融风险。
支付宝蚂蚁链粉丝粒《用户服务协议》最新版本中就注明使用者至少要持有NFT数字作品180天后才可转赠给好友;幻核中也没有提供NFT转赠或转卖的入口。
不过,业内人士在日后是否会开放二次交易的问题上有不一样的看法。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业人员向《区块链日报》记者表示:“NFT可以视为一种对物权和财产权的链上确权技术,并转化为可追溯的、链上的资产。如果不能二次交易,NFT没有意义。”
李亚则认为还需要等待时机,未来是否开放二次交易得看NFT市场的发展情况。
在肖飒看来,NFT的流转与一些知名游戏中的虚拟资产并无本质区别。因此,“在限制数量、范围,给予一定使用场景的基础上,未来允许个人持有的NFT权利转让是有可能的,但在短期内无法形成专门、稳定的NFT交易平台。”
争议与发展共存
围绕NFT的许多法律、政策问题都未定,NFT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
肖飒表示,目前国内外对于NFT的争议,在监管尺度不明和性质标准不明这两个主要方面是一致的。
她说:“目前各国政府对金融采取的都是强监管的态度,NFT虽系非同质化通证,但亦可就同一现实物品或复制品上链,产生多个NFT。如有人加以不当利用,同样会滋生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NFT的法律定性目前仍不明确。肖飒认为NFT目前存在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权利属性的争议。定性不明的情况下,原权利人的授权内容、行政机关的监管依据、用户购得的产品实质均存在疑问。
在美国,也同样面临如何界定NFT的讨论:被视为一种商品,还是证券或是其他;以及在NFT的销售中会转让哪些知识产权,NFT是否会受到联邦反洗钱法的约束……
另外,如果日后NFT被金融化,洗钱的风险将会加大,这也是二次交易延伸出的问题。“如未来允许二次交易、转让,须防范用户将NFT提至国外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届时NFT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实施洗钱的犯罪工具。”肖飒说道。
NFT作为一种新兴资产类别,未来的不确定性依旧很大。不过,酷连科技创始人、执行董事吴丰恒在接受《区块链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国内的NFT市场,需要鼓励和实体经济连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抑制过度炒作行为。”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