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绿色数字平台,区块链如何助力环保事业?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亿利国际投资双方达成五年合作计划,将共同推出的“3060”系统,依托区块链、大数据、AI等技术,围绕衣、食、住、行、游等各类生活场景共建绿色生活方式,使人人可以轻松参与减污降碳,旨在通过标准化、数字化形式实现全民参与低碳生活,助力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世界各个国家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环保问题上已达成共识。那么,区块链技术在环保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呢?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系统,拥有“消不掉、改不了、藏不住”的优势。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恰好能够在环保监管、监测体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保障环保数据真实性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当前,篡改、伪造环境监测数据的情况仍有发生。许多机构提供的数据质量低下,有时甚至存在逻辑缺失的问题,浪费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严重影响国家治理环境效果。
借助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追踪和记录重要的环境数据,可以防止公司和政府背弃其环境承诺或误报其进展,减少欺诈和数据伪造现象发生。
从环保监测执法到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工程建设,再到绿色金融、废物回收、有机食品可追溯等,相关数据进入区块链后,一个交易就形成了。账目不会丢失、数据无从更改,可信任度有了显著提升,可追溯性大大增强,企业很难篡改数据,环境治理和一己私利之间的博弈将缓解。
例如,国家环境保护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使用区块链技术开发“大气110”平台,融合应用区块链、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专注于大气监测、生态大数据分析等公共服务,实现通过定位系统实时展示当地的空气状况、污染地图、污染排名、污染对比等信息。“大气110”平台具有多元化的数据源、丰富的数据产品,可以满足环保部门、科研院所、普通大众、企业、社会组织等的环保数据需求。
环保公益组织监管
环境公益机构接受的捐款难以追踪资金流向,官僚、腐败和低效率在慈善领域中普遍存在。在公益慈善领域,信任就是命门。每一个出钱出物的善良的人 ,心中最朴实的期待是善款和物资能到达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如果期间被作恶之人或组织欺骗,会使人寒心,导致想行善而不敢为。
使用区块链技术后,捐赠人可以实时查询到自己所捐的资金流向了哪些环保企业,拿来做了哪些工作,实现了在没有可靠第三方的情况,使整个资金流向清晰可查。
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确保环保资金不会在官僚迷宫中消失。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区块链的环保公益款项甚至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目标自动发布到正确的机构。
解决碳交易难题
运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碳排放的难题,实现碳资产数字化,为促进公平、公开和公正的碳交易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利用区块链可分布的节点共享、可追溯的特点能实现碳资产实时动态的跟踪和记录配额的合理分配,让碳交易市场更加透明、有序,并且更容易实施。具体的做法是通过搭建碳排放权的认证和交易平台,给予每一个参与碳排放交易的参与者分配专有的ID,通过加盖时间戳把动态生成的碳排放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中进行记录,通过多节点的数据共享,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将碳排放的控制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来实现,即实现碳排放额度自动化记录和计算,使整个流程变得更加顺畅和高效,以有效控制碳资产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对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碳排放起到积极作用。
在碳交易市场,去中心化的,安全的区块链技术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创新。中国环境保护部携手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港澳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美丽中国基金共同发起建立碳链基金会运营主体,推出碳链,利用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当前环保大健康产业的痛点。
环境保护和区块链的结合,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技术正以其巨大力量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潜能进一步激发。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