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信通院张奕卉:中国区块链进入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链新 阅读 3275 2021-6-15 16:58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区块链技术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区块链的核心技术上仍有差距,但在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上,中国有发展潜力和市场。

6月7日,工信部和网信办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是工信部首次牵头发布的有关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里面明确提出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

张奕卉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区块链高级业务主管、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区块链方面的政策支撑、标准研究、行业研究、国际合作等工作。她告诉《链新》,《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规范、引导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给区块链产业打了一支强心针”,当下区块链已经走出探索期对区块链的盲目崇拜和过分贬低阶段,进入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技术逐渐落地的新阶段。

专访信通院张奕卉:中国区块链进入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区块链高级业务主管张奕卉)

1

《指导意见》出台为区块链产业化明确方向

链新:《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张奕卉:从全球来看,区块链技术自2008年开始,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后,当下各国都进入抢占技术落地的阶段。现在的应用场景已经不局限于以前的金融领域,开始覆盖到实体经济和公共服务的领域。中国也很重视区块链的发展,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专门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十四五”规划中,将区块链作为新兴数字产业之一,提出“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等要求。出台《指导意见》是将中央发展区块链的战略思维落地到产业界的探索和实践,整体来说,《指导意见》恰逢其时。

目前,我们在区块链领域已经有一些探索,但同时也应看到,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和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比如说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区块链商业模式的成熟完善。当前中国进入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的阶段,出台《指导意见》,应该是说是结合服务需求,为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链新:《指导意见》的效力和对行业的影响力几何?

张奕卉:这是工信部首次就区块链发展牵头出台的《指导意见》,从建议和方向上对后续可能重点发展的一些重要领域进行指导和提前部署。

一直以来,国内对于非法炒币行为坚决抵制,不断出台文件要求加强管理。我们要区分政府对于币和链的不同监管态度。虚拟货币可能引发金融诈骗等犯罪行为,从防范市场风险角度来说,全球范围基本均抵制非法炒币行为。

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区块链技术本身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在合理和符合规定的前提下使用技术,将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指导意见》可以看到,中国对于发展区块链技术和相关产业是持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态度。

区块链产业在国内也很新,很多公司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出台这样的《指导意见》后,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对他们来说也是受鼓舞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给区块链产业打了一支强心针,为不同的场景定制了恰当的路径和方向。

2

链新

中国与国外区块链差距在底层技术

链新:《指导意见》中有什么内容是应该重点关注的?

张奕卉:我觉得可能有几方面都应该重点关注。首先在总体要求中,提出指导思想要“围绕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部署”,这就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和考虑,整个战略是很有远见的。区块链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十四五”规划,更是中国一个更长期的发展战略和要求,可以预见区块链技术对我们未来生活会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指导意见》提出应用牵引、创新驱动、生态培育、多方协同和安全有序等五大基本原则,把应用放在第一位,作为产业指导意见,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链的构成来说,在应用层面对产业将会带来极大的影响。现在发展区块链产业已不仅仅是某一家公司的事情,更多时候需要政府部门、科研院校跟企业等多方深度互动,协同推进区块链生态。此外,安全有序是要求我们在发展区块链时候,要紧抓安全,不能仅仅求快或求新,更要保持健康的发展路径。

链新:《指导意见》提出区块链发展在2025年和2030年的重要目标,其中提到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当下,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什么?

张奕卉:从国际对比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在区块链技术底层方面,我们跟美国等国家相比还是有可以进步的空间;另一方面,虽然区块链相关的核心技术还未实现完全替代,但国内重视自主研发的趋势正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在区块链技术上的实际应用层面,我们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除了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外,还有各种利好的政策,很多地方也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可以认为,我们在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场景、平台服务的层面上,是跟国外齐头并进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觉得这个技术是非常有发展潜力,并不是一开始我们就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然后再去追赶,现在是关注国外的发展态势、保持相互沟通、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和实践的一个阶段。

链新:《指导意见》提出赋能实体经济、提升公共服务、夯实产业基础、打造现代产业链和促进融通发展五个重点任务,怎么看待这些任务?

