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不是神话,但每一步都有意义
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的圆盘发电机。据说,一位贵妇人问道,“这东西有什么用呢?”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但被嘲笑为“只能用来做游戏”。
1970年,赞比亚修女尤肯达给NASA写信,质疑为什么全世界有很多小孩吃不上饭,却要花费巨资探索火星。
如今看来,这些对新技术的嘲笑十分可笑,但其实,如果将自己放回那个年代,这样的想法也十分正常,毕竟在这些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没什么用。但这同时也告诉我们,任何改变世界的新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区块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打通数据孤岛”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价值。针对这一点,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曾经表示:“当前区块链项目都是独立封闭体系,彼此无法连通,旧的孤岛消失了,又产生了新的孤岛。”
想象某个行业有100家企业,这些企业就是100个数据孤岛;现在,这100家企业分别加入了10条联盟链,每条链之间的数据得到了打通,于是,形成了10个数据孤岛。
确实,在这种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介入并没有完全解决数据孤岛的难题,只不过让旧的孤岛消失,产生了新的孤岛。但是,100个孤岛和10个孤岛也有本质的差别,而且,谁又能说10个孤岛最后不会连成一片呢?
所以狄刚也补充,“区块链领域缺乏公认的技术标准及跨链的解决方案”,需要在跨链技术上取得突破,让这10条联盟链之间也能够互相连通。
从这个“数据孤岛”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区块链实现数据连通的价值,也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应用的初期,区块链只能打通局部的数据,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对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性能优化、持续运营等多方面的挑战。而随之而来的就是跨链问题,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在此应用上接下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每一个脚印都有意义
我们不能指望区块链技术一上来就解决所有问题,但更不能因此一步都不往前走。只有先迈出第一步,才能朝着解决更大问题的目标前进,哪怕这一步可能只能解决一个小问题,甚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就像文初所举的三个例子一样,电力技术为很多其他技术提供了先决基础,电话则需要建立在马太效应的基础上,对太空的探索更是旷日费时。因此,我们在思考区块链的应用价值时,不仅应该考虑区块链技术当下对实际应用的表现,也应该考虑区块链基础核心技术和底层基础设施。
科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基础理论决定应用方法,应用方法决定技术发展。区块链不是神话,而是一门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技术,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因此,既要看的远,又要看的近,因为足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及时掌握新动向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比特范的观点或立场