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块链企业发展普查报告:66家企业中标2亿政府项目
报告摘要:
1、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64062家企业在企业名称/曾用名、经营范围或产品资料等工商信息中含有“区块链”字样,较2019年年末总数上涨52.88%。
2、从区域分布情况看,我国区块链相关企业已形成三大聚集区:以陕川渝为代表的西部聚集区、以鲁苏浙为代表的东部聚集区和以粤琼闽为代表的南部聚集区。三大聚集区的区块链相关企业数合计占比接近全国总数的80%。
3、2020年以来,除1-2月份出现短暂下滑,我国新增区块链相关企业整体呈现逐月上升趋势。2020年6月之后,每月新增区块链相关企业数量基本维持在2000家以上。
4、截至2020年底,中国境内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约1300家。其中,工商登记信息中包含“区块链”字样的区块链企业有1036家,占区块链相关企业总量的2%左右。
5、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浙4省市。其中,北京拥有400余家区块链企业,位居首位;广东拥有300余家真实开展区块链业务的企业,位列第二;上海、浙江两地的区块链企业数量也已破百。以上4省市的区块链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国总数的70%以上。
6、区块链企业2020年营收情况与2019年相比稳中有升,部分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少数企业甚至已开始盈利。超过66家企业在2020年中标了65个政府相关的区块链项目/平台,中标金额合计超过20290.22万元。
7、中国区块链企业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包括区域发展不均衡、政策同质化严重、人才匮乏问题显著、底层技术受限、缺乏标杆场景应用等诸多挑战。
本报告是《链上新趋势: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普查报告(2020)》系列报告(五),后续报告将于近期陆续发布。
三、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发展研究
(一)中国境内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超1300家
(二)北京数量位居第一,北上广浙合计占比过七成
(三)经济发达地区吸引力强,环渤海聚集度最高
(四)2020年的新企业较少,多成立于2016-2019年
(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机构加速布局
(六)区块链融资遇寒冬,初创企业更为艰难
(七)区块链专利数量增速放缓,但仍领跑全球
(八)区块链人才招聘继续火热,整体薪酬出现回调
(九)疫情加速区块链业务增长,企业营收稳中有升
四、区块链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快产业资源再配置
(二)政策同质化严重:开放场景比资金扶持更关键
(三)人才匮乏问题显著:产学研联合势在必行
(四)无法大规模商用: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五)传销骗局引争议:坚持技术服务实体
(一)中国境内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超1300家
尽管在企业名称/曾用名、经营范围或产品资料等工商登记信息中含有“区块链”字样的企业数量已经突破6.4万家,但区块链产业在中国仍处于发展早期,大量相关企业只是在经营范围等方面提前“布局”或者单纯蹭区块链的热度,真实开展区块链业务的区块链企业数量远没有如此之多。
为展现中国区块链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01区块链、零壹智库基于已有区块链相关企业数据库,通过进一步的信息排查和专家调研,并结合01FINDs收录的区块链融资数据、专利数据、区块链园区入驻数据、网信办区块链备案信息等多维数据,对中国境内的区块链相关企业进行进一步筛选分析,最终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境内已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约1300家。其中,在工商登记信息中包含“区块链”字样的区块链企业有1036家,占区块链相关企业总量的2%左右。
图12: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占比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当前,这些企业主要从事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区块链平台服务、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咨询及研究服务等业务,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北京数量位居第一,北上广浙合计占比过七成
不同于基于工商信息梳理的区块链相关企业分布情况,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当前主要聚集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其中,北京市拥有400家左右区块链企业,位居全国首位;广东地区拥有300余家真实开展区块链业务的企业,位列第二;上海、浙江两地的区块链企业数量也已破百。以上4省市的实际区块链企业数量合计占全国总数的70%以上。
图13: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省份分布情况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从城市分布情况看,直辖市及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由于产业配套基础好、经济环境优越,在吸引区块链企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具体来看:除天津外,北京、上海、重庆三大直辖市的区块链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城市排行榜前十,其中北京位居第一、上海第三、重庆第七。而杭州、广东、南京以及成都等四省会城市也进入前十,分别占据第四、第五、第六和第十的位置。除此之外,深圳、苏州和青岛等城市也凭借政策、地理位置及产业基础优势杀入前十。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北上广深杭五市的区块链企业同样占据了全国总数的七成以上。对比上文北上广浙四省市的占比,基本可以判断:(1)广浙两地的区块链企业基本上注册在广州、深圳和杭州三地;(2)当前我国区块链企业的城市聚集现象已经十分显著,一线城市优势明显,与三四线城市的差距正在拉开。
