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创始人聊聊Neo N3
3月26日下午14:00,Neo创始人达鸿飞、张铮文现身社区,在Neo N3正式版测试网上线的重大时刻,介绍了Neo N3的发展现状及分享下一步的计划,之后,还以Q&A的形式详细解答了社区有关Neo N3的问题。
以下是全场活动的文字版内容实录:
Neo小姐姐:从2018年7月最初公布,历经两年多密集开发及多个Preview版本迭代,Neo最新版本的首个候选版本,也就是Neo N3 RC1终于顺利上线。为了庆祝这一时刻并向大家更好地介绍N3,全新设计的Neo官网也即将揭开面纱。
在这里想跟大家强调一个小细节:为了在保证Neo品牌一致性的同时区分版本号,经过与社区的讨论,团队决定把当前的 Neo2.x 称为Neo Legacy,而将新版本正式命名为Neo N3。也就是说,Legacy和N3是Neo区块链的两个版本。刚开始可能会有点拗口,希望大家能尽快习惯。
今天非常激动,达叔和诤文空降社区,来和大家聊一聊Neo N3这个全新的版本!
第一个问题,给达叔:Neo区块链刚刚发布的全新版本Neo N3相比之前有哪些优化?作出这些优化又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达鸿飞:我先来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Neo的愿景是做智能经济的开放网络基础,而Neo N3的宗旨是以最小信任和许可让人机触达任意实物和数字资产。新版本为了打破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做了数个方面的努力:
1新经济和治理:新的治理框架将实现重要的“弹性管理性”功能,这让基于社会性的管辖体系与区块链的交互成为可能。根据Neo N3的新型链上治理与经济模型,治理主体Neo理事会将以动态形式存在,理事会成员会根据投票定期更新。新的GAS分发机制也将激励整个Neo社区成员参与到投票治理中来。由于任何个人与机构都可以参选Neo理事会,Neo区块链将可以根据各理事会成员的合规背景实现动态监管。
2 新功能:这次新增三大组件,包括去中心化存储系统NeoFS;链上智能合约与链下数据之间的可信链接-内置预言机;弥合了链上资产与物理身份间鸿沟的去中心化身份解决方案NeoID。都是从功能角度出发,直接解决链上和链下世界的链接需求。
3新架构:Neo一直致力于克服”扩展性+高性能+安全性“不可同时兼得的桎梏,努力从技术本身和简化开发体验出发,为企业、项目和开发者提供未来智能经济下大规模区块链商用落地所必备的一整套完备工具与机制。N3重新设计了NeoVM,将原有的共识机制升级为dBFT 2.0,简化智能合约架构,同时增强了分类账、通信和存储等系统。实现了10到100倍的性能提升,并同时带来更安全、更稳定的网络体验。
4新生态:想要实现Neo的智能经济愿景,仅仅靠完善自身平台是不够的。Neo N3将通过已有九条区块链(仍在增长中)加入的互操作性协议联盟Poly Network,帮助项目和资产轻松进入Neo生态,从而使Neo成为一个关键的平台枢纽。与Poly Network相整合,不仅可以提升Neo区块链的可扩展性,还将优化其链上资产的流动和使用。
所以是新在:治理、经济模型、功能、架构、生态上。
Neo小姐姐 :好的,感谢达叔的详细回答~下一个问题,给铮文:Neo N3的设计主旨为何,想打造出怎样的区块链平台呢?
张铮文:第一,为大规模商业应用提供基础设施。第二,如达叔所说,打破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界限,为实体经济服务。
为了实现这两个目的,N3做出了一些设计,比如,高性能,高可靠性,内置预言机(Oracle),海量数据存储(NeoFS)等。
达鸿飞 :能和实体经济链接一直是Neo的追求。
Neo小姐姐:感谢回答~下一个问题应该是大家都比较好奇也比较关心的,二位都可以谈一谈:Neo N3为什么要另起一条新链呢?
张铮文 :因为架构完全不一样了。
达鸿飞:N3是一次革命性的升级,架构完全不同,所以选择启动新链的模式更合理。
Neo小姐姐 :感谢回答~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为 N3 版本的改进涉及范围太广,部分功能无法与现行的 Neo Legacy 区块链追溯兼容。
那么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给铮文:Neo N3的优化机制具体有哪些?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底层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吗?
张铮文:第一,移除了UTXO,所有资产都以最新的NEP来定义,比如NEP-11,NEP-17。
第二,链上的所有逻辑都以智能合约来定义,包括原生合约和用户自定义合约。
第三,dBFT2.0,确保共识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第四,NeoVM也彻底更新了,全新的指令集架构,加了很多高级功能。
Neo小姐姐 :感谢铮文的回答~刚刚达叔也提到了全新的治理和经济模型,可以深入分享一下您对新治理和通过”弹性管理“解决现实世界司法辖区差异的想法吗?
