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P开“花”,113,300个人数字钱包已开放,千万金额空投深圳

算力智库 阅读 41 2020-10-10 10:42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双节长假的最后一天,深圳罗湖一项促销活动再次点燃人们对数字人民币的关注热情。

据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官微信息,此次活动将向在深个人发放千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在深个人可通过活动预约平台登记申请抽签。这是DCEP在深圳开启首次公开范围测试,更是DCEP试点从封闭到相对开放的重大突破。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补充表示,作为试点交易的一部分,目前已经开放了113,300个个人数字钱包和大约8,800个企业数字钱包。而本次披露的细节数据表明,数字人民币或正式登场。

1

1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怎么领?

10月8日晚间,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其官方公众号“i深圳”上发布了“2020礼享罗湖”促销活动的信息。该活动将面向在深个人发放1000万元“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5万个。

根据“i深圳”平台信息,此次活动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的一次常规性测试。活动红包采取采取“摇号抽签”形式发放,在深个人可通过“i深圳”活动预约平台登记申请抽签,预约道自2020年10月9日0时正式开启,至2020年10月11日8时结束。

其中,参与预约的个人只需满足两个条件即可:一是预约登记时所处地理位置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二是使用中国大陆手机号码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行预约登记。

抽签将于10月11日8时进行,中签人员将于10月12日18时起收到中签短信,根据中签短信指引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开通"个人数字钱包"后,即可领取“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

该活动红包可于10月12日18时至10月18日24时在罗湖区辖内已完成数字人民币系统改造的3389家商户无门槛消费,商户涵盖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生活服务等各类别。

DCEP开“花”,113,300个人数字钱包已开放,千万金额空投深圳

图:“i深圳”公众号上所列部分商户

2

从封闭到开放,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重大突破

此次在深圳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是数字人民币在研发测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

8月1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明确当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计划仍采取的“4+1”模式,即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作为数字人民币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深圳人民政府在2018年6月就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起成立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为深圳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奠定基础。

而数位接近国有大行的内部人士8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农工建等四大行正在深圳等地大规模测试数字钱包应用,为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进行技术准备。

不过,此次深圳开展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的消息还是备受关注。这是因为,此次试点是数字人民币从内部封闭测试向面向公众进行相对开放测试的关键节点。

从面向的测试群体看,此前无论是苏州以数字人民币发放部分单位员工的交通补贴,还是雄安新区召集麦当劳、星巴克等企业举办DC/EP推介会,都是小范围、小规模的内部试点与宣传,普通民众只能“围观”而无法参与;次深圳的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是面向全体深圳市民(包括在深圳工作的非深圳户籍人员),可参与的用户群体较此前出现了量级飞跃。

应用场景上,此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多围绕工资和补贴发放等非高频场景开展;而此次深圳相关部门已完成罗湖区辖内3389家商户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系统改造,商户涵盖商场超市、日用零售、餐饮消费、生活服务等各类别,主要测试数字人民币在实际生活消费场景中的应用情况。小额高频的零售支付场景是未来数字人民币主要发挥作用的领域,所以此次测试是数字人民币在应用试点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将为数字人民币的正式发行与使用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数字人民币试点以“红包”形式进行空投,并且红包有效期为10月12日18时至10月18日24时,超过有效期未使用的红包将由数字人民币系统回收。换言之,此次空投的红包其实就是深圳政府以数字人民币形式派送的消费券/优惠券。

这样的选择在现阶段是一举两得:既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促进居民消费,拉动内需,也能测试数字人民币在消费场景中的实际运行情况。

此前多地为刺激经济,曾推出过不同形式的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欲望,但这些消费券大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或以折扣券形式发放,政府难以直接把控投放流程及效果。而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特性,可以实现人民币在特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有序流通与实时监控,提升特殊时期资金投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丰富货币政策的手段。数字人民币经历此前多轮小规模内部封闭测试后,也亟需这样一个既稳妥又高频的消费支付场景进行更加切合实际的测试。

