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Stream Capital深度对话:从农耕时代到航海时代,DeFi的下一站是什么?

星球日报 阅读 45377 2021-4-23 14:59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ArkStream Capital深度对话:从农耕时代到航海时代,DeFi的下一站是什么?

这一次的牛市周期会远远长过以往,而DeFi的发展伴随了整个牛市的周期,整个DeFi市场的TVL在加密市场总值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我们现在处于牛市的哪个阶段?在这个周期中,DeFi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在未来,除了流动性挖矿,DeFi还可能出现怎样的变化? DeFi的下一站是什么?

4月22日下午,为了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些问题,BlockArk & ArkStream Capital联合Odaily星球日报共同举办「Bull Cycle of Long Run方兴未艾——ArkStream Capital品牌发布会」,解析加密数字货币行业的过去和未来。

在「从农耕时代到航海时代:DeFi的下一站是什么」圆桌上,我们邀请到了多位资深的从业者,畅谈DeFi的下一站,这五位嘉宾是:ACoconut 创始人 Daniel Tang、InsurAce Protocol 创始人 Oliver Xie、Litentry创始人程翰文、Mask 创始人Suji Yan、哆啦工场( Dora Factory)Architect Eric Zhang。本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为墨客。

Dora Factory Architect Eric Zhang 表示:去年年中以及今年年初的时候,市场情绪还是挺低落的,但出现了几个特别好的DeFi,市场情绪就起来了。从这一轮的牛市周期来看,去年DeFi应该是起到一个催化剂的作用。从链上指标来看,BTC目前处于过往中短周期50%的位置,也就是牛市中期刚刚过的样子。

Mask 创始人Suji Yan表示,比特币会变得跟美股一样,越来越像比较稳定的资产,跟黄金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涨跌幅,但比特币价格会慢慢上涨,因为法币还在不停增发。对比特币来说,会没有牛熊之分了,比特币将变成多周期的资产,不光是减半的无脑周期,跟宏观的美股周期、货币周期、地缘政治周期会形成相关性,成为多周期性资产。

Litentry创始人程翰文表示,BTC不会再出现过山车这种从狂热到泡沫的过程,原因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区块链产品出现,从吹泡沫的阶段到了应用落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加密市场肯定是有泡沫的,现在的加密市场是有一些疯狂的,但疯狂的程度在泡沫稍微灭掉一些之后,里面仍然有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应用或区块链的项目。

InsurAce Protocol 创始人 Oliver Xie 表示,从去年夏天开始的这波DeFi热潮,大多数人只是参与各种项目的流动性挖矿。站在项目方的角度,流动性挖矿是很好的代币发放方式。其次,对于项目业务而言,流动性挖矿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手段,跟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有一定程度的类似,通过这样的流动性挖矿项目对整个业务进行激励。

ACoconut 创始人 Daniel Tang 表示,DeFi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具备吸引力以及最解放生产力的地方,就是它的可组合性。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也一样,如何在可组织性上做进一步地探索。下一步,我们觉得有些协议会沉淀、稳定下来,今天谈的万亿级体量的协议会沉淀下来,变成基础设施,我们觉得这些底层协议会被封装成资产,进入下一个协议里。

更多精彩对话欢迎继续阅读我们整理的圆桌精华。点击“原文链接”还可观看直播,enjoy~

墨客:我们认为这一次的牛市周期会远远长过以往,而DeFi的发展伴随了整个牛市的周期,AMM DEX,去中心化借贷等产品锁定了大量的链上资产,整个DeFi市场的TVL在加密市场总值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你们认为我们现在处于牛市的哪个阶段?在这个周期中,DeFi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Oliver Xie: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处于长周期牛市的起点上。虽然最近我们面临着一些调整,但是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我认为这可能是下一个长牛的起点。我们这个项目是做保险的,有各种保险需求,最近我接触到一些机构投资人,很多传统资金也开始进入DeFi领域和加密货币领域,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如果说这轮牛市起点是有很多基金入场推动比特币、加密活动,我觉得这种机构入场还在持续,有机构持续加入,相信牛市还会继续走下去。同时因为各种新项目和新的idea不断落地、团队不断发展,所以我们仍然处于长期牛市的开端。