达鸿飞:Neo N3最重要最复杂的新变化在于其全新的动态链上治理机制。Neo的治理理事会成员可由任意的注册机构、非正式组织、匿名组织或个人担任,由 NEO 持有者投票产生并动态更迭,投票结果排名前 21 位的候选人将组成理事会,其中排名前 7 位为共识节点,负责出块。每 21 个区块时间更新选票结果。NEO 的持有者可通过参与治理获得更多的激励。理事会的任期理论上为 21 个区块,投票人可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投票策略。
Neo理事会成员的身份将是多元的,而其中某些主体或作为特定主权地区或法律辖区内的合规机构,那么在处理交易时将会受到所处地区的合规限制。理事会成员面对的政策环境、监管框架及合规标准不同,而匿名节点并不会受到此类影响。在处理交易时,不同的节点会对不同类型的交易做出不同反应,这时会在不同程度影响 Neo 网络上处理的业务类型。比如对于某类特定交易,超过 1/3 的共识节点受当地司法影响无法通过此类交易,那么这时司法对于这类特定交易的影响即反应在了 Neo 网络中。在动态选举的框架下,NEO 的持有者会继而做出决定,是否在下一个任期中继续投票给受影响的节点。节点竞选人也可以根据投票人的策略进而做出调整。逐渐地,Neo的业务属性和理事会的形态在投票者和节点候选人的重复博弈中形成。Neo 社区将通过积极参与治理,表达立场而决定 Neo 的方向,这也是 Neo 独特的社区价值的体现,在弹性可控的网络中进行实验。
总结一下,就是社区可以决定让Neo更合规也可以决定让Neo更开放。这是dBFT共识机制+Neo的链上治理带来的巨大优势,也是源自和实体经济连接这样的目标。
Neo小姐姐 :达叔讲得很详细了~相信大家也都对Neo N3的全新治理和经济模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下一个问题,可以请达叔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Neo N3推出之后的长期生态发展计划吗?
达鸿飞:Neo N3是一个由社区驱动的平台,它的推出将使项目方和开发者社区有能力构建其理想的项目,共同为智能经济的未来做出贡献。
在实现Neo愿景的道路上,社区开发者的参与至关重要。为了使社区更广泛地参与进来,带来更多技术革新,Neo基金会向与Neo相关的开发和研究设立了许多资助和激励。为了触达更多新的开发者,进一步完善N3生态系统,我们还计划在N3测试网上为所有对N3感兴趣的开发者举办一次黑客松活动。
另一方面,Neo团队将继续通过EcoBoost计划支持项目和合作方的全方位发展。EcoBoost计划总斥资1亿美元,旨在为潜在项目提供全周期支持,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利用开发人员、合作媒体等各方资源帮助项目实现发展目标。除了EcoBoost, Neo还将继续通过Neo 基金会成立的投资基金EcoFund扶持项目成长。该基金将为Neo N3的基础设施、dApps和区块链生态系统项目持续提供支持。
N3上线后,Neo社区和生态系统项目将进入迁移阶段。为了实现从Neo Legacy到Neo N3的顺利过渡,Neo还将在N3迁移阶段推出一个早期迁移者计划(Early Adopter Plan),以激励开发者和项目方快速在N3上启动。
Neo小姐姐:感谢达叔的详细解答~看来接下来又会是忙碌而充实的一段时间呢!其实,提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落地,大家会自然想到和一些国际组织和大公司的合作,Neo N3推出之后,在行业合作方面有什么布局吗?请达叔给大家介绍一下?
达鸿飞:作为区块链领域的先行者,Neo在各大关键机构的领导地位进一步证明了独特的领先地位。通过加入.NET基金会等跨行业组织并积极建立IEEE标准,Neo正在推动区块链技术的主流应用与标准化进程。
近期,Neo作为五大发起成员创立了 InterWork Alliance(IWA),携手包括微软、埃森哲、IBM、SDX、纳斯达克与瑞银等在内的各行业领导者,共同开发与推广具备广泛适用性的区块链标准。此外,我们还与区块链服务网络(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BSN”)开展合作,成为其首批公有链合作伙伴,旨在降低区块链开发门槛,加速区块技术的大规模落地,共同推动一个相互联系、真正无摩擦的世界。
此外,Neo还通过Poly Network与诸多区块链实现互操作。作为先进的异构跨链互操作协议,Poly Network目前已经整合了比特币、以太坊、Neo、本体、Elrond、Ziliqa、币安智能链、Switcheo和火币生态链等多条区块链。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Poly Network累计跨链资产量已经超过33亿美元。未来,Neo将继续利用Poly Network优化N3的效率和流动性,同时作为Neo Legacy 至 Neo N3迁移的基础设施,Poly Network也将使Neo成为第一个通过跨链技术实现重大升级的平台。
通过以上行业合作以及不断迸发的创新力,Neo N3将成为Neo和整个区块链社区的一个里程碑。凭借Neo丰富的积累与发展愿景,Neo N3将进一步优化吐量量、降低开发门槛、实现去中心化治理,并带来更高级别的安全性。通过这些努力,Neo将与诸多行业伙伴一起,助力区块链大规模落地的时代,实现智能经济的未来。
Neo小姐姐:我们也一起期待着!那么,最后一个问题,这次请两位一起聊一聊:区块链技术在过去几年的时间内以惊人的速度在进化和发展。公链,作为整个行业中最重要的基础赛道,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异常的激烈和立体,从早期的性能之争,逐渐演化成包含开发者体验、基础设施及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全面竞争。两位是如何看到这些竞争的呢?Neo在其中又打算扮演怎样的角色?
