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引发了一场独特的社会运动
注:本文系2018年5月24日朱嘉明在中国台北“链接未来高峰论坛——走向2020年代的新经济形态”上的主旨演讲和晚宴总结的发言要点。
这区块链诞生的十年中,伴随着区块链概念的传播和普及,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场相当独特的“区块链社会运动”,其特征如下
1.“区块链社会运动”具有理想主义成分。区块链和原生态数字货币与具有理想主义和社会改造意识的“密码朋克”有着某种基因的遗传关系。区块链和原生态数字货币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立“人类共同体”,推动人(至少在经济领域)的解放。再过几个月将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十年前的此时此刻,因“次贷危机”触发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至9月达到高潮。此次危机导致财富的再分配,严重伤害了世界范围内从中产阶级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区块链和原生态数字货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希望打破货币金融的高度垄断,让民众获得创造财富的机会。在过去十年中,区块链和原生态数字货币在帮助穷人和穷国方面,在公益事业方面,效果卓著。举一个例子,最近国外一个区块链公司 chain组织团队去了卢旺达。他们发现卢旺达这个经过大居杀创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七八百美元、传统金融体系极为落后的贫穷国家需要区块链技术。这个团队也去了肯尼亚,得出的是相同的结论。“区块链社会运动”主张渐进的社会改革,反对激进主义,反对保守主义。如果认为区块链和原生态数字货币不过是一种财富新形态、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显然是低估了其社会意义。
2.“区块链社会运动”有助于重构社会结构。因为区块链技术,民众可以实现新形态的非中心化的“自组织”。在这样的自组织结构中,不仅提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制,实现被此之间的平等关系,还有助于每个人发现自我。或者说,因为区块链技术,“smar经济”得以运行,最终帮助人类进入实现“共享经济”和“普惠金融”的社会,每个人都是经济的主人。历史证明,不论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还是原教旨主义的统制经济,都没有办法实现全人类的经济共享。
3.“区块链社会运动”是科学和技术实现高度融合的运动。因为区块链,创造了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模式;因为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实现了有机结合,形成“集群”。在数字货币领域,每创新都有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含量,都需要新的实验。区块链的产业化,产业的区块链化,其本质就是建立科技主导的产业体系。如果说,过去的人类经济活动主导了科技活动,现在则是科技行为主导经济行为,实现这样的转型,区块链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在人类历史上,除了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其他技术产生过如此广泛的影响,形成以技术为旗帜的社会运动。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个运动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4.“区块链社会运动”集结了广泛的社会阶层和机构。支撑区块链的不同凡响的思想和技术吸纳了科技精英、知识精英、商业精英、媒体精英,以及政治精英,还有相当多普通民众,并且逐渐吸引从企业到政府的关注和参与。特别是,区块链是以青年人为主体的“跨代际”运动。因为区块链的“跨界”结构,不仅改变货币、金融、投资、产权、财富的传统内涵和形式,还会改变传统的企业、政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模式,并很快进入政府“治理”领域。
5.“区块链社会运动”是典型的全球化运动。区块链技术与原理,以及作为区块链基础结构的互联网,不受制于主权、意识形态、文化和语言。所以,很容易形成全球性的区块链“共识”。这是一种源于全新思想的“共识”,是基于理性、科学、技术的“共识”,远远超过历史上的所谓“华盛顿共识”,或者其他类型的“共识”。凯恩斯说过:“我相信,与思想的蚕食能力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被严重高估了。”区块链在世界范围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和应用场景,证明凯恩斯的这个说法是对的。此外因为区块链与全球化的关联性,或早或晚会导致国际分工体系和生态的调整和改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6.“区块链社会运动”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对区块链和区块链所支撑的加密数字货币的挑战是全方位的。(1)来自内部的挑战: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存在着像生物一样类似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原发性缺陷;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在克服现有技术瓶颈的过程中,还会不断产生新的技术难题开发能力和应用场景需求之间的差距(Gap)巨大;人力资源严重短缺。(2)来自外部的挑战:旧体制、旧思维惯性的阻力人性的局限,特別是贪本性的影;法律法规的缺失和滞后;各国政府利益的差异性,居高不下的协调成本
如果相信未来应该更美好,需要实现三种力量的结合:(1)想象力( imagination power);(2)创造力( creation power(3)奇迹力量( magic power)。“区块链社会运动”集合了人文思想、科学技术、产业创新和社会改造目标的运动,将创造以上三种力量结合的历史机会,为未来社会提供全新的基础结构。历史将因为区块链而不再一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