程翰文:很多人一直在问我们,到底牛市到了哪个阶段,大家总是根据2017-2018年牛市到熊市的转换来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根据现在整个市场来看,我觉得不会再出现过山车这种从狂热到泡沫的过程,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区块链产品出现,从吹泡沫的阶段,到了应用落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肯定是有泡沫的,市场现在也是有一些疯狂,但疯狂的程度在泡沫稍微灭掉一些之后,里面仍然有很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应用或区块链的项目。因此我判断,它不是一个快速泡沫破灭的过程,而是缓慢爬坡、到了高点,再逐渐价值回归的过程。根据目前的市场看,我觉得远远没有达到泡沫的顶点。就像刚刚嘉宾说的,仍然有很多项目方在出现,很多基金在涌入,说这是长期牛市的开始阶段,或者说是长期牛市的上升阶段都不为过。

Suji Yan:我们现在感觉,很难说它是什么情况,我觉得它会变得跟美股一样,越来越像比较稳定的资产,跟黄金相比有一个比较大的涨幅和跌幅,BTC价格会慢慢往上走,因为法币还在不停增发。未来会有更多新的涨幅,这主要集中在以太坊上,所以对比特币来说也就没有牛熊之分了,BTC最终会变成多周期资产,不光是减半的无脑周期,和宏观的美股周期、货币周期、地缘政治周期会形成相关性,成为多周期性资产。以太坊和所谓的EVM兼容链,能够代表一个公司运作状况,或者以新互联网Web3.0产业链的指标币种,会变成优质的资产标的,穿越泡沫,会有很大的涨幅,在此期间,会有很多意见不一致的多空博弈,但对比特币来说这个事情已经结束了,不会再有熊市一说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管是对于创业者,还是刚刚募集成功的投资机构,或者是有多余钱的传统机构要进入,可能要更多关注以太坊怎么样,或者是以太坊进军的EVM各种链怎么样,这是很有意思的指标。我们观察,比特币到这个目标已经结束了,后面不太会有所谓的熊市这一说,这是我的个人感觉。

Daniel Tang:我很同意Suji的观点。牛市跟熊市本身的定义,应该还是在一个法币经济体系底下的资本定价周期,因为它受法币宏观经济的影响,会产生这个周期,这是最根本的底层。现在的市场跟上一波的牛市、熊市周期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现在越来越多的资产不是靠法币定价,所以分析牛市跟熊市要真正去看你所在的经济体到底是哪个,以及对于这个经济体而言,作为本位的底层资产或货币有没有牛熊效应。刚刚Suji讲的BTC和以太坊,如果把它两个当成底层资产放在同一个层级去看,我觉得它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模型,至于这个经济模型要怎么走,大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回到这个主题,还是要看整个加密市场当中有多少资产,最终还是要接受被法币做定价。我们也看到,当今天我们说市场疯狂时,更多还是各式各样的法币投资涌进来,受法币经济周期的影响肯定会撤出,带来这种牛熊效应,所以这种分析要做得更细,而不是原来简单讲的,全部都受法币周期的影响,这是我大概的一点看法。

Eric Zhang:其实去年年中、年初的时候大家情绪还是挺低落的,但出现了几个特别好的DeFi,当时市场情绪就起来了。从这一轮的周期来看,去年的DeFi像是一个催化剂,有点像2017年、2018年周期里的ERC20Token,大家都可以发一个Token,有很多启发,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玩法。从链上本身的指标来看,BTC处于过往中短周期的中间位置,或者说是处于牛市中期刚刚过的样子。

宏观来讲,美国1.8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在Q1结束之后,辐射周期通常会达到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一轮Q1的影响会持续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重大的宏观事件,中期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长期来看,新一代的年轻人不再会喜欢黄金,比特币保值性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对以太坊来说,有非常多的应用可以做。所以,整个牛市将会非常长,会是一个大牛市。 

墨客:接下来跟大家请教一下,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流动性挖矿是他们参与DeFi的入口,也是他们对于DeFi的主要认知。我想请教下各位,对于项目方来说流动性挖矿意味着什么?流动性挖矿有没有更多拓展跟变化的可能性?