达鸿飞:建立起一套世界领先的协议体系和相应开发者基础设施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没有足够社区支持的前提下。因此,大多数智能合约平台很自然的选择了与以太坊相似的技术体系,或多或少借鉴或者直接分叉了以太坊的代码库、EVM 和工具集。以此快速冷启动整个生态系统和应用场景,绕过前期漫长的技术和代码储备阶段。
这些平台很快会发现,选择捷径也有其代价。继承以太坊的体系也意味着继承以太坊的诸多不足,且让他们陷入与以太坊的直接竞争之中。尽管目前基于POW的以太坊有诸多不足,也为这些竞争者提供了其短期比较优势舞台,然而,随着以太坊2.0的落地以及扩容技术的成熟,这些竞争者的机会窗口正在快速的关闭。
从创立伊始,Neo 就选择走这样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径。不因为方便,就妥协接受其它平台的不足,而致力于在每个可能的方面都提供行业最优的解决方案和用户体验:作为先锋引领全新的共识机制的普及;坚持原创代码库;及建设多编程语言兼容的开发基础设施。Neo选择了走自己的路。这是我对Neo的角色定位。
Neo小姐姐:感谢达叔~铮文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张铮文:说实话,我目前还没有看到什么有力的竞争。不是说Neo做得有多好,而是目前区块链基本上都是在构建一个架空世界,很少与现实世界发生关系,至少在交易炒作这件事以外的关系还没有发生。这说明区块链的发展即使到目前为止还处于早期阶段,所以我说没有竞争。
N3的目标是服务于大规模商业应用,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与其它区块链的模式是大不相同的。Neo最终要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一步一步来,我坚信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
Q&A环节
1 大家对于Neo N3这条新链和Neo Legacy之间的过渡非常关心。是否需要迁移,如何迁移,是否需要换通证?
达鸿飞:Token都需要迁移的。
张铮文:要迁移,要换通证。怎么迁移,有几种方案,还不确定。一种可能的方案是通过跨链。当然还是以最终公告为准。
2 NeoFS 是类似FIL的矿工经济吗?参与门槛高吗?
达鸿飞:不一样,Filecoin需要专用矿机挖矿,NeoFS的存储节点用普通服务器即可实现。Filecoin挖矿还需要质押大量的FIL,需要质押的FIL的价值要高于矿机几倍。参与NeoFS不需要质押。综合来看,Filecoin经济模型里,低于10%的成本用于存储本身,90%用于无意义的挖矿;NeoFS没有这样的本末倒置设计。
张铮文:区别在于,NeoFS使用GAS作为代币,是Neo智能合约的一个组件,同时也可以单独使用。但是无论是在Neo合约中使用,还是单独使用,都是使用GAS作为代币。矿工获得的收益也是GAS。在N3中,GAS的应用场景将被大大的扩展,NeoFS就是其中之一。
3 Oracle是怎么完成从物理互联网世界到区块链世界的共识?因为物理互联网世界本身就有很多虚假内容?
达鸿飞:Neo N3里Oracle的作用是获取互联网的URL内容。Neo是下一代互联网(或者说Web 3.0)的数字资产协议,Oracle是连接Web 3.0和今天的互联网的通道。Neo N3有了内置的Oracle功能,就可以和现在的互联网应用、网站无缝连接。通过N3的内置Oracle就能读互联网的资产价格、天气预报、微博内容、甚至是图片内容等等。
张铮文:N3的内置预言机允许智能合约在运行时访问互联网资源,通过Oracle节点对Url访问后,对结果进行BFT的共识,然后将结果转回给合约的回调函数。所以它只实现一个简单的Url抓取功能,不负责鉴别虚假内容。复杂的预言机可以基于N3内置预言机来实现。
4 FS是存储,区块链是系统,现在也有很多算力的项目,那么Neo会成为去中心化的云端电脑吗?
达鸿飞:Neo的愿景是智能经济的开放网络,NeoFS的设计中的对象是为Neo上的智能合约、其他能够跨链调用NeoFS的App服务的。目前还没有变成去中心化云端电脑的路线图,但技术的进步一些皆有可能。
5 DeFi比传统金融衍生品在效率,安全和可操作金额都要高出好几个量级,Neo团队怎么看待DeFi趋势,N3在DeFi上有何动作?
达鸿飞:Neo是聚焦数字资产的协议,所以DeFi一定是Neo的重点方向。大家会在N3看到繁荣的DeFi生态。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