图14: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城市分布情况(Top10)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实际开展区块链业务的企业虽然整体占比较小,但依然数量众多。01区块链已经将所有实际开展区块链业务的企业做了细致的整理并录入了我们的数据库。下面附上北上广深杭五座城市部分实际开展区块链业务的企业名录,我们也可以根据您的需求为您定制化地提供部分企业数据。(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添加微信号Ras_Pi)。
(三)经济发达地区吸引力强,环渤海聚集度最高
从地区分布情况看,区块链企业的聚集情况更加明显。当前我国区块链企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湘黔四大经济圈,以上四个地区占据了全国90%以上的区块链企业。
其中,以北京、山东、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聚集区由于科研与人才资源丰富,政策力度较大等优势,汇集了全国36.4%的区块链企业,企业聚集度位列全国第一。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聚集区和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聚集区,凭借良好的产业和经济基础以及较为开放的创新氛围,分别吸引了25.96%和24.20%的区块链企业落户,分居二、三位。而以四川、重庆、湖南等位代表的川湘黔聚集区则凭借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及政策扶持优势,吸引了5.58%的区块链企业。尽管这一占与其他三大聚集区差距明显,但较其他地区还是具备一定产业聚集优势。
图15: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聚集分布情况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四)2020年的新企业较少,多成立于2016-2019年
尽管2020年是中国产业区块链应用发展的关键之年,但从实际上2020年新增且已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数量较少。
从1300余家区块链企业的成立时间分布看是逐年递增。当下大部分已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成立于2016-2019年,其中成立于2018年的数量最多。2020年成立的区块链企业反而大幅减少。
这可能是由于:(1)区块链存在一定技术门槛,部分成立于2020年的区块链相关企业仍处于布局阶段,并未正式开展业务;(2)虽受政策和市场热捧,但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场景受限,在技术和场景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产业区块链领域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尤其是随着巨头的进入和长期投入的技术企业厚积薄发,留给新进入企业的存量市场并不多。
图16: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成立时间分布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机构加速布局
当前我国实际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
从企业注册人员规模看,1300余家区块链企业中,接近85%的企业是人员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
图17: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人员规模分布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实际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的注册资本主要分布在100-500万元和1000-3000万元之间。
另外,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也高达16.29%。这类企业基本上都是非原生区块链技术及服务企业,而以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为主,虽此前都不以区块链为主营业务,但近年来正加速布局区块链赛道。这类企业包括:上海汉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飞天诚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高伟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和机构。大企业、大机构的持续关注和布局投入,极大推动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和实体产业中的应用,提升了区块链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中小型区块链技术企业的生存空间,迫使中小型技术企业技术升级或专注细分领域。
图18: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注册资本分布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六)区块链融资遇寒冬,初创企业更为艰难
从区块链企业的整体融资情况看,当前资本市场虽普遍看好区块链技术前景,但由于区块链产业仍处于发展早期,大多数企业的区块链商业模式及发展潜力都有待市场检验,所以资本市场投资区块链企业相对谨慎。从已获得融资的区块链企业融资方式看,整体上以A轮及之前轮次融资为主。其中,33.56%的已融资企业获得天使/种子轮融资,29.79%获得A轮融资,另有19.52%获得战略投资。以上三种融资方式合计占比接近所有融资企业的八成。
图19:真实开展业务的区块链企业融资轮次分布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2020年以来,区块链初创企业融资情况更为困难。01区块链、零壹智库统计了2017年以来中国区块链初创企业的融资情况,发现区块链初创企业的融资时间集中在2018年。尽管1024讲话对各地区块链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及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区块链投融资市场整体较为冷清,包括加密货币产业在内的整个中国区块链产业2020年也仅发生81笔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仅1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54%、57%。而初创企业的融资境况更为艰难。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境内仅有14个区块链初创企业获得融资,较2019年融资数量同比下降62%。
【注:《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将创业企业定义为成立时间不超过42个月的企业。根据这一定义,本文将2017年6月之后成立的区块链企业视为区块链初创企业。】