受利好消息影响,今日数字货币概念股普遍上扬。截至10月9日午盘收盘,数字货币概念整体上涨2.92%。

不过,此次试点虽面向全体深圳市民,但“10月11日上午8时至10月12日18时,活动主办方将为中签人员申请’数字人民币APP’使用资格,使用资格申请成功后方可下载’数字人民币APP’,领取红包”。这就说明此次仍将通过白名单形式进行,实际参与内测的用户依旧有限,并未进入真正的公测阶段。所以尽管此次试点意义重大,但也仅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进程中的一次常规性测试,市场应理性客观地看待,不宜过度夸大。

3

DCEP交易数据披露:已处理313万笔交易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流通现金(即M0),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数字人民币的推出,主要是用于实现现有的现金体系的数字化,改善成本、运转效率等问题,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推广,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推进加速,其发展动态备受业界关注。

4月初,央行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坚定不移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工作。随后,多家国有大行相继传出内测数字钱包的消息,数字人民币一时风头无两。

到了7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同时,财新网报道指出,美团、哔哩哔哩等平台也开始参与数字人民币相关试点工作。

8月29日,建行APP数字货币钱包功能内测曝出。之后建行回应称,该情况系8月28日晚建设银行在手机银行系统开展相关功能测试,并表示该次测试已经结束。

为厘清相关概念、加强社会认知,9月14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再次撰文就数字人民币的M0定位、发行、流通以及费用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近日,据《南华早报》消息,范一飞在2020年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Sibos虚拟会议上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目前已经处理313万笔交易。这是官方首次披露有关数字人民币的具体交易数据。

同时范一飞还透露,目前在深圳、雄安等城市测试的数字人民币用例多达6700多种,包括账单支付、运输和政府服务,政府还利用数字人民币“红包”奖励了约5000名参与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医务人员。范一飞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数字人民币视为未来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作为试点交易的一部分,现在已经开放了113300个个人数字钱包和大约8800个企业数字钱包,而且这些红包已经可以在罗湖的部分商户中使用。

4

全球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竞速进行时

中国之外,全球诸多国家也正加速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对各个国家而言,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推行,不光是服务于国内经济的数字化发展、提升现有货币体系的运转效率,同时也是应对加密数字货币冲击,更是为该国法币的国际地位提升谋篇布局。

8月底国际清算银行发布报告《央行数字货币崛起:驱动因素、方法和技术》显示,截至2020年7月中旬,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了零售或批发CBDC计划。其中,至少有三个国家(厄瓜多尔、乌克兰和乌拉圭)完成了零售CBDC试点;6个零售CBDC试点正在进行中:巴哈马、柬埔寨(博马卡拉(2019年))、中国、东加勒比海货币联盟、韩国(韩国银行(2020))和瑞典。

7月23日,立陶宛发行全球首枚数字货币LBCoin。据悉,该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以6枚一组的价格出售,价格为99欧元。可以直接与央行以及专用区块链网络进行交换。立陶宛央行希望用户与他人进行交易,建立起一整套数字货币,然后可以兑换成一枚信用卡大小的实物银币,名义价值为19.18欧元。但是仅有4000 枚实物银币可供兑换。

10月初,欧洲央行发布报告称,计划于2021年年中就是否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做出决定。该报告指出,数字欧元可能给欧元区公民提供一种安全的货币形式。

从报告来看,欧洲央行认为,数字欧元是在现金支付这一手段作用下降的情况下的有效应对手段,有利于支持欧洲经济数字化和欧盟战略独立性。同时,数字欧元还可作为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常规支付服务风险,提升欧元国际地位,改善货币和支付系统总成本等。

而此前对法定数字货币持消极态度的美国,今年以来也在数字货币研发上表现积极。6月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表示正在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对央行数字货币以及其他金融科技领域进行研究。美国克利夫兰联储银行行长梅斯特尔在9月份表示,美联储正研究推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可行性。10月8日媒体消息,美国副财长Justin Muzinich在大西洋理事会举行的跨大西洋经济关系数字研讨会上表示,财政部正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计划。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平台经济反垄断,未来三年开放式金融创新机会在何处? 下一篇:读懂 DeFi 保险拓荒者,看去中心化金融在智能合约安全等领域应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