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是区块链未来的探索方向
从本质上来说,区块链是通过信息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实现信息存储的去中心化和信息传递的去中介化,并通过经济和社会治理手段实现信息难以被篡改等目的。
区块链技术与具体产业相结合被忽视
自区块链概念诞生以来,业内人士和大部分专家一致认为,区块链是下一场技术革命,除了区块链自身实现的信任增强、价值传递等属性外,更对区块链对现有系统和业务的组织流程再造倾注了大量期待。但区块链诞生后的10年时间,区块链技术只是朝着往两个方向发展:1.单纯沿着比特币和以太坊规定的方向,在公链的底层技术层面加力;2.与通证经济、社群组织等内容相结合进行生态的构建。很多人都忽略了区块链技术与具体产业的结合,没有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产业系统和业务流程的组织再造。
事实上,区块链底层技术确实有极迫切需要突破的地方,比如效率问题和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内生于最早区块链采用的经济模型和技术架构的,可能需要对原初的区块链底层架构进行重大的变革和重构,或是有重大的技术突破才有可能解决。安全问题是任何信息系统与生俱来的问题,但区块链的安全问题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区块链链上数据的自身安全,而是随着区块链承载内容的扩张,比如智能合约的引进而在代码层面未能实行严格的形式化验证而产生的。
区块链技术与通证经济、社群组织等内容相结合进行生态构建,确实可以扩大商品和服务的流通范围和周转效率,但区块链技术在生态中除了发行通证、记录交易外,目前并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与其说是新生态的构建,倒不如说是互联网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深化。
产业互联网成为区块链发展的新空间
产业互联网是从消费互联网引申出的概念,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之一。 产业互联网依托大数据实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助推经济脱虚向实,实现转型升级。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意味着制造、农业、能源、物流、交通、教育等诸多传统领域相继都将被互联网所改变和重构,并通过互联网提高跨行业协同的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
物联网和智能终端是产业互联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随着物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遍应用,海量的数据将被生产出来,传统的中心化处理方式也将面临着带宽、处理速度、传输安全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挑战和管理上的多目标协同优化问题。因此,提早布局,实施数据的安全性传输、分布式存储、本地化处理,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必由之路。
区块链通过多种底层技术工具,能够有效实现数据的分布式一致性存储、安全性传输,未来还有可能通过IPFS实现存储数据的全程透明可溯源,通过分片、状态通道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因此,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通过对产业互联网的改造,获得更大的应用价值。当然,产业互联网也极有可能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而获得更大更持久的生命力。
产业互联网的应用需要区块链技术的改造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产业互联网,肯定需要对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进行重大调整和改造。比如,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数据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哪怕不是像比特币一样的物理节点全网一致性分发,只是在逻辑上的全网一致性分发?是否需要通证,以及社群的存在?再者,目前的区块链系统只能记录交易,而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是否需要通过技术架构的重构实现区块链+大数据的有效融合?即既存储交易类轻量级数据,也存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重量级数据,同时既保证交易数据的一致性,还要能够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深度分析和数据挖掘?在目前区块链性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的前提下,哪些数据在链上存储,哪些数据在链下存储,链上数据与链下数据如何交易,都需要在架构和体系上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变革。
产业互联网是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
未来的产业互联网,一定是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体,其中既会有传统的结构化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和非结构化的大数据系统,也会有大量的物联网智能终端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控制设备,还会有大量的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系统,肯定还有区块链的交易数据安全传输和根据业务系统需要定义的并由算法实现的一定范围内的一致性数据存储和一致性数据的本地化处理。
总的来说,区块链既给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引进了新的工具和思维,同时通过对区块链底层技术架构的改造和重构,也给区块链技术落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正如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是新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进而带来新的价值一样,我们也不认为区块链与产业互联网的结合是区块链技术向传统的回归,而是区块链技术按照业务发展需要进行的自身体系构架的深化和发展。这些技术既有目前广泛使用的区块链底层技术,也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种技术的深度结合,同时又广泛汲取Adhoc、C4ISR等多种信息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既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完备、处理的及时,同时又防止信息和数据在存储和处理上的不必要过载,实现技术的深度有机融合和产业的高效发展。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