图20:区块链初创企业的融资数量走势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进一步对比过去数年区块链企业整体和区块链初创企业的融资轮次分布情况,不难看出,区块链初创企业的融资轮次更多集中在天使/种子轮和战略投资,两类占比合计接近初创企业融资数量的7成。
图21:区块链初创企业的融资轮次对比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七)区块链专利数量增速放缓,但仍领跑全球
区块链被视为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在区块链领域持有更多的专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区块链企业的技术实力,也将强化企业的合法性价值,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所以,为了在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竞赛中尽可能多的占据优势,包括阿里、腾讯、平安在内的各类巨头以及趣链、复杂美等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服务机构相继加大投入力度。
我国当前已经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数量和参与公司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20年末,我国累计专利申请数量突破3万件,占全球总规模的58%。这一数量大约是美国的2.5倍。若仅从2020年看,我国新增区块链相关专利约8200件,共有1257家公司参与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家公司分别是平安集团(992件)、腾讯科技(721件)和蚂蚁集团(507件)。但从趋势看,2020年区块链专利的增长趋势较2018和2019年还是出现了明显放缓。
图22: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申请主体走势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不过按专利申请数量排名,我国已有8家企业进入全球区块链专利排行榜前十。这8家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科技、平安集团、蚂蚁集团、百度、微众银行、金融壹账通和浪潮集团。
表8: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排行榜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另外,从专利的行业分布情况看,我国已申请的区块链专利覆盖了包括支付、金融、商业贸易、企业服务、数字资产等在内的20多个行业。其中,申请支付、金融和商业贸易等三个领域区块链专利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有1146家、1121家和925家。
图23:中国区块链专利行业分布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八)区块链人才招聘继续火热,整体薪酬出现回调
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应用的推动都离不开人才。区块链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整体旺盛,据01区块链、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11月就有超过830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招聘3850余人。而从全年看,超过1000余家企业发布了超3万条区块链相关岗位招聘信息。
但与2018-2019年的区块链行业的整体薪酬相比,2020年区块链企业相对更加理性,为各类区块链人才开出的薪酬整体出现回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区块链人才招聘薪酬主要分布在1.73-2.31万元/月之间,前11个月平均岗位薪酬为2.09万元,较2019年同期的2.27万元出现明显回调。
图24:2020年区块链人才招聘薪酬变化(单位:千元)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另外,以2020年11月为例,招聘区块链人才的企业以50-149人、500-4999人的小型和大型企业为主,占比过半;150-499人的中型、1-49人的微型及不少于5000人巨型企业次之。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小型企业减少了人员开支,而大型、巨型对科技类人才提供较多岗位。
岗位方面,2020年11月,区块链薪酬最高的5个岗位分别为产品经理、风控、分析师、法务和开发,其中前三个岗位工资皆超过2.70万元/月。
(九)疫情加速区块链业务增长,企业营收稳中有升
新冠疫情冲击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但区块链企业业务大都具有线上化、分布式的特征,相比餐饮、旅游、零售、娱乐等重线下模式,疫情中区块链企业遭受的损失相对较小,但相应的业务环节也不免受到波及。
据01区块链、零壹智库2020年3月发布的《危·机·消·长:区块链“战疫”——区块链行业抗疫调研报告》,近七成企业表示新冠疫情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已采取相关应对措施;超两成企业表示业务开展未受影响;仅8.7%的企业遭受了较大的负面冲击。
图25:新冠肺炎对区块链企业的影响程度
来源:01区块链、零壹智库
疫情之后,01区块链又相继调研了十余家区块链技术企业,结果发现大部分企业都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有项目的实际推进速度,但是倒逼着很多传统企业不得不进行数字化改造,反而增加了区块链相关业务的成交量。从这些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这些企业2020年营收情况与2019年相比稳中有升,部分已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少数企业甚至已开始盈利。而仅从政府招投标数据来看,2020年就有超过66家企业中标65个政府相关的区块链项目/平台,中标金额合计超过20290.22万元。
中国区块链企业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包括区域发展不均衡、政策同质化严重、人才匮乏问题显著、底层技术受限、缺乏标杆场景应用等诸多挑战。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快产业资源再配置
由于各地政策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中国区块链企业当前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东南沿海一带的区块链企业聚集度及成熟度明显领先西北内部地区;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区块链发展速度也超过北方传统老工业区。就具体城市而言,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在区块链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超二三四线城市,在区块链技术整体应用层面也领跑全国。