Oliver Xie:最早参与DeFi,就是参与各种项目的流动性挖矿,站在项目方的角度,我觉得流动性挖矿是很好的代币发放方式,除了常规发放之外,流动性挖矿用户可以做一些项目贡献,首先它是很好的代币分发方式。其次,对于业务体系激励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手段,跟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有一定程度的类似,通过这样的流动性挖矿项目对整个业务进行激励。不过,用户参与,很多时候只是追求短期收益;所以对项目方来说,如何能长期、健康、可持续地做流动性挖矿,同时把整个业务运营、激励起来,并且有长久的价值捕获,这是流动性挖矿需要关注的地方。对于未来的形势,因为每个项目做的具体业务不一样,所以还是要跟自己项目的业务方向结合起来。

程翰文:流动性挖矿在DeFi中是一个入口,很多流量从中心化的交易所里引入到去中心化的合约、应用中。这带来了一个结果,越来越多的人直接通过他们的钱包,跳过一些中心化的交易所,直接跟这些合约进行交易,产生了大量的链上数据。这些链数据的产生是非常有价值的,不光是对于用户来说,包括对于应用来说,以及对于未来在某一个池子里提供过流动性的人,在另一个池子里,会有更多的人从Uniswap吸引用户,会带来直接竞争。在未来,可能会通过直接锚定直接参与地址的方式,给这些地址空投,实现这样的竞争行为,这只是举个例子。

未来,通过巨大的链上用户数据,可能会产生一些“根据用户行为”产生的链上应用,这是流动性挖矿及DeFi带来的非常大的价值,极大地拓展了去中心化应用的应用范围,带来了海量的用户数据,这是我们的看法。

Daniel Tang:我现在觉得,我们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里。首先,还是要搞清楚自己这个项目到底有多大程度上适合做社区公平启动,因为社区公平启动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把所有的代币都给社区,很难有一个开发预算,到底项目的愿景是怎样的,你要自己想清楚。

第二,我们之前想的是对用户主动做一些识别,但最终发现这个不够有效,因为这也是一个比较偏中心化的方式,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在用户之间引入博弈。在链上做博弈这件事情,蛮容易靠算法解决,等于说我们不参与其中,只优化算法。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我们的代币因为博弈关系被锁定的量,一段时间内比挖矿挖出的量高出2-3倍的状态,对我们这个项目而言,我觉得是比较健康的状态,但每个项目都得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方面还是挺有意思的。总结一句,流动性挖矿对DeFi项目而言肯定是标配,就是看你怎么用好它。我们很多时候想学学别人的做法,发现在我们的项目上不灵,又得调,所以我们是“被逼”专业的。

Suji Yan:我记得当时有好几篇文章,是关于流动性挖矿、个人代币这方面的,我都是持同样的看法,我在另外的会上也讲过好多次,只要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往自由形态发展的,就是好公司。2017年那一波,我们看到了大量泡沫状态,有各种项目,这种项目极大消耗,明明是人人可以平等做的股票,结果被割了,促进了资本主义到达的状态。今天的流动性挖矿更进一步来看,把当时容易把钱拿跑了的这个事情提升一下,通过我们做的一系列DEX上的智能合约规则买卖,换句话说就是拎着自己的鞋袋把自己拉起来了,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提升,我个人赞同,但肯定有很多问题,所有能让资本主义进入下一种状态的前哨公司我们都支持。

最近我们比较关注如果未来个人要发行代币会怎么样,目前我们正在看几个这样的项目。我的理解是,一旦我们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些看上去很浮躁、有很多杂音的信号其实已经很清晰了,会觉得这是牛的,这是迈向新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我觉得越来越多的像创始人不见了的项目,会重新诞生。我个人希望,我们Mask这样的项目,是最后一个周期创始人还要去外面说的项目,可能到下一轮,创始人不用出去说,只要进行投资,挖矿就可以上去,这才是新的阶段,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Eric Zhang:首先,大家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用各种类型进行代币发行,提升项目本身的状态。我们每一个时代在推广用户的时候,都需要某种方法。比如在互联网时代,可能会采用VC补贴的方式。流动性挖矿,就是加密时代大家补贴用户的方式。在DeFi出现之前,上一轮以及上上轮的牛市都有相似概念,只是在DeFi出现之后,TVL变成了非常标准化的指标,有点像2010年各种互联网产品通过补贴增长用户一样,而且我也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方式。对项目方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用什么方式比较好,如果别人都用的方式,你再用的时候可能效果没那么好,后面的项目用得越多,这个方式的有效性会越差,这是肯定的。