张奕卉:把五个任务放在一起分析,可以看到是发展区块链产业很完整的体系。赋能实体经济和提升公共服务,说的是区块链应用的内容;夯实产业技术讲的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发展;打造产业链,提出打造“名品”、“民企”和“民园”的系统化打造理念。

3

链新

政府服务领域探索适用区块链技术

链新:《指导意见》中还表示要积极推进应用试点,支持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方,面向实体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选择成熟的应用场景,遴选一批推广能力强的单位开展区块链应用试点,形成一批应用效果好的区块链底层平台、产品和服务。当下区块链应用试点发展如何?

张奕卉:目前一些领域都在推动进行区块链应用的试点,其中政务服务应该是目前区块链用的比较早、成效逐渐显现出来的一个领域,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在探索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政府间的数据共享。区块链本身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结合隐私计算等技术,既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保证数据的确权和安全,又可以共享整个数据管理的流程,所以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领域比较契合,目前使用较好。此外,与民生相关的有一些溯源的场景,比如超市食品的农产品、冷链二维码溯源就已经用到区块链技术,不过整体上来说,在当下消费者对此的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链新:国内发展区块链有什么待破解的难题?

张奕卉:当下区块链的发展仍是一个初级的阶段,如果参照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可能在10年或者20年才会逐渐展现出一个明确的发展态势。区块链已经是发展比较快的一个技术,但是从我们国内来说,可能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区块链的成败在于能否克服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比如性能可扩展、对于攻击安全行为的风险防控能力、互联互通等等。

其次,从应用场景角度来说,当下尚未出现规模化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是基于分布式记账逻辑的技术,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商业场景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从监管层面来说,对于新技术的监管都不可能做到完善,这就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优化监管制度,才能保证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

此外,还应加大对区块链人才的培养,与计算机人才不同,除了要求懂计算机技术或密码学相关知识外,区块链人才还需要对业务逻辑比较了解,需要复合型交叉人才。

最后,在区块链技术的相关标准制定上,应尽快推进国内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4

链新

完美的区块链应用场景要符合技术特点

链新:什么是区块链技术比较完美的应用场景?

张奕卉:参与多方缺乏信任机制、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机管理的场景,应该比较契合区块链的技术特征。比如在供应链管理,本身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它都是多主体的,然后公司主体之间并没有一个既定的治理规则,或者一个信任保障机制。我们通过区块链来给这些多主体之间建立一个信任通道。我们看到这样的应用场景是相对比较符合技术特点的。

当底层的区块链的产品多了之后,把这些产品在进行互联互通,就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是基础设施之一,就像修路时,一般是先修几条主路,然后再把路连起来。当下的区块链就属于在修局部路和重点路段的时候,未来需要通过跨链或者形成一个规模性的效应,就会体现出区块链的规模作用。

区块链发展是有瓶颈的,需要变革商业逻辑。以往企业往往是有一个核心的主体,一个企业主体需要去规范和做规则,区块链是所有相关的企业进行共治,进行维护和治理,所以这个逻辑也不一样。对企业来说,本身也是需要一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

链新:区块链当下在中国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张奕卉:区块链已经走过前一阶段的技术探索期。探索期是个激进的阶段,出现对区块链的盲目崇拜和过分贬低的现象。前几年国内区块链企业的数量增速过快,突然之间冒出来很多带着“区块链”标签的企业。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对区块链技术过分贬低,觉得它就是什么都不适合,是一种危险的技术。

经过前期的探索期的发展,当下区块链进入跟实体经济融合、技术逐渐落地的一个阶段,对于区块链的技术也回归理性,也因为技术的合理发展,推动了我们整个应用的一个落地和实践。

区块链确实是一个比较底层的技术,所以普通人对区块链可能没有太大感知,就如数据库一样,我们虽然看不到在我们身边的使用,但不影响它成为基础,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指导意见》的出台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推动《指导意见》落实。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来源链接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区块链+数字身份:信息可控,保护隐私 下一篇:DNFT:跨链NFT协议的探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