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平:金融科技的进阶思考
我自2012年以来一直关注科技对金融的影响,觉得这是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能显著拓展我们对金融的想象力。我自己发表了一些金融科技论文和著作,也很关注其他学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我很高兴看到,金融科技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逐渐走向金融研究主流甚至舞台中央。在众多研究中,徐忠和邹传伟的新作《金融科技:前沿与趋势》采用新的分析框架和视角,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本书从身份、账户、数据、货币、风险和竞争等基本概念出发,建构金融科技及其监管的新分析框架,以揭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两位作者试图“穿透”金融科技的各种新商业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等,识别出金融科技发展中的“不变量”。这是这本书的第一大特点。
“不变量”是研究金融创新的关键。把握住“不变量”,就能从纷繁复杂的金融创新活动中看到演化逻辑,既更好理解现状,又有效预判未来。博迪和默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提出6项基本金融功能:支付和清结算,聚集资源和股权细分,跨越时间和空间转移资源,管理风险,提供信息,以及解决激励问题。博迪和默顿认为,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金融机构的形式取决于它们执行的金融功能。金融功能是一个重要的“不变量”。我们今天讨论功能监管,就植根于他们的研究。这6项基本金融功能,对理解金融科技及其监管也是适用的。
我在研究金融科技时,曾提出支付与清结算、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三大支柱。《金融科技:前沿与趋势》沿着这个思路并深入到金融基础设施层面,研究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对支付与清结算的影响,数据要素和隐私保护对金融信息处理和金融市场竞争的影响,科技对金融活动组织形式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监管挑战。两位作者作为金融专业人士,投入大量精力准确理解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密码学等对金融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再结合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理论研究科技对金融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中的身份、账户、数据、货币、风险和竞争等的呈现形态和管理方式不断演变,但这些基本概念将一直成立,并构成理解金融科技的“基本点”。
这本书的第二大特点是从对立中寻找统一,这也是辩证法提倡的研究方法。书中聚焦于两个对立统一关系:一是账户范式与Token范式(也被称为代币范式或价值范式)的关系,二是数据使用和隐私保护的关系。
账户范式与Token范式之分,最早来自国际清算银行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分类,但国际清算银行没有深入阐述两者的区别。这本书对各种区块链设计给出了经济学上的统一解释,提炼出Token范式的核心特征,再对照货币、支付和证券领域对账户范式的应用,细致入微地阐述了账户范式与Token范式应用于金融基础设施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关系。这本书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强的原创色彩,发前人所未发。本质上,Token范式是通过数字技术在数字世界实现黄金、现金和无记名证券等在身份管理、匿名保护和交易结算方式等方面共有的核心特征。这些核心特征因为在促进金融普惠、简化金融交易流程和提高跨境支付效率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这正是金融科技发展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历史上的一些金融实践做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出现新的活力。
金融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的核心是对数据的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迁徙,数据记录和收集、分析算法以及计算算力这三方面正在经历革命性变化。今天讨论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支付、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核心议题。数据使用无时无处不在的同时,个人数据主权意识也在崛起,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全球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将数据列为要素之一,提出建设数据要素市场。这本书讨论如何建设合规有效的数据要素市场,并结合账户范式下的数据收集讨论隐私保护问题,结合征信监管讨论个人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结合开放银行讨论数据要素配置对金融活动组织形式的影响,结合网络效应和平台效应讨论大科技公司涉足金融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数据使用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冲突和协调,是理解金融科技中很多前沿问题的关键。
这本书的第三大特点是,尽管讨论了很多严肃的学术问题,但始终着眼于公共政策。比如,两位作者在全社会普遍关注之前,就研究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强化消费主义弊端,拉高消费者杠杆,甚至造成债务陷阱等问题;提出要重视并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可能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大科技公司涉足金融可能造成的监管套利、数据垄断和扭曲市场竞争等问题。两位作者对区块链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中的应用,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策略,以及对加密货币市场的监管,均提供了第一手洞见。更为重要的是,两位作者基于对科技的准确理解,对金融科技发展和监管提出了客观理性的建议,包括把握好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平衡,科技应用于金融要服务金融的需求,不能盲目宣扬或相信科技对金融的颠覆性影响,我国作为大国尤其要以监管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公共政策应及时响应金融科技创新。
总的来说,这本书正如书名所示,聚焦于金融科技的前沿和趋势问题。钻研得更深,所以能看得更远;从对立中寻找统一,所以能更好认识内在规律;在学术上达到相当高度,但立足于公共政策。这本书关于金融科技的进阶思考,值得我们一读。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