但反过来说,这种套娃或无限套娃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基于不同的DeFi形态,大家可以设计出各种创新的方式,第一个设计出创新套娃的项目方,应该获得创新最大的一波红利,现在我们看到大部分项目方的流动性挖矿,某种程度都是参考了Sushi的这种做法,很期待下一个市场上新的流动性挖矿模式产生。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比较关注开源项目和一级市场的募资问题,我们也有一系列的产品做这个事情。比如在一级市场的DeFi和二级市场的DeFi,流动性挖矿方式是不一样的。总体来说,对流动性挖矿我们很看好,但我觉得创新还是很重要的。

墨客:AMM DEX和去中心化借贷在过去一年中占据了市场大量的关注,但DeFi的发展远不止于此,市场上还有很多新的赛道值得关注,比如去中心化衍生品、去中心化保险、算法稳定币等。你们认为还有哪些新的DeFi板块可能在未来爆发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Oliver Xie:这里面提到衍生品、保险、算法稳定币等等,我觉得DeFi赛道里总体来看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尤其是衍生品和保险,某种程度上,一方面是谁提供这个资产,另一块是资产交易功能,还有一块是风险管理。因为我们的项目主要是做保险,所以重点谈谈我们对保险的看法。总体上保险这块的增长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目前DeFi的机会一直在增长,但能被保险cover的份额非常低,总量不到2%,我跟这个行业非常资深的朋友、玩家和投资人也聊过,他们觉得10%被cover掉,是可期待的数字,这当中有巨大空间,随着大资金量的持续涌入,还是会不断增长的。

第二,我们看一下传统市场,银行和保险是等量同等的,但交易所会更小一些。现在在DeFi里做DEX和借贷的可能是最大的两个赛道,保险是最小的,目前所有保险项目市值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头部DEX的估值,所以长久来看我觉得总是会回归的。因为保险更多是处于风险管理的赛道,所以有一种后发特点,属于长周期,不像很多项目短期内可以爆发,所以总体来看保险的增长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程翰文:其实我们比较看好的是一些细分金融服务,我们感兴趣的是保险和DAO相关的金融服务。保险这块,我也很同意Oliver的观点,保险有自己的后发特点,跟奖惩机制有关。随着未来区块链里出现一些更复杂的奖惩机制,比如一些作恶机制,或者是与信用借贷相关的赔付机制引入,会带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玩法。在保险里对于不同信用的用户,投入和赔付比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觉得这是未来比较有潜力的方向。

关于DAO,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因为DAO现在的呼声和热度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很早考虑到的一个点,形成了一些小团体之后,这些团体相互之间通过一些线下关系,或者之前在相通应用中共同协作的关系,他们会带来更多链上的借贷,比如DeFi的使用体验。如果在一个小的团体里,大家形成了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甚至可以在这个小的团体和DAO之间进行更低成本的借贷,我们觉得这是未来跟用户行为、用户信用挂钩较多的部分,所以我们比较看好保险和DAO这两方面。

Daniel Tang:现在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去看传统金融业务的流程,有一个特点,把专业用户跟一般用户分割得非常清楚。其次,有非常多的业务分层,货币整个流动体系是一层一层做分发的,基本你在哪一层就是哪一层的定位或作用。

DeFi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最具备吸引力以及最解放生产力的地方,就是它的可组合性。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也一样,如何在可组合性上做进一步地探索?我个人乐观的地方在于,不会说所有的协议一直不稳定。我理解的DeFi未来,有一些东西会稳定下来,稳定下来的东西一定会沉淀,不一定会消失,但是会变成底层的东西,不是所有协议最后都是同一层,这是我们的看法。比如保险,我们本身对保险也非常感兴趣。比如我们在组合别的协议,其实我们也非常需要有保险的东西在里面,但我们希望这个保险是跟我们已有协议直接组合在一起的,因为我们这个协议里本身包含一部分业务,用户可以直接勾选上“保险”,就可以完成。