针对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西北、东北以及中部某些地区应借鉴广东、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区块链产业发展经验,制定合理的区块链发展路线,加大对区块链企业的扶持和招商力度,推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加速区块链资源的区域再配置。另一方面,区块链产业发展领先的区域也需不断总结反思,提炼具有借鉴意义和复制价值的区块链发展规律,提升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二)政策同质化严重:开放场景比资金扶持更关键
2020年区块链产业政策春风几乎吹遍全国,但深入对比后发现,各地区块链产业发展政策或规划的同质化情况十分严重,真正能够贴合当地实际及区块链产业现状的并不多。如果基于此前对其他产业的扶持经验,只根据企业实缴注册资金和纳税额来决定优惠政策,对区块链企业尤其是区块链初创企业而言实际意义也并不大,也难以快速促进区块链产业发展。
对区块链企业,尤其初创型区块链技术企业来说,搭建条“**链”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找到更多匹配场景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场景是区块链发展的土壤,缺乏场景,区块链就是无根之萍,所谓的商业价值更是空谈。因此,对区块链企业来说,有价值的扶持政策不仅是给各类补贴和优惠,更关键的是能在现阶段开放更多适合区块链应用的场景和项目,让区块链初创企业逐步具备自我造血能力,而不仅依靠市场和政府的“外部输血”。
(三)人才匮乏问题显著:产学研联合势在必行
人才问题是区块链产业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区块链产业所经历的发展时间较短,市场上此前并没有过多相关人才储备,相关的教育及培训体系也正处于建立完善过程中,但近年产业扩张速度却始终保持高速,对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供需之间的鸿沟逐渐凸显;另一方面,作为一种集成性技术,区块链包含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等诸多学科知识,学习理解存在较高门槛,而涉及到具体的产业应用,市场对区块链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其熟练掌握区块链技术原理及编程,还要求其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业务场景和业务需求有足够理解。这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当前市场所稀缺的。
缓解区块链人才紧缺问题的首要任务是增强产学研联合力度,加速建立区块链人才教育和技能认证培训体系。通过构建产业和高校的区块链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加速区块链技术走进校园,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同时,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相关机构可对区块链技术人才开展可持续的技能培训和职称认证,加快区块链人才队伍建设和更新。
(四)无法大规模商用: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决定区块链技术实践深度和广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技术本身,但区块链目前并不是足够成熟的技术模式。首先,区块链在底层架构和共识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可提升空间,区块链系统在高并发、高交互的复杂商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也有待检验;另一方面,随着各家区块链企业的发展,各类区块链系统在不同场景中开始应用实施,但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各行其“链”现象十分严重,在异构系统跨链交互难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未来将对区块链产业生态的相互兼容性和拓展性造成较大影响。除此之外,区块链在数据存储、数据隐私、智能合约安全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约束。
作为奋战在区块链产业一线的区块链企业,应充分理解区块链技术的价值逻辑,加大区块链技术研发投入,尤其是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研究,加速制定各类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标准,加强和国外先进区块链技术社区的互动连接,争夺国际区块链赛道竞争的话语权,逐步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国产化和国际化,并以技术优势拉动产业实践,提升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和实体产业中的应用价值。
(五)传销骗局引争议:坚持技术服务实体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概念大热,市场因此出现了不少以“区块链”为噱头的项目方或企业,实际进行非法代币发行集资、金融欺诈等违法行为,大量散户投资者因此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大量资金脱实向虚,带来洗钱和欺诈等各类风险;或者一味炒作区块链概念,吸引投资人和资本市场关注,但实际进展有限,未对区块链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增长起到任何促进作用。
随着监管趋严和相关标准的建立,产业界应坚持技术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正本清源,借助区块链技术赋能场景,为实体产业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相关企业要加快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和5G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推动区块链在政务、民生、金融、司法、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实践,尽快催生出更多具有标杆价值的区块链应用实践案例。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