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邵逸夫医院上线区块链医疗应用,看区块链如何助力医疗
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获悉,该院日前上线区块链医疗应用,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文书与科研数据领域的应用场景。
医院为什么要“上链”?
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表示,“这是我们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医疗行业持续改革的创新尝试。”在医疗领域率先引入区块链技术,是为了推动公立医院探索全新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体系;更是希望通过技术赋能保护患者隐私、确保医疗文书安全;并为推动整个行业打破信息壁垒、重构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提供全新方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医疗机构逐步实现医疗文书电子化,但电子医疗文书存在系统书写不统一、可追溯性差等短板;加上这些医疗信息由各家医院分别管理和保存,患者面临着获得本人医疗记录和看病诊断历史数据不便捷、不真实、无法界定责任等问题。
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可追踪可溯源和公开透明可验证三大特征,从“万物互联”到“万物上链”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已经在全院各科室实现从手术医生书写手术记录、主诊医生审核、到电子病历归档等全流程上链,并同步到杭州市互联网公证处和互联网法院等司法机构,实现电子病历电子证据固化。
“医疗文书的‘上链’可以从技术上倒逼医生提高书写病历文书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客观性,推动医疗行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同时,能够进一步保护患者隐私,增强患者使用医疗数据的自主性,推动实现居民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医疗的去中心化。”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说。
区块链+科研数据,提升数据可靠性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实现数据资产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科研数据可靠性和真实性,浙大邵逸夫医院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以数据治理和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基础的“科研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助力构建科研诚信体系。
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利用该平台、从实验室源头入手,实现了对科研数据的全流程上链存证和溯源追踪,对科研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管控,科研数据和图像等都可以溯源到每一台仪器、每一个时间节点。
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医疗文书与科研数据领域的区块链应用实践,不仅推动医疗机构病历数据安全有效的共享和流转,促进政府、医疗机构、药企、保险等多方联动,建立医疗行业联盟链,解决“医院重复检查”“医疗保险欺诈”“药品假冒”等痛点,让整个医疗健康体系更高效运转;同时,开创国内医学研究工作中科研成果可信溯源的先河,推动构建探索科研诚信体系新模式,提高整个行业的诚信度。
下一步,浙大邵逸夫医院还将不断拓展区块链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探索实践,以“区块链+”为抓手服务全民健康,进一步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优势
一是区块链上的数据无法被篡改
尽管我们很少听到现实世界里出现医疗数据造假、篡改医疗记录等事件的发生,但无法避免这些灰色地带的确存在。只要涉及到人与人的操作,医疗数据都有篡改及泄露的可能,很显然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而区块链无法篡改、无法撤销、每一次动作都会记录的特性,让医疗数据的正确性与唯一性得到保证。
二是高冗余
因为在区块链中每个节点都有备份,这使得单点故障不会损害数据完整性,这确保了该用户数据的不可遗失性,因为单一独立节点的遗失并不会导致区块链整体的遗失。
而该用户手里的私钥,则确保了区块链整体中只有私钥持有者有资格查看数据的安全性。
三是多私钥的复杂权限保管
设想在当下互联网社会中,所有涉及健康相关的敏感资料,如身份特征、疾病情况、治疗方案、支付情况及医疗保险等,可以毫不费力地调取和使用,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而区块链多私钥权限保管模式可以很好杜绝这类情况发生。
通过一份智能合约就可以对单项信息数据分配多把私钥,并设立一个规则,即每次对该数据进行访问时,必须获得你的私钥授权后才能进行。因此,区块链技术确保了个人敏感资料数据在全网络使用中的规范化和合法化。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