我做金融这么多年,都不太参与衍生品这方面,我个人觉得这个门槛还是挺高的,因为我觉得有很多专业的东西。但可以把保险、身份组合在资产里。未来,我觉得会有更多领域分层,就像卷饼一样,把所有的创新卷进来,组合到用户这里,最后“吃”到的是产品本身,不会再挑其中的某个部分。对用户而言,用Token是最简单的操作方法,这是我们对未来的看法,跟我们现在做的事也是一样的。

Suji Yan:我认为本轮周期跟下轮周期之间会有50%以上的欧美用户拥有某些数字资产,不一定是数字货币,有可能是用mask创建了自己的去中心化账号,里面有自己的social ID,很可能这一轮会完成,我们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另外,我们一直在传教,一直在跟大家说,不管你在File生态、波卡生态、以太坊生态还是哪个生态上,大家不要打架,没有意义,应该源源不断从互联网上获取价值。

Eric Zhang:长周期来看,我觉得DeFi刚起步,传统周期那么大,DeFi还是非常小的。DeFi的每个赛道,机会都很多。如果我们看到它现在已经是一个赛道了,说明这个赛道的竞争已经很激烈了,主要的增长潜力,首先所有的赛道肯定都是有的,在我们已经看到的赛道里,最重要的是发现赛道下一个4.0/5.0产品,这才是比较重要的。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赛道之外的一些东西,一部分跟出圈有关系,另一方面跟新技术有关,因为新的技术可以创造一些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东西,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

从DeFi整个发展来看,二级市场是先行的,因为二级市场的体量很大,但一级市场的DeFi也是很重要的。一级市场的DeFi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但我们并不是一个DeFi项目,我们要帮助所有的开源项目,因为开源项目和开源开发者是未来整个行业或技术创业领域的基石,所有的项目未来都应该是开源的,或者都严重依赖于开源。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开发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工具服务于这个群体。所以我觉得,一级市场DeFi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些更新方向,还有每个赛道的2.0、3.0和4.0的下一代产品是值得关注的。

墨客:随着越来越多优秀产品的出现,Web3.0的图形在我们心中越发清晰。链上身份是构成Web3.0的重要模块,请问Suji和翰文,数字身份对于DeFi的意义是什么?你们项目是如何去推动Web3.0的到来的?

程翰文:可能要从我们对Web3.0的应用说起。以往在Web2.0当中数字身份是什么样的?我们所有的身份都在微信、阿里支付宝上,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身份登陆不同平台,但最终这些身份都储存在中心化服务器里,在这些垄断的巨头里。但是在Web3.0,我们看到很多钱包出现,作为了一个入口,但这不是未来Web3.0理想的出现样子,钱包不应该是一个入口,它的作用仅限于以不同安全等级保存自己的密钥,但是和自己身份相关的信息应该储存在其他地方,也不应该在钱包里,不是说所有的都要通过这一个钱包访问各种不同的DeFi应用、DeFi产品和治理产品,我们仍然在走传统的Web2.0的巨头平台路。我们理解的Web3.0和身份,有不同的钱包,但每个钱包里的账号信息都与某个身份相关,这个身份可以存在本地,比如用ZK来保护,或者可以一部分信息存在链上,通过隐私保护、多方计算的方式,通过设备记录真实信息,通过哈希链上保护用户身份的信息。

Suji Yan:我非常同意刚刚讲的,钱包不是一个入口。我觉得钱包就像基础设施,浏览器也会有,社交网络也会有,本身的壁垒比较薄,真正重要的,在我们这个角度来看,更多是区块链公钥和Twitter账号的整合,我们一开始也给绑定Twitter的人进行了空投,这个数据非常令人意外,BNS被太坊支持多年,但绑定的只有600人。我们现在认为有几个东西是大有可为的:一是浏览器,我们也在跟主流浏览器厂商具体在聊,之后大家会看到一些东西。另外,关于Web的标准,不是说Web3.0的标准,而是传统Web的标准,这个密码学需要整合在传统互联网里面,所有人都必须有一个类似密码学的东西,而不是大家都装一个钱包或插件,最终会进入这个状态,前面只是慢慢一步一步来,这是我们的想法。

墨客:2018年的时候,有很多项目方把项目还给社区,这是一种委婉说法,现在很多项目方在做DAO,刚好有一个案例,算法稳定币做了一个DAO的治理投票,当时两个代币持有人变成利益冲突方,社区有一个吐槽,说这不如中心化的治理好,你们怎么看待DAO治理的价值?或者如果你们认为DAO的治理有价值,你们的项目是怎么从中心化治理过渡到DAO的治理呢?

Oliver Xie:对于一些早先发的项目来说,一开始大家都是相对中心化的运作模式,但最近一些新项目,从一开始走的就是DAO的模式,从DAO的模式搭建团队,到融资,到运营。对于这些新项目来说,一开始就走到这个架构,会更容易一些,反而我觉得现在这个包袱在早先的项目上,相对来说是中心化的运营方式。这些项目最终落地到DAO上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如果要完全依据DAO治理这个项目,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决策效率比较低,噪音比较多,有时的一些开发工作也没办法正常进行,所以需要有一个过程,逐步过渡到DAO,不能一蹴而就。我觉得DAO是非常合适的工具,最大的优势是比较透明,也可以杜绝腐败和作恶行为的产生,但也不是所有场景都需要用DAO,尤其是高速决策的场景,某些时候需要达到一些平衡,这是我的看法。 

Daniel Tang:拿我们自己举个例子给大家进行分析。我们这个团队的历史,我们2019年的时候是一家公司,之后转成了DAO,跟本身团队变化有关。开始我们是偏中心化的团队,当时在北京,有一些人员,后来因为各种原因,2019年我们变成了全球团队,核心开发在加州。这种情况,需要一些非常重要的开发伙伴,比如安全这方面的伙伴,本身有别的身份,但他其实是你的核心成员,除了我们核心稳定不变的团队以外,其他人也会加入,是长期看好的决策,最好的方式就是用DAO的方式激励他们。这个我们还在摸索,就像公司治理一样,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没有完全把握住这个规律,但是我们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是形态上的DAO了,但有很多现实治理问题,通过DAO无法解决。

第二,我们还有两个原因没有推向市场,未来会推。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成立这个DAO,我觉得这个跟我们刚开始做投资有一定关系,刚开始有核心的人需要负责事情决策,包括我们也不是匿名团队,像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直接反馈到我们这边,我们快速做决策。但是在我内心来讲,包括对核心团队来讲,什么时候能上线DAO的治理,我们很苛求,这个时候意味着你的整个协议的免维护性要强很多,这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事情。

Eric Zhang:首先我觉得DAO是一个概念,并不是很具体的一个东西。现在我们提的DAO,不仅限于DAO,比如在所有DeFi的项目里,都需要DAO治理,牵扯到很多工具,你可以在不同的链上部署。如果我们说的是公链开发者社区或开源开发者社区,天然就是DAO,我们可以理解每一个github后面就是一个DAO,每一个项目后面都是DAO,我们会开发很多工具帮助大家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可能涉及对项目的协作、融资,这是很大一部分的DAO,我们觉得这是未来最大的市场,因为所有项目最初都是开源代码库或协作组织。DAO到现在为止更多是一个概念,但我们进入到每一个领域的时候,会看到不同形式,所以对哆啦工场来说,我们最终是会提供一个设施,让开发者开放地提供各种各样的模块,而不是由我们提供很多模块,虽然一开始很多模块是我们提供的。这些模块可以服务于各个领域DAO的组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

回到项目方DAO治理的问题,我们现在会在市场上看到不同种类的项目方,有很多项目在做基础设施,从团队方向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一开始就变成DAO,会有很多噪音,没办法被开发出来,不管是以太坊还是波卡,都有很强的声音,这个声音会指引着基础设施整体发展。对于比较大的项目方来说,尤其是这个项目方融了相对比较多的钱,或者是这个项目方在做大型的基础设施,我认为它不应该完全是DAO的形式,应该是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结合的形式。

总体来说,初期团队相对比较中心化,后期团队相对去中心化。如果我们现在看整个市场项目的频谱,专一功能的DeFi项目,我们觉得应该是完全去中心化的DAO做治理,如果是基础设施型的项目,应该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结合的方式。

btcfans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免责声明: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上一篇:解密 AKG 投资逻辑:专注泛交易赛道,实现积木式投资 下一篇:拥有70亿美元的对手能够在「51%攻击」中拿